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如何监管?小区公共收益200万,成为一笔糊涂账
2018-05-15 09:27: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连日来,本报关于“小区公共收益如何监管”的系列报道引起广大市民强烈关注。一些读者打来电话,也有读者直接来到报社,向记者反映各自小区公共收益成“糊涂账”的问题。

  众多市民看了报道后关注“糊涂账”

  “原以为只要交物业费,物业公司把小区管好就行了,没想到小区里有这么多收入是属于我们业主的。”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住在河西某小区,2007年前后入住后一直按时交物业费,以为小区能做到安全、整洁、有序即可。

  张女士说,她看了本报“小区公共收益如何监管”系列报道后,十分惊讶,“没想到小区有收入,不少小区每年竟有几百万元进账。”张女士说,她把这事对一起跳广场舞的邻居们一说,发现很多人都不知道小区公共收益这事。

  随后,张女士和几个业主做了调查,从停车费到电梯广告费再到场地租赁费等等,粗略计算一下,小区每年收入近百万元。“这钱属于全体业主的,可我们居然不知道,更不知道是怎么花的。”张女士说。

  市民刘先生也给本报打来电话说,他住在江宁区某小区,2015年小区成立业委会后,将小区公共收益从物业公司手中接了过来,由业委会管理。然而,业委会并没有按照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每半年向小区业主公示。小区业主多次找到业委会要求公示账目,却被业委会拒绝。

  前业委会主任拒不公布小区公共收益的开支明细

  5月10日下午,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一人来到报社反映,“我们小区有200万元公共收益不知去向,前业委会主任至今拒不公布这笔钱的开支明细。”

  这位老人姓张,住在城东某小区。张先生说,他看了本报关于小区公共收益的系列报道后,深有感触,觉得他们小区是报道中所反映问题的一个典型。

  张先生称,2016年下半年,他所在小区业委会主任与物业公司发生矛盾,小区业主这才得知小区原开发单位将小区原规划为幼儿园的建筑卖给了一家企业,该企业并没有将此作为小区幼儿园,为此补偿了全体业主200万元作为小区建设资金。这200万元于2014年11月11日进入小区业委会账户。

  业主要求业委会按照小区议事规则的规定,公示业委会银行账户明细及200万元的支出情况,但均被拒绝。为此,一名小区居民将业委会告上法庭。

  记者在张先生提供的一份玄武区法院2017年8月17日的民事判决书中看到,法院确认,2012年8月该小区成立了业委会并制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约定:业委会经费收支账目半年公示一次,接受业主监督。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到银行调取了业委会账户自开户以来的账户明细,显示2014年11月11日进账200万元,2014年11月17日该200万元被转出。业委会主任称,这200万元先转入他本人的银行卡,后又以其女儿名义开设银行账户,将200万元存入。此后小区建设需要用钱时,就将钱先从其女儿账户转入其本人账户,再对外支出。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业委会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公示业委会自成立以来至今的银行账户明细,并公示2014年11月11日进入业委会账户的200万元资金的支出使用账目。

  张先生说,2017年9月小区新业委会成立,然而直到现在,前业委会也没有公示这200万元的支出明细和原始凭证,“作为小区业主,我们至今也不知道这200万元去哪了。”

  找第三方机构做小区“职业秘书”

  市物业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目前出现的业委会拒不公开小区公共收益账目、监管不严的现象,他们也在寻找解决办法。

  三江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物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黄永安也表示,上述问题目前还真没有形成好的解决方案。实际中出现业委会或业委会负责人违规行为不在少数,亟待有关部门关注、研究,出台政策补漏洞。

  一名不愿具名的物业管理专家提出一个设想:小区公共收益的管理,还可以尝试聘用第三方机构即“职业秘书”。

  他解释,第三方机构经辖区政府备案后,与小区业委会签订职业秘书服务合同,所聘用的费用由小区公共收益支出。第三方机构代管印章、账目,开展物业企业服务质量监理、业主满意度调查等,还可以在召开业主大会的环节介入,提供服务,也能够协助业主大会在制定物业服务标准、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等事项上提供专业化平台。第三方机构管理小区公共收益,负责按规定定期公示,并接受审计。

  这样一来,小区公共收益的账目、审计和公示都由第三方机构执行,从业委会的工作中剥离出来,能有效避免业委会暗箱操作、以公谋私的情况发生。

  本报记者徐宁

  编后

  5月8日至今,本报关于“小区公共收益如何监管”系列报道已推出6篇。

  记者通过深入扎实的采访,揭示了小区公共收益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呈现了相关专家的建议,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关注与共鸣。

  本组系列报道至此告一段落,但针对此问题的探讨并未结束。本报将根据广大读者所反映的情况,继续进行深入采访,并通过不同形式及时呈现,也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参与。

  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众多小区的公共收益近年大幅增长,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式明显滞后,外地也鲜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基于此,本报将就更加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的探寻,持续努力。

  梁圣嵩

标签:
责编:潘军艳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