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海州区民主路老街131号开馆,它也是我市首个市级综合性非遗展示立方体。该馆集非遗展示、互动体验、传习研究、动态展演、互动交流于一体,采用多种现代展陈方式,多方位、多视角陈列展出港城非遗十大类别约500件项目实物,并将不断更新展品内容,开办丰富多彩的非遗课堂、展演展示活动。
笔者在现场看到,市非遗馆700平方米分三层构造,一楼为总揽介绍、省市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精品展陈;二楼为传统医药、传统美食茶叶、精品手工、传统家具等物品展陈;三楼为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曲艺等类别现场展示及手工课堂互动区。
“非遗保护是‘活态保护’,其鲜明的特征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坚持‘科学保护、守正创新、弘扬价值、发展振兴’思路,着力保护非遗传承实践、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顺应党和国家文旅深入融合发展高要求、大趋势,以高颜值的展示展演彰显文旅融合,以高质量的创意创新擦亮诗和远方。”市文广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激发传统文化深层次的经济价值和贴近民生紧接地气的社会价值,在守护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以民主路民国风情文旅街区建设为范例,该街区还不断引入周存玉艺术馆、蜂针堂传承馆、老海边煎饼加盟店、海州辣黄酒酒肆、云雾茶销售门店、海州面塑工艺坊、花船展示、草编工艺、糖画等诸多非遗项目或产品,和着老建筑、老字号,自东向西,俨然逐渐成为一条非遗综合性保护文旅商业街区,以此也推动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振兴。
据悉,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5个、省级非遗名录项目34个、市级非遗名录项目165个;拥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名、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9名;市级以上传承基地112处,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体系愈加至臻完善。
与此同时,我市相关部门还扎实梳理项目存续现状,发挥好剪纸艺术协会、淮海戏爱好者协会作用,推动同类项目合打组团发展“组合拳”。据市文广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市全面推开非遗保护成果展示圈建设,激发项目开发使用潜能,以区域内项目集聚抱团为基准,打造区域性传统文化传承展示立方体,加强与全域旅游、旅游产业融合,推动非遗项目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素质能力。“假以时日,以点带面、以面立体,打造连云老街、盐河巷、青口潜园、青口老街、海西公园、伊山景区等山海港城非遗保护成果展示圈,一面面鲜活着的传承画面,将呈现在市民和游客眼前。”(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王源远 徐洪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