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秦淮河水系“清咽利喉”
南京日报讯(记者 查金忠 通讯员 谢江平 孙乐)东水关是十里秦淮的“龙头”,也是内秦淮河水系的“咽喉”。如果这里的水体黑臭,与它相连的五六条河道都无法实现“水清岸绿”。上周,随着东水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告一段落,整个秦淮城市内河河道整治工程也全部结束。这标志着秦淮区水环境治理向着“2017年汛前消除黑臭、2020年实现水清岸绿景美”迈出了坚实一步。
“以前公园环境很好,但水有点臭,想跳个广场舞,都得躲到远处角落。最近区里花钱进行水环境整治,周围老百姓都盼着早点完工,不少人天天过来看清淤结束了没有。”昨天,在东水关遗址公园里,莲子营社区副书记陆璐高兴地说。
站在公园旁边的九龙桥上,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东水关“咽喉锁钥”的地位:往南,是河面宽阔、水位较高的外秦淮河七里街段;往北到逸仙桥,是前身为杨吴城濠的内秦淮河东段;往西在桃叶渡附近一分为二,西北方向是内秦淮河中段,西南方向是内秦淮河南段。在它的东侧,则与外秦淮河副支、清水塘和月牙湖连通。
年初,秦淮区提出打造“秦淮水系流域花园”的设想,通过重点建设老城“三湖六河”,将水体水质稳定在三类,同步建设滨水绿色景观,达到“走出家门就是花园”的效果。“三湖”是月牙湖、东南护城河及秦淮河副支、白鹭洲公园水面;“六河”分别是内秦淮河东段、南段、中段、明御河、东玉带河、西玉带河,作为水系主干串联老城。
“此前,‘三湖六河’的水环境整治工程已全部完成,但如果‘咽喉锁钥’之处的东水关水质仍然黑臭,内秦淮河水系就无法彻底实现‘水清岸绿’。”秦淮区水务局负责人说。
“此前东水关的水质为劣五类,属于轻度黑臭水体。除还有排污口未能截流外,还有上游来水水质较差、河道污泥淤积严重,滨水空间环境不佳等问题。”御河环境工程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初,秦淮区启动东水关水环境整治工程。工程范围为东水关船闸九孔闸至武定门泵站及下首闸至古九龙桥两段,总长约1.18公里。对部分不达标的排污口,向上游溯源整改,完善截污;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建设;对截污沟,则建议产权单位加强清淤疏浚。
上月初,施工单位在九龙桥、上首闸、三孔闸之间,三孔闸、九龙桥和武定门泵站之间围起两个围堰,把水抽干后,采用水力冲挖清淤,清除淤泥量达5.3万立方米;此后,又通过月牙湖和外秦淮河进行补水,日补水量达4万立方米。本月10日,相关工程全部完工。
水环境整治不仅要水清岸绿,还要景美。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水关在“治水”的同时,同步进行生态岸坡整治工程、景观修复工程,改造驳岸2.2公里,贯通了从桃叶渡到遗址公园的滨河步道。明城墙外,外秦淮河七里街段东西两侧的滨河步道也都已打通。过去破旧的栏杆也进行了修补、更换,补种了一部分绿色植物。遗址公园完成了亮化工程,还增设了水体增氧设备,水泵将河水提升,再形成小瀑布流入河中,通过水体流动增加含氧量,当夜幕降临时,古河、古桥、古闸、瀑布和古城墙在七彩灯光下交相辉映,获得了周边居民的交口称赞。
“以水环境建设来串联秦淮全域的生态建设,确保2017年汛前消除黑臭、2020年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是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东水关工程的顺利结束,标志着向这一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秦淮区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目前秦淮区正以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向“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目标迈进,重点推进夫子庙等区域环境整治,凸显南京老城南的独特风貌。东水关不仅是秦淮水系的“咽喉锁钥”,在以十里秦淮和明城墙为代表的秦淮老城历史中,也占据特殊的位置,很早就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仅是河道水系的咽喉,还将成为沿河文化展示的中心。
壹城市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内秦淮河东段部分景观节点已打造完成。由于此段河道与南唐的历史渊源,沿河景观重点融入了南唐的绘画、诗词、雕塑等艺术,再现了南唐的兴起、繁盛与衰落。从桃叶渡至铁窗棂泵站的内秦淮河中段则结合三国历史,重点展现东吴的历史和文化。流经夫子庙的内秦淮河南段,文化打造上自然以城南市井文化和科举文化为主题。东水关是秦淮画舫的东端起点,秦淮区正在谋划将游船线路向北延伸,在相关水环境治理完成后,适时开通从东水关到逸仙桥的游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