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5日连云港讯(记者 童金德)10年前,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被中央军委授予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的军转干部刘义兵,2013年从武警部队转业到连云港市水警支队石梁河水上派出所,继续保持军人本色,并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诠释人民警察为人民、人民警察保一方平安的情怀,多次受到市局和支队的表彰,深受石梁河库区涉水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的赞誉。
5.12汶川地震后,刘义兵受到国家表彰
2008年 5.12汶川地震后,刘义兵带领部队援草坡、突耿达,向两乡群众送去了救命粮、救命药。余震中刘义兵带头背负80斤大米翻山越岭运送草坡乡,到草坡乡根据当地政府反馈,地震后凉水井村一直与外界未联系,刘义兵带领部队冒着余震不断、塌方、飞石、泥石流随时发生的危险跨铁索、过断桥,赶赴目的地,到凉水井村后,看到老乡含泪而来,老乡看到了部队后,有的跪在地上双手合十,有的跳了起来高呼:“子弟兵万岁”,那是因为他们看到有救而亢奋,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刘义兵带着军医积极开展各项救治工作,当天带领部队将受伤被困于凉水井村的原都江堰市电力局长,受伤群众等20余人通过自做担架抬,背等方式带出死亡地带。
带出受伤群众后,乡镇府领导带着流泪的群众迎面而来,将受伤群众安置救护,通过部队电台将受伤严重的伤员通过直升机运送救治。根据上级命令又带上救命粮、救命药穿越卧龙原始森林赶赴耿达乡,为了保证粮食药品保值保量运送到位,在原始森林里,刘义兵带头两人一包方便面、饿急了就采野竹笋充饥,在场做向导的老乡流泪的说:“你们才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在耿达乡带领部队在黄金收救时间内积极开展救援工作。根据上级命令带领突击小分队穿越死亡谷赴上木江萍水电站人工搬石头、双手刨土石等方式抢救被困工程师。5月中下旬根据当地政府和上级要求刘义兵带领部队驻扎在耿达乡龙潭村,在不断的余震中向附近各村运送粮食药品、运送伤员、挖掘寻找尸体归位,清石除障修电站、接运空降物品等救援工作。
穿上警服 刘义兵依然保持军人本色
2013年10月,刘义兵从部队转业后,被安排在远离市区约50公里的石梁河水上派出所工作。面对新环境、新挑战,该同志迎难而上、以新兵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中央的“八项规定”、公安部的“三项纪律”来约束自己,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个“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合格的公安民警。工作中,他谦虚好学,不仅向书本学,更注重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积极主动参与库区各种案件的处理和治安管理,在干中学,学中干,水上治安管理业务水平和执法办案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从一个新手逐渐成为独挡一面的能手。四年多来,共办理刑事案件40余起,治安案件240余起,无一起有差错。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刘义兵被库区群众誉为“贴心人”
石梁河水库(海陵湖)是江苏第一大水库,因历史遗留问题,库区内砂场、码头、窑厂、养殖户等之间矛盾重重,纠纷不断,治安形势较为复杂。面对上述问题,该同志始终用“四颗心”来解决。即用“公心”讲明道理,分清是非,用“爱心”感化、雪中送炭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众,用“真心”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来解决, 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相信法律、相信同志,坚信只有想不到的办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中,他一方面走访各界群众,通过开展“三访三评”、“和谐建设在基层”等爱民实践活动,坚持听民意、解民忧、聚民心,注重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另一方面是拓宽沟通平台,开通了“海陵湖卫士”微信公众号、建立网上警务室,倾听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呼声,了解广大群众的所想所盼,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近年来,共走访慰问群众2769人次,走访涉水单位392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47个,评查解决治安突出问题32个,火灾交通隐患93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275件,被库区群众誉为“贴心人”。
争先创优、开拓进取,刘义兵工作岗位上屡创佳绩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派出所的警营文化、廉政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勇敢地承接了所里警营文化室、廉政文化室建设的重任。通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两个丰富多彩、内容翔实、学教性强的文化室建成,成为该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了支队和市局的高度评价,其中,廉政文化室被市局定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与此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影视编辑等。
2016年,他与同事合作,拍摄《换手表》和《清风正气铸警魂》两部微电影,分别在全省公安机关警示教育工作座谈暨获奖作品颁奖会和全市公安微电影征集评比中荣获三等奖,为水警赢得了荣誉、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此外,他还获得2015年度获市公安局港城先锋提名奖,并在2014年全市公安机关的射击比赛和2015年的全省公安水警系统的“四项建设”比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