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大走访“走出”新转机
在今年全市的大走访活动中,栖霞区针对性地将驻区高校纳入走访范围,政府牵线搭桥引导校企产学研合作;此外,该区还独创了大走访活动政府信息管理平台,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纳入大数据分析,做到信息分门别类、迅速处理……
“栖霞正在大走访里寻找新转机,走出新办法。”栖霞区委书记邢正军介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倒逼政府沉下身子,在与企业、项目的零距离接触中找准着力方向,提供“店小二”式服务;社会治理的不断改革则倒逼政府创新思路,在问题导向中寻找解决办法,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
走访高校,促进校企合作
栖霞区是产业大区,也是高校集中区。在以往的交流联系中,企业转型需求十分迫切,但高校的一批科技成果仍在沉睡,校企之间在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上对接得不够紧密。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今年栖霞区开展大走访时,在社区、园区(众创空间)、困难群众、重点企业(项目)、基层站所(单位)走访的“5个全覆盖”基础上,增加了走访驻区高校这一项。目前,已经梳理出16所高校、100个院系专业作为“高校科技大走访”对象。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及栖霞行政区各街道、园区据此开展点对点对接,以期形成深度、常态、有效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机制。
仙林街道副书记付建龙日前走访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时,一位教师介绍,仅自己身边就有10名师生启动了创业项目,但对政府的扶持政策、服务内容却缺少了解。付建龙立刻在信息表中填上了师生创业的相关信息,并当即表态:“街道甘当‘店小二’,一定要把你们服务好。”
全市首款政务服务机器人“小栖”是借着大走访的机遇,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事例。栖霞区政务办负责人介绍,他们在走访时得知南京邮电大学拥有机器人技术,为此政府“首购首用”,为区政务服务中心采购了一款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具有人脸识别核心算法技术以及雷达超声波自主避障技术,全身安装有5个高清摄像头,且内置了25个部门(局)的政务服务事项,方便居民咨询。走访人员得知,“小栖”的“兄弟姐妹”遍布各地,有的在省外银行,有的在博物馆工作,市场售价50多万元一台。
走访驻区高校,栖霞区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是“3个记录”——记录走访对象的科技创新创业情况、记录走访对象提出的校地合作意见建议、记录走访对象反映的主要问题。同时还有“3个摸清”——摸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摸清高校科技创业项目落户情况、摸清高校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情况。“记录好、摸清楚,有利于我们针对性地帮扶高校,让成果变为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栖霞区相关负责人说。
借大走访契机,促进星级物业
星级物业是栖霞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之举。该区推进“商品房小区市场化、保障房小区属地化、老旧小区精细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分类实施商品房、保障房和老旧小区考评创建工作,实施星级奖励和效能补贴。(下转A5版)
(上接A1版)
从2015年开始,栖霞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年度住宅小区星级评比工作,每年拿出约1300万元对商品房、保障房、老旧小区实施星级评比奖励,对获得五星、四星、三星的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给予经济奖励。目前全区336个住宅小区已实现全覆盖,“物业管理星级化”创新案例,也荣获了市社会建设创新优秀案例奖。
在今年的大走访中,尧化街道工委走访了驻地企业金陵石化烷基苯厂,与厂党委就企业发展、尧化新村小区环境整治、星级物业创建等方面恳切攀谈,街道党工委和厂党委签订了共建协议,现场拍板决定迅速启动创建中石化5A级文明和谐示范小区项目,具体创建方案的协调会即将召开。
小区多加一个A,居民增添幸福感。栖霞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的大走访还将围绕10个老旧住宅小区整治精细化建设管理、既有住宅增设70部电梯等方面询问居民意见、寻找合理实施路径。停车位、电梯维保、业主委员会等问题,也将在大走访中全面了解社情民意,最终做科学的实施方案。
创大数据平台,问题分类解决
栖霞区还独创搭建了“大走访活动管理平台”,平台包括3项内容。首先在受理登记上,来自于走访中的微信、网站、电话、官方邮箱等诉求内容,由工作人员录入平台系统。必要时,工作人员需进行电话回访。其次是知识库在线解答。搜集各部门职责、政策、法规文件,整理并形成大走访活动知识库,通过96106话务在线解答群众对相关政策的咨询。最后是流转处置。走访查询各部门处置情况,结合考核办法对各部门、街道对工单处理情况进行考核,生成考核结果。
截至目前,栖霞区2600多名党员干部已走访辖区内所有高校以及280多个企业(项目)、28个经济薄弱村、37个经济适用房小区、17个厂居社区、6000多户群众。大走访访到的所有信息都进入大数据平台,分门别类迅速处理,根据老百姓满意率进行考核。平台转变成了不休息的“干部”,不停地展开“大走访”。
本报记者 于洁尘 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