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19日连云港讯(通讯员 孔繁 宋彦伟)一年前还是一个村民 “死抱”传统种粮模式不愿丢手的省级经济薄弱村,何以在较短时间内形势逆转、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弯”?神奇般地连片流转土地1500多亩,新建鲜切花温室大棚300栋。与此同时,新建的三铺电商物流中心、三铺公园、三铺小学塑胶体育场、三铺幼儿园、三铺文体活动中心、三铺园区和村居道路3.5公里投入使用。新建的电子商务服务站一个,成立农业合作社一家,成立连云港德泽农业有限公司都投入运营。新增集体经营性资产380余万元。
村民们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咱们村能有今天惊人的变化,多亏了村里来了产业发展的“主心骨”、第一书记陈尚开。
如今,行走在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的鲜切花产业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只见一栋栋新建的温室大棚泛起白色的“光芒”,一眼望不到边际。大棚种植改变了村民传统的“猫冬”生活,冬季里成为收获的“黄金季节”,天天有事干,日日见收入,点燃致富脱贫新希望。更让三铺干群骄傲和自豪的是,2018年12月27—30日在新落成的三铺村鲜切花电商物流中心承办了以“盛世繁花,缤纷荟萃”为活动主题的“江苏(东海)花之秀插花大赛暨首届双店百合文化节”。
“驻”进心坎里,绘就一张发展规划蓝图
三铺村位于东海县西部丘岭,2001年由原三铺村、北涧村、梁圩村合并而成,有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128 名党员。4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农户1298户,总人口5872人,全村拥有土地面积22092.9亩,其中耕地面积9113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数1506人,占全村人口25.6%,占劳动力人口67%。2017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9600元,远远低于全国13432元和全省19158元的平均水平,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几乎为零,是省定经济薄弱村。
2018年初陈尚开从市民政局派驻到三铺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访了150多户党员群众,通过“身入”村组,“心到”农家,通过集中座谈和单独走访,像过筛子一样把全村仔仔细细摸了个遍,陈书记精准摸排出“人均耕地少、自然地貌和土壤条件差、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传统耕种效益低下,村级产业方向不明确、主导产业不突出、扶贫开发项目报不出、市场经营人才匮乏、经营理念弱、集体经济增收乏力”是导致三铺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找准了“穷根”,他几次组织召开了“两委” 班子“号脉问诊”分析会,统一大家思想,一致认为缺乏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居发展的长远谋划,长期工作方向不明,是导致三铺村干部思想不统一,干群关系不和谐、长期不能脱贫的“疾病根源”。为从根本上治盲治穷,他率先提出了“产业带动,规划先行,成事与否,关键在人”的工作思路和理念,立足村情,科学谋划,不仅综合考虑区域经济水平、自然禀赋条件、人员结构和文化教育水平等客观因素外,还坚持把提高村民收入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把村民的眼前利益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把长远规划和中短期目标结合起来的“三个结合”的原则,邀请市农科院专家论证上,村两委班子反复讨论,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制定了三铺村中长期发展“2025”规划。这是三铺村有史以来第一个产业发展规划。
据介绍,三铺村的“2025”规划就是打造一条三铺村农牧循环生态产业链。实现人均一头牛、户均一大棚,村民人均收入超三万,村级资产过千万,年收入过百万的目标。主要内容为梁圩三铺两个片区为中心集中建设高效有机农业;北涧片区,结合土地整理及水系修复,建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长远目标依托北涧水库和靠近青松岭国家森林公园的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形成秸秆综合利用—肉牛养殖—有机肥料—高效农业—冷链物流—农副产品交易—生态观光旅游的循环生态产业链。实现蓝天白云、四季花香、风吹草地见牛羊、“一、二、三产”融合入发展的美丽新三铺。短期“2020”目标就是以三铺梁圩两个片区为中心集中建设高效有机农业,规划流转3000亩土地,建设温室大棚1000栋,建设农产品电商物流中心、育苗中心、冷链物流中心,花卉蔬菜实验中心。
村民是脱贫攻坚的实施者和受益者,要让村民对脱贫致富充满必胜的信心,方向路子就要切实可行。村班子能力强,村民脱贫才能有希望。他和支部班子探索实践了“三必到、四不许、五联访”工作法。村民遇有突发事件、婚丧嫁娶、生活困难等重大事项三必到,包组干部第一时间报告,村干部第一时间到场,全程跟踪服务,倡导文明乡风。在尊重乡风民俗的基础上,村干部必须遵守“不许吃、不许喝、不许收礼、不许增加群众负担”四不许纪律。建立干部定期走访制度,按照村民相邻五户互助一级访——党员、志愿者分区二级访——党小组长、包组干部包片三级访——村支两委包村四级访——总支委、驻村干部总揽五级访的网格化“五级联访”模式。每月一次向外出务工人员通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通过五级联访及时发现群众遇到的困难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超前半步化解矛盾,增强干群联系,维护村级稳定,增进社会和谐。
“扶”到点子上,铺设一条产业脱贫之路
“因地制宜,选对产业,走准路子,是三铺村建档立卡户短期内实现当务之急。”陈书记知道与三铺毗邻的北沟村是江苏省鲜切花产业第一村、全国三大百合重点产区之一。
“一栋占地3亩地的温室大棚,种植百合,品种选对,技术跟的上,4个多月的时间纯收益5、6万元在北沟村比比皆是,余下的几个月再套种丝瓜等作物,一年下来,挣个10来万元是保守数字。”陈书记带领党员和村民代表参观北沟鲜切花产业基地开眼界,利用有线广播向村民算经济账,“一亩百合棚一季顶上百亩粮田收成”。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了他们种植鲜切花赚了,我们也红眼啊。可是这里的土地太贫瘠了,又不成块,村民思想保守,习惯传统种植模式,很难建成标准的温室大棚。”陈书记耳闻目睹了村民向村干部诉苦。
“要想建,必须一家一户分散不成块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再流转,统一标准建大棚。万事开头难,这里面需要大量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面对村民的期盼,陈书记迎难而上,带领村组干部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流转。村民对产业的投入,必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需要有人先行引领,陈书记确立以“党员示范引领,携手奔富路”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支部+党员示范+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以党建驱动发展,以建设 “党员创业示范基地”作为开启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为鼓励土地规模有序流转,村里出台优惠措施,同意流转的每亩每年1000元的土地流转金,把土地集中到一起。对于个别既不同意流转又不想建设温室的村民,陈书记和村干部挨门逐户做工作,一遍不行,就两遍;村干部做不通,他就自己亲自去。“我们决不搞一刀切,要用真实的事例让村民知道种植鲜切花的经济价值,直到他信服为止。”陈书记就是用这样的“钉子”精神,一次做不下来的工作就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一户村民陈书记就跑了5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涉及120户土地的农户,在一个月内全部配合村里工作,砍伐树木1348棵,清理粪堆草垛27个,腾出大谷场面、菜园64亩,一期连片流转出土地1500亩。“对于流转出来的土地,采取的是‘先贫困户后农户,先农户后党员’的形式返租倒包到户。”
鲜切花种植是项“技术活”,为帮助贫困村民掌握脱贫本领,,陈书记请来了省市县三级农业专家教授不定期深入田间大棚手把手、面对面从事科学种植管理技术。“陈书记真是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他不但帮助我们学到种植技术,还千方百计帮助咱贷款协调解决种植贷款,有这样接地气的书记真是咱大伙的福气啊!”村民梁卫东说。去年,今年初他在温室大棚建设过程中,资金需求量比较大,陈书记多次跑银行协调为其贷款5万元,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一季下来,梁卫东收获了4万多元的纯收入,一家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据悉,驻村一年来,陈书记和村干部共为大伙协调申请小额扶贫贷款101万元。
如今,三铺村的千亩农田摇身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温室大棚,一棚棚鲜花香飘三铺村。目前已流转土地1500多亩其中,550亩土地涉及143户贫困户,建设标准温室大棚300多栋;为之配套的农副产品电商物流中心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标志性建筑。新修5.5米宽高效农业配套水泥路1350米。争取的省级土地整理和水系修复项目已获得批准。
“帮”在急需之处,送给村民一份沉甸甸幸福
“我们不光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还要让三铺人精神强起来。如果说产业兴旺是发展经济的基础,那么民生工程就是乡风文明的基石,我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陈书记多次在两委办公会上这样说。发展民生需要钱,首先就要壮大集体经济收入。“陈书记第一步就抓住集体资产的清理,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通过资产清理增加村集体收入52万元,化解村级账务28万元,打破了三铺村长期以来村集体收入不破10万元的局面。”村会计李沈阳用一组数字来说明三铺村当前发生的变化。
“过去是因为没有集体收入无法帮助村民解决民生问题,如今有钱就要做事。”党总支班子研究决定,要把钱花在老百姓最迫切解决的道路和文化设施上。
三铺村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村基础设施非常差,出行难一直困扰着村民。为改变这一状况,今年村里启动了“一事一议”项目。村主任刘春松说:“这项目必须村民筹措一部分配套资金,因为配套资金收不上来,一直没有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办的是为民的事情,该集体出资的集体出,是老百姓拿钱的也必须得拿。”陈书记创新地提出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改变传统的数人头为数砖头,即传统“一事一议”按全村人头平均摊改为项目做到谁家门前,按房屋多少收钱;为筹集配套资金,陈书记和村组干部一起到农户家中做工作,并承诺,如果村民凑上来的钱不用在铺路上,村里将加倍返还他钱。郑重有力的话语,得到了村民支持。经过2个多月努力,三铺村凑足了配套资金10万元,并与今年5月份,铺设了总长1.3千米的水泥路。“真没想到,这水泥路能打成,开始以为是骗我们点钱的,光拿钱不办事。”看着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通往各家门口,村民李卫卫说,“以后我们村还要多争取这样的项目,我们一定全力支持。”在道路硬化过程中,李卫卫不仅自己率先支持村委会工作,还把左邻右舍的40多户村民应该筹集的资金自己一次性给先交了,并主动带领村民把施工机械不能作业的地方,用人工帮忙给予整理到位。路通了,人心也顺了。
看到三铺幼儿园基础设施差,班级儿童数量严重超标,完全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陈书记多次到市县教育部门争取项目资金120万新建三铺村幼儿园,去年秋季开学时,孩子们高高兴兴搬进了新幼儿园上学。三铺小学没有标准体育场地,陈书记跑到县教育局“软磨硬泡”,今年新建了标准体育场。三铺小学电教室缺电脑,上课都是两个孩子一台微机,陈书记就跑市里有关单位,“讨”来20台电脑,确保孩子微机课能人手一机。 “要让村民活动有场所,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今年自筹资金65万元建设了三铺文体中心。并在村里设立了“儿童服务室”,配备了一些课桌和书籍,便于放学后家长因工作无法前来接孩子们活动。
为让一些年轻的媳妇在空闲时间能多赚点钱贴补家用,陈书记主动协调农技部门组织培训花卉管理技能,让部分妇女到邻近的北沟村给种植大户进行花卉种植管理,仅2018年,三铺村就组织培训妇女达300多人次,目前已经有50余人被花卉种植户聘为技术工,每年增加收入约2万元。除此之外,村里还主动联系,让一部分有就业愿望的妇女到镇驻地的服装厂、食品厂就业增加收入。
让贫困村民感受社会的温暖,陈书记协调市有关单位爱心结对、扶贫帮困。建档立卡户李小銮外出务工患重病,争取市福彩中心医疗资助8000元;为两名家庭困难新入学大学生,争取资助10000元;为建档立卡户中 83名学生申请教育资助,确保从幼儿园到大学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申请3户危房改造资金 ;帮助21名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帮助120余名贫困户进园区务工;争取市民政局17500元,慰问特别困难家庭35户、市国土局慰问10户。
2018年10月17日国家第5个扶贫日当天,连云港市医疗大篷车、农业科技知识下乡以及脱贫攻坚观摩等一系列大型活动走进三铺村,百名专家和医务工作者现场为贫困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病情,测量血糖、心电图等一系列诊疗服务,免费赠送上万元高血压、感冒等常规药物和400多册科技种植养殖加工方面的书籍,发放技术资料1200余份,“扶贫济困手拉手,奉献爱心心连心”让贫困群体受益匪浅。
一项项“落地有声”的惠民项目甜透了村民的心,村民们有理由相信,在第一书记的带领和结对帮扶单位的爱心关怀下,广大干群攻坚克难,精准发力,三铺人的幸福小康生活不会太远。2018年来,三铺村获得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连云港市电子商务示范村、东海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