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京 > 关注南京 > 正文

0

南京“巨威”:上演“钢铁侠”变形传奇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9-05 12:38:00
在古都金陵风景如画的秦淮河畔,禄口国际机场宁杭高速公路旁的江宁周岗镇,青山绿水间掩映着一家老字号“大禾机械制造” ,从诞生之日至今走过近半个世纪,它们生产出众多“大力士” “钢铁侠” 。“巨威”品牌商标2003年被南京市工商局评定为“南京市著名商标” ,次年,又被江苏省工商局评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和同时期的上海上冲、上海新力、湖北黄石、江苏亚威、南京聚威等一线品牌分食国内市场。下一个目标,沿着“一带一路” ,他们要让创新升级牌的“巨威”走出国门,服务得更远。


中国江苏网95日南京讯 (记者华 诚)在古都金陵风景如画的秦淮河畔,禄口国际机场宁杭高速公路旁的江宁周岗镇,青山绿水间掩映着一家老字号“大禾机械制造”,从诞生之日至今走过近半个世纪,它们生产出众多“大力士”“钢铁侠”。“大禾”就像一位老裁缝,用灵活双手裁剪出汽车、轮船、高铁列车光鲜靓丽的外壳。经过岁月和市场的洗礼,“巨威”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现如今,正由“人工制造”向“智能创造”进行的华丽转身。

现年54岁的王正和参与并见证了南京“巨威”由小渐大,破茧化蝶的成长过程。

1984年的中国大地,迎来了又一个春天。21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王正和走进南京“巨威”的大门,成了一名正式学徒工。这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外加一只鸡的力气才谋到手的一份“美差”,乡镇企业后来一路高歌猛进,“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此时刚刚起步,“巨威”老大哥早在70年代就成立,主要从事机械生产。十年发展,已经立稳脚跟,并在机械生产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沿海城市到处涌动着白手起家的创业热潮,但凡制造企业都需要有一套称心如意的生产工具,“巨威”生产剪板机、折弯机、卷板机、冲床正逢其时,市场需求旺盛,进这样的好厂是有志青年的愿望。

学徒工王正和进厂后有了更务实也更远大的梦想,他想尽快独立拥有一张车床为实现这一目标,他跟着师傅、围着车床起早贪黑,撸起袖子得热火朝天,从学徒工到成熟车工,一晃就是10年。天道酬勤,31岁的王正和在1994年如愿当上了车间主任,“巨威”也迎来了成熟期,此时的订单就似雪片似飘来,周边企业为尽早提到货,直接用皮包提着现金来下订单,货还没好,就雇好平板汽车守在厂门口。

上世纪90年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特别在南巡讲话之后,第二波创业潮接踵而来。南京“巨威”周边地区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小的机械厂,而此时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像“巨威”这样的乡镇企业不同程度出现了冗员、机制不灵活、市场竞争力下降等问题。

1999年,“巨威”也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一年通过改制,南京巨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变身成了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在南京大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王正和成了改制后企业的法人代表,继续持有“巨威”商标。一线学徒工成长起来的王正和带领着全厂员工踏上了新世纪的征程。他取消产品销售总代理制,建立垂直市场销售系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掌握核心竞争力;大胆启用新人,主动出击市场。

特别在研发方面,王正和显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一些跟风上马的作坊式小厂多通过购零部件再进行组装产品,价格要相对低,但后期服务难以为继。“巨威”是老厂,油缸是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相当于汽车发动机。王正和果断成立油缸厂,成品直供“巨威”,因为有研发团队和售后服务,加上是老字号,市场认可程度高

一套组合拳之后,“巨威”再次厚积薄2000年,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通过外贸公司走出国门。“巨威”品牌商标2003年被南京市工商局评定为“南京市著名商标”,又被江苏省工商局评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和同时期的上海上冲、上海新力、湖北黄石、江苏亚威、南京聚威等一线品牌分食国内市场。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直接反映在钢材市场价格,价格走高,说明市场活力增强,对剪钢板的剪板机、折弯机、卷板机、冲床的机械制造设备需求旺盛,王正和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巨威”随着经济大潮,潮起潮落,一往无前。

“巨威”的产品也不断升挡换级,最初生产的剪板机是由人工操作,后来发展到机械手操作,再后来升档到半自动化油压动力冲压,现在已升级为数字技术控制。根据要求,盘上输入几个参数,折弯机就像揉面一样,把几米厚的钢板准确无误、神奇得折成所需要的形状。特别一说的是,厂里掌握的核心竞争力的液压技术,可以让被折成90度的铁板的精准度领先于同行。

十几年来,市场销售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走南闯北,带着图样找市场,到接受国内大企业定制目前“巨威”剪板机、折弯机、卷板机、冲床设备成了各地钢材销售市场“标配”,还进入了一汽、北汽等企业的生产车间。2003年,“巨威”与时俱进的走上互联网,在阿来巴巴上进行网络销售。据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裁朱明驰介绍,目前,网络订单份额越来越多,2016年占到全部份额的四分之一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王正和和他的团队把目光投向了西南和西北广袤地区。现年54岁的王正和告诉记者,他赶上了好时代,每一步都踩准经济发展的节奏。下一个目标,沿着“一带一路 ”,他们要让创新升级牌的“巨威”走出国门,服务得更远。

 

 

标签:学徒工;机械制造;南京;板机;大禾;车床;冲床;核心竞争力;著名商标;工商局

责任编辑: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