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入托”接受照料,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近年来,社区老人日间照料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的兴起,旨在让一些需要一定照料的半自理、半失能老人,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养老问题。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尽管连云港市已经建立了多家社区老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日托中心,但真正为行动不便的半自理、半失能老人开展日间照料服务的并不多,多数日间照料中心只是自理老人的日间活动中心。老人日间照料服务为何开展不起来?
日间照料中心多为自理老人的日间活动中心
重阳节当天,在海州区富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笔者在日间照料室看到,3名老人正在使用木制足浴桶,通过红外线的高科技模式进行足底按摩以及腿部取暖。日间照料室配有空调、床铺、椅子、电视机等设施。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日间照料室的日常管理由第三方安康通养老服务机构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在另外一间房间内,安康通驻富强社区的负责人姜曼正在使用仪器帮助一名老人监测血压。
姜曼说,从今年3月份开始,安康通开始进驻社区,并和社区建立长期合作,一是对社区日间照料室进行正常的维护,为辖区老人提供艾灸、按摩、量血压等送健康服务;二是通过线下的形式,为社区内300名8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每月两小时的免费服务,包括助浴、助洁、做饭等老人所需要的服务。
68岁的张大爷是海州区镇海社区日间照料室的常客,除了周末,老人几乎每天都来社区日间照料室报到。“这里有活动场所、有器材,有熟悉的同伴,是我们居家养老人员的好去处。”张大爷说,他最怕寂寞,又不愿去外地跟孩子同住,社区的日间照料室是他的“精神家园”。
笔者调查发现,近几年,各级民政部门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目前海州区许多社区都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其中23家交由江苏第三方社会组织管理。社区日间照料室或日托中心,逐渐成为老人的“第二个家”。但是真正能为半失能、半自理老人开展日间照料服务的并不多,绝大多数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还是行动方便、能自理的老人。
新兴的养老模式尚不能蔚然成风
家住海州区的杨大爷,因为中风导致半边身体活动受限,但是儿女都上班无法照顾,老伴又去世了,迫于无奈,老人只能请来保姆帮忙照顾白天的生活,一年时间已经换了4个保姆。
家门口的日托中心设施高档,也有专业的人员照料,老人为何不去那里呢?面对笔者的疑问,老人的子女道出了实情:“那里环境确实不错,我们也去看过,但是我们家住在四楼,如果是早上去、晚上接,每天来回两趟,这么高的楼怎么背?万一有个闪失,是不是得不偿失?”
位于新海街道新孔社区的新海日托中心负责人夏智坦言,日托中心自开办以来,有不少老人和子女来咨询日托或是短托情况,但是截至目前,尚没有半失能、半自理的老人来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来回接送问题确实是个坎儿。
环境好、设备全,日托中心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哪?从大家咨询和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日托的价格根据自理、半自理、全护三个等级收取60元/每天、80元/每天、180元/每天,多数老人认为这个价格有点高,如果政府没有补贴,全靠自己拿实在心疼。
海州区民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也表示,观念和经济水平是日托中心叫好不叫座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港城,老人们还是习惯在家待着,这种新的养老模式尚没有蔚然成风,加上日托中心的收费不便宜,很多老人并不愿意掏钱,这也导致日托中心成为“活动中心”。此外,专业化养老社会组织及人才的缺乏,也制约着这一新兴养老市场的发展。
“独一代”父母渐老
传统家庭养老面临压力
除了观念和经济等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日间照料服务开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还是目前的养老态势尚不严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仍然发挥着主要作用,而日间照料服务对老人来说并没有形成刚需。
在新南街道海南社区,工作人员仲明明表示,从社区居民目前家庭人员情况来看,75岁以上的这些老人,绝大多数都是多子女状态,目前多子女家庭是能解决养老问题的。即便老人有个毛病,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也能轮流照顾。
但是,在未来几年,这样的情况将出现极大的改变。市民政部门相关数据显示,到2017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1.8万人,占总人口的17.2%。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市老年人口仍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将有可能达到110万人左右,80岁以上老人预计将达到17.6万人。同时,独生子女父母成为老年人群主体,纯老家庭、独居老人不断增加的现象会越来越突出。
业内人士坦言,尽管从现在来看,老年人对日间照料的需求还不强烈,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迈入中年,他们的父母渐渐变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将很快面临现实压力,到时候,日间照料服务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必将成为刚需。
“现在多是‘422家庭’,四个老人,小两口允许生两个孩子。未来,如果没有社区养老机构,单个的家庭是解决不了老人养老问题的。大概的时间节点,应该在‘80后’子女的老人普遍在75周岁左右的时候,那时问题就爆发了。”夏智分析。
日间照料中心期待转型升级
在这一天真正来临之前,日间照料中心该如何转型,才能既维持好现在的运营,又能应对好未来的挑战?
业内人士表示,各级民政部门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关注度、投入力度,一是机构本身应健全设备,完善配套设施,为老人提供完整的日间照料服务、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增大老人活动空间等;另外要加大对大型连锁经营的养老服务企业的引进,加大对专业化养老社会组织及人才的培养。目前,多数社区的日间照料室多由社区工作人员代管,因为精力和时间有限,很难开展实际工作。
在明确日间照料中心定位的基础上,市海阳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江苗认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方在开展服务的时候,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日间照料,而应该充分发挥日间照料中心作为服务平台的作用,这样不仅能更好满足老年人的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方面的需求,也能更有利于实现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运营。
“照料中心的面积是有限的,但服务是可以实现扩大化的,因为现在科技手段很多,各种线上线下的服务都是很方便的,我们既可以开展中心内的服务或者站内的服务,也可以把服务延伸出去,辐射周边的社区,那么这个日间照料中心就是一个为老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大阵地和大平台。”江苗说。
我市从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6月,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就“十三五”期间老龄事业的发展提出7个重点目标,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明确提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和转型,是实现老人居家养老的关键,这些已经建好的日间照料中心、日托中心究竟有多少能真正发挥日间照料的作用?能真正解决那些半自理、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或许我们应该在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彻底老去之前好好思考。(袁春梅 邵沛源 秦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