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百岁老兵张克敬:三代军人 同迎八一
2019-07-30 13:2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7月30日连云港讯 昨日,一场特殊的“生日庆典”显得格外隆重。一群身着军装的男女老少围在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军人身边其乐融融。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身后除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桌上,摆放着一个画着鲜艳党旗和“92”字样的巨型蛋糕。今天,是老人的92岁生日吗?

  第92个建军节,8位晚辈从各地赶来

  老人名叫张克敬,今年正好100岁,是一位有着80年党龄的老兵,他和老伴一起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胸前数十枚军功章见证了他光辉灿烂的峥嵘岁月。

  100岁生日,而他眼前的巨型蛋糕却写着“92”,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张克敬老人夫妇都是30年代参军,建军节到了,作为军人的7位子女和文艺兵孙女都从各地赶来,一起陪老人庆祝第92个建军节。

  孙女张娜:“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又是建军92周年,爷爷正好100周岁,爷爷奶奶和他们的7位子女都是军人,在八一前夕,我和父母专程从青岛赶来,就是想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实现富国强军梦。”

  知道老人爱书法,海州诗词楹联协会会长朱成安携书法家向张克敬老人送来了楹联书法作品,上面写道:“克敌雄风,今虽百岁军威耀;敬身本色,永是初心国梦追!”这幅楹联书法作品,正是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

  老人虽然语言表达已经不那么清晰,但面对镜头,张克敬面带微笑,铿锵有力地告诉大家:“我们的好生活都是党给的!共产党万岁!热烈祝贺第92个建军节。”

  80年红色党龄 夫妻俩都是白求恩的亲密战友

  张克敬,这位100岁的老兵,看起来似乎与别的老人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当你走近他,就会发现他身上在那个烽火岁月留下的伤疤印记;当你细细聆听,就会从那已不甚清晰的话语中发掘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80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历史就会徐徐打开……

  出生于1919年的张克敬,1939年仅20岁的他便参了军,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和妻子一同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三大战争,可以说见证了党和新中国波澜壮阔的艰辛成长历程。老人的父亲、伯伯和兄弟有十几人都参加革命,妻子家也是军人世家,多位亲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更让老人骄傲的是,妻子和国际友人白求恩一起工作过,自己是白求恩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可以说,他们都是白求恩同志的亲密战友。因为受白求恩精神的强烈感染,夫妻俩立志学好医多救人,战争年代,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冒着炮火奋战在救援一线,无数的战友都是因为有了他们,重新获得了生命。

  战争硝烟早已散去,而战争留下的印记却不曾磨灭。身上的一块块伤疤、胸前的一枚枚勋章,都永久记录着他的不朽功勋……

  “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人不要因为生活在和平年代,就忘记了历史,忘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说着,老人的声音哽咽了,“我已经很幸运了,有那么多战友没能看到胜利。”

  70载风雨同舟 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3年,张克敬随冀中九分区部队打回冀中平原后,由于战斗频繁,生活艰苦,卫生条件差,身上起了两个脓肿。在卫生所,张克敬认识了妻子刘燕。并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携手走过了70年的光辉岁月。

  “行军路途较远,有时一夜行军百里。当时刘燕还怀着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四五个月了,两腿浮肿,但走起路来仍很快,从不掉队。”张克敬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俩随部队南征北战,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并肩作战,全国解放后,我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我和刘燕共同走过70载春秋。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今天的生活越过越甜蜜。每当回忆起那段感经历,我心里感慨万分。”

  “怀我的时候,父母都正在朝鲜战场上,‘征平’就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二儿子张征平告诉笔者,“父母为了国家,奉献了青春和岁月,我们以他们为荣。”

  退休后,张克敬夫妻担任了30年的干休所管委会和老委会主任,他们德高望重,每家有家长里短,都是夫妻俩出面帮助解决,干休所的活动,也几乎都由夫妻俩策划组织。

  “汶川地震,老人带头捐了2000元后,后来又和老伴一起送来了6000元的特殊党费。为其他的同志带了好头。”干休所陈干事介绍,“其实,这么多年,老人每年都在捐钱给那些需要的人,只是,从来不喜欢留名字。”

  老人在生活方面很艰苦朴素,能节约的地方从来不浪费,这些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子女。特别是老人的房子,都是八十年代的装修,这么多年,从未重修装修过。张立军说,“从小父亲就教导我们做人一定要自律。现在,我们都长大了,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父亲依旧会时常叮嘱我们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父母都是严于律己的人,对我们教育很严格,在每年家庭聚会的时候,父亲都要把自己制定的家风家训在晚辈前读一遍,并将他亲手书写的家风送给每人一份。受他们的影响,我们兄弟姐妹都非常友爱,互敬互爱,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张克敬的儿子张立军说。

  如今,刘燕老人已经离开了,但放在张克敬老人依旧把妻子的照片放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每天,他都会端详一会老伴,仿佛妻子就在他的身边。

  40载“艺术生涯” 他将手抄本送给“小战友”

  近日,在老人家中,记者看到书房里的一个角落满满地摆放着老人的各种荣誉,而老人的书桌上则摆满了书本和笔墨。老人说他想以特殊的方式向党和国家献礼。说罢,老人拿起毛笔,蘸饱了墨,在纸上写下了“百岁军礼献给党”七个大字。书法刚劲有力,颇有大家风范。

  回顾战争年代的经历,可以说是用“九死一生”来形容。而这个戎马大半生的军人,却在离休后做出了一个“文绉绉”的决定:每天练习毛笔字,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张克敬老人还告诉记者,离休后,他感到不少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关注有待加强,决定以身作则带头学习。

  他的儿子张立军经常感慨:开始以为老人这项爱好只是突发奇想,没想到老人坚持这项兴趣爱好近40年了,直到100岁热情仍不见消退,每天上下午坚持两小时。

  除了练字,老人的国画也是炉火纯青,一幅《芦雁飞鸣食宿图》更是惟妙惟肖,生动万分。而且,老人都是自学成才。

  “张老爱读书练字,特别是喜欢用小楷抄写党的政策方针,装订成册后送给我们这些年轻人阅读。他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啊!”在干休所工作的陈干事手捧张老送给他的“手抄报”和“政策本”,感慨万分地说。

  张克敬老人说,练字除了能传承传统文化,最主要的是,练习书法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让自己更加豁达开朗,这也许是老人长寿的秘诀吧。(王钟伟)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