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特殊监区“最美女警”谱出教育改造大爱曲
2018-05-25 17:1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25日南京讯(吴楠)南京女子监狱近日先后收到了刑释人员王某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我曾是一名精神病服刑人员,在改造中遇见了南京女子监狱最美的她们,感谢监狱和四监区警官阳光的笑容、充满慈爱的温暖、无尽的陪伴和真挚的教导。”

  四监区是南京女子监狱的专门关押老病残犯的监区,服刑人员结构复杂,安全风险大,教育管理任务重,是南京女子监狱的“特殊监区”。四监区的女警们对监管安全、心理咨询、琴棋书画、医疗保健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王某的来信对她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

  真情融化精神病服刑人员

  王某是四监区的“名人”——2010年12月入监后不到一个月就被诊断为“应激相关障碍、癔症、边缘人格障碍”,转送省监狱管理局精神病院治疗。此后两次被送回南京女监,又两次因为病情反复发作,偏执冲动对抗管教,被送去精神病院。

  张玲是四监区的教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把王某留在监区是张玲的坚持,“让王某在正常的环境下改造,越早开始越好。”

  张玲每5天值一次班,值班时事务多,只有在服刑人员午休的时候才能坐下来。而王某情绪问题严重,睡眠很差,从不午休。发现这一点后,自2015年3月起,张玲便在午休时间找王某谈话,久而久之,每5天一小时的谈话,成了一个“约会”。

  问问小组里有什么趣事,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最近看的什么书……一次次耐心的谈话,让王某慢慢打开心扉,信任的种子在张玲和王某之间生根发芽。

  无数个午间一小时,张玲把道理讲透彻、后果说清楚,王某心中的顾虑慢慢被打消,包袱放下了,开始踏实改造。

  刑满前,王某特地给张玲写了一首诗:时光流逝/午间我在光亮下/看到了您黑发中稀疏的银丝/那是您为我操心耗去心血的见证。

  细心照顾病危服刑人员

  2015年11月4日凌晨4点多,四监区监区长丁丽的手机急促地响了。这几天,服刑人员江某因肝癌晚期,正在社会医院治疗。丁丽担心听不到陪护看管民警电话,每晚都把电话放在枕头下、开最大声。

  “丁监区长,医生下病危通知了,现在正在抢救!”“配合医生抢救,我马上到!”

  丁丽用冷水擦了把脸就往医院赶,一边电话向监狱领导汇报,一边开始考虑应急处置方案。

  到了医院没多久,医生就宣布了江某死亡。面对因为肝癌晚期而呈现绿色的尸体,护工望而却步、躲在一边,但丁丽没有多想,套了副手套就为江某更换衣服、整理容貌。江某家属到了医院,看了民警执法记录仪中的全程记录,看到了丁丽给予江某的临终关怀,感动地说不出话来。江某15岁的儿子在感谢信中写道:“感谢监狱警官阿姨们像对待亲人般那样细心照顾着我妈妈,由衷地向所有关心、照顾过她的警官阿姨们郑重地说声谢谢!”

  精诚所至顽石为开

  2017年9月,四监区收押了一名特殊的服刑人员苏某,没有聋哑病史,却一言不发。看守所民警交接时说她拿到判决书后就不讲话了。监狱心理咨询师对苏某进行了会诊,认为可能是应激性失语。

  这样的服刑人员底数不清、思想不明,如何管理?如何保障基本权利?如何保障监管安全?四监区立即召开了专题分析会,集体研究管理方案。

  工作了30多年的四监区民警蔡素华,管教经验十分丰富。她认为,“苏某既然以前会说话,那肯定能听得见。她不说,就我们来说吧。”监区采纳了蔡素华的意见,让民警每天主动和她讲话,引导她开口。

  从此,每个清晨的民警问候,雷打不动,从不间断:苏某,早上好!苏某,昨晚睡得好么?苏某,我是彭警官,你认识我么?苏某,今天头发梳得好看!苏某,今天下雪了哦!

  今年3月的一天夜里,苏某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话。民警赶紧问她讲了什么,但她又闭紧了嘴巴。

  这次“发声”像一剂强心针令人振奋,值班民警更加留心苏某关注的事情,想方设法激发她交流的欲望。精诚所至,顽石为开。4月初的一天早上,值班民警叶红问苏某:“早上好,我是叶警官。你还记得丈夫的名字么?”苏某突然说出了“我老公叫张某”。尽管她立即又不说话了,但这个突破让大家兴奋不已,紧锣密鼓地在问候中对苏某进行教育。苏某也开始慢慢有了变化,从一字字到一句句,从一句句到一段段……四监区民警掌握了她的家庭信息后,立即联络地方公安机关进行身份确认,联络家属,向户籍所在地司法所通报情况。

  暖心接力扫盲教育

  四监区押犯的另一大特点是文盲多,很多文盲犯的家信都要由别人代读和代写。

  这其中,有个与众不同的老年服刑人员陆某。她入监时67岁,在接受了脱盲教育后,连续不断地认字写字,在78岁时,写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儿子和儿媳的,她写道:我老了,警官不要我劳动,让我学认字写字,已经会近2000字了。今年我要达到看简单小文章的水平。用一首打油诗,表达我学文化的喜悦心情:“老太今年七十八,耳不聋来眼不花,从头开始学文化,知书达理气自华,越学越觉年轻化。”

  改造16年来,陆某经历了很多分管民警。对陆某的扫盲教育,是民警岗位调整交接时的“头条”。她翻开笔记本中的一页,指着手抄的《回乡偶书》说,警官你看,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写的场景跟我现在的情形一模一样。少小离家老大回,我已经16年没有回家了,乡里的人估计大多数都不认识我了。我刑满回家后,想把这些手抄本都带回去,我还要继续学习、继续看书和摘抄。

  陆某乐观与坚强地性格让她的改造之路越走越顺,自2003年起,她先后获得了7次法律奖励,而2018年5月21日,这是她等了16年的日期,也是四监区所有女警不懈努力的结果。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陆某总喜欢坐在床边,细细整理自己已经被洗得发白的囚服,爬满皱纹的双手将一件件衣服叠得妥帖方正,对于高龄的陆某,16年的记忆里满是关怀与感恩。

  “四监区是个特殊的监区,四监区的女警们面对特殊的改造对象,作出了不平凡的努力,”南京女子监狱监狱长吴晓凤说,“四监区是南京女子监狱的一个缩影,这样的警察故事,每时每刻都在我们女警群体中上演着,我为我们这支女警队伍感到骄傲和自豪。”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