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从治标到标本兼治 一名基层河长眼中的治水之变
2018-07-09 14:39: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6月29日,烈日当空。上午9点,谷里街道河长办主任严华践从街道办事处出发,前往水库巡河。谷里水库是当地面积最大的水库,水面约1200亩,储水量528万立方,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级至三级。

  巡河从水库边的后坟村开始。严华践边巡河边和记者拉开了话匣子,“这里以前是街道水源地,周边没有排污口,只有泄洪口。不过,巡河工作一点不能松。偶尔会有人到水库边偷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如果遇到雨水一冲,污染物就下河了。”

  后坟村的一处小型农庄内,有个1000多平方米水面的鱼塘,塘水和水库相通。严华践特地绕到农庄内仔细查看,叮嘱农庄负责人保护好水质。

  和后坟村隔水库相望的是一家商品房小区,目前仍处于建设阶段。严华践来到小区,仔细察看岸边环境。前不久,有人在岸边乱倒垃圾,河长巡河发现后,第一时间提醒社区前来清理。

  作为一名基层河长,严华践见证了近几年基层治水思路之变:以前侧重治标,现在是标本兼治;以前需要考核倒逼,现在治水已成为街道的生态文明自觉行动;以前是“就水治水”,现在是河道、岸上系统化整治。

  在谷里,治水已经成为街道上下的自觉行动。根据中央、省、市、区的部署,谷里着眼系统化思维,首先搭建了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将河长办、水环境提升办、排口办“三办合一”,配置5名专职人员,高效协调街道所有涉水线索处置。

  其次,街道全面梳理8条河道、8个水库、13个塘坝的水环境质量,“一河一策”实施治理方案,目前已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同步推出。街道大力消除农业面源污染,生猪存栏量从6.5万头降至3000多头;清理32个废品收购点,杜绝废品清洗污水下河;超前规划并建设了处理能力80吨的蔬菜废弃物处理设施,一举解决了蔬菜废弃物污染问题。正因为生态文明水平稳步提升,谷里近年来先后建成“全国环境优美街道”“国家生态街道”,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与百姓富、环境好与经济强并举共进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顺利获颁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性奖励——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

  生态文明成效喜人,但面对中央、省、市的更高要求及市民的更高期望,如何实现河道长治久安,仍让基层河长倍感压力。

  “河道整治需要系统化思维,还需要久久为功。”严华践表示,街道下一步还要啃多块硬骨头:谷里老集镇有不少小区阳台的洗衣污水和雨水混流,未来将努力推动进行工程改造,彻底截断下河污水;街道虽然消除了黑臭水体,但还有4条撇洪沟仍为劣V类水质,今后要陆续实施清淤、设置生态浮岛;针对地下管网的普查进度正在加快,今后地下管网信息将不再是一笔“糊涂账”。

  “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责任重大,让人心忧。”严华践说,“不过,和以往担忧水体黑臭容易引发投诉相比,现在的‘忧’让人‘忧’得踏实!”

  本报记者周爱明

  本报通讯员严锦 尹兴超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