暴晒下沥青变软,路面容易出现病害,如不及时处理,病害会很快扩大,造成更大损失和风险。公路养护部门有一支“急救队”,道路“生病”时,他们第一时间赶至现场消除病害。昨天,记者来到235国道溧水境内,走进烈日、沥青、机械三重烘烤下的病害处治现场。
昨天午后2点,阳光正烈,车门一开,热浪扑面而来,无遮无挡的路面亮得刺眼。道路的左侧,“急救队”队员们一律长袖长裤,正在做着“术前”准备。标志牌和锥筒隔离出病害车道,各种机械车辆准备就绪。
“手术”开始,巨大的轰鸣声传来,队员们此刻要处理的是一处路面鼓包。在坑槽周围路面上,工人用切割机把坑割成规则的长方形,尽管切割机切割时自带喷水,但热气依然弥漫在四周。随后养护工手持风镐凿除破损的沥青路面,形成一个深约10厘米、面积3—4平方米的槽,另一名工人将坑中的碎沥青清除。“开凿坑槽并不简单,风镐作业时震动非常大,工人们必须用上全力才能把持好风镐。”市公路处江南一站养护股长周晓说。
“这是今天第4起地面鼓包了,对我们最大的考验其实不是机械而是高温。”39岁的养护工杨礼永在南京做养护工作已有8个年头,坑槽开凿完毕,他直起身子退到一旁,甩了甩震得发麻的手,用头上的毛巾擦着脸上不断涌出的汗珠,然后随手拧了一把毛巾,里面的汗水下雨一般落在地面上,随即蒸发。
自卸车向挖好的坑槽内放入沥青,随着170℃沥青的倒入,一股浓烈的热气散发出来,记者条件反射地向后退了几步。一旁工人却立即围上前,用铁锹把落在外面的沥青铲入坑槽里。小型压路机缓缓地来回碾压,直到沥青变平变实。
烈日、沥青、机械,养护工们饱受着三重烘烤。“别靠近,鞋底会化的。”养护工王家田向正欲靠近的记者喊道,这脚下温度有150℃以上,必须穿着特制的鞋子。
为了更直观感受“烘烤”的威力,记者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鸡蛋,打在他们脚下,不一会儿一个荷包蛋就“出炉”了。“一天下来,身上湿透了又被蒸干,矿泉水要喝20多瓶,却一点小便都没有,全淌汗淌掉了。”王家田说。
据南京公路处工作人员介绍,夏季是公路路面病害高发季节,像这样的病害处理一处大约需要2小时,而南京国省干线一个夏天要处理上千处各类病害。
本报记者葛妍
本报实习生刘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