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200公里 连云港董贵军:以强健姿态骑行漫漫征途
中国江苏网6月13日讯 距离5月25日从霍尔果斯出境已经过去十多天了,在哈萨克斯坦独自骑行了这么久的董贵军现状如何?日前,笔者微信连线远在异国他乡的董贵军,让这位港城勇士讲述他在哈萨克斯坦的有趣经历。
适应新环境
全身心投入骑行
“来到国外,首先面临的是语言问题,不过问题不大。”微信语音里,董贵军的语气沉稳平淡,仿佛一切困难都不是问题。在他看来,自己的一天都在路上,只有在住宿和点餐的时候才会与当地人交流。
不会俄语,也不会哈萨克语言,怎么在国外生活呢?董贵军的答案很简单,使用肢体语言和手机就可以了。“我会把我爱吃的东西拍照,每次点餐的时候,给服务员看图片。”一路下来,董贵军竟也品尝了不少当地的特色美食,手抓饭、拌面、羊肉大馅饼等,口味与新疆地区有些类似。
会不会不适应当地的饮食呢?“不会,每天的体能消耗太大,基本上吃什么都香。”董贵军的回答毫不迟疑,解决了吃的问题,住宿就显得简单许多,毕竟旅馆的标志比较明显,进去后比画两下就行,况且这个习惯了在艰苦环境下登山和骑行的港城勇士,对住的要求并不高,有张床休息就行。
唯一让董贵军有些头疼的,是沿途不可预料的突发情况和意外。轮胎爆了还好,装备齐全的他换个内胎就行,遇到暴风雨也能应对,雨衣披上、装备做好,依然还可以前行。只有一次沙尘暴,让他停下了行程。哈萨克斯坦地处沙漠边缘,沙暴在春夏时节是常有的事,漫天黄沙中,想要看清前路可不容易,董贵军只能暂时停下,捂住头脸,在黄沙中静静等待。如果淋了雨,这个已近天命之年的港城汉子,会立即吃药、喝姜汤,不生病才能保持体能继续走下去。
“这已经不再是一次简单的户外运动,体能和路线规划虽然重要,但支撑我走下去的,主要还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大内心。”董贵军为这一路的奔波做了总结,想家的煎熬和路途的枯燥都是可以忍受的,既然选择远行,他就必须全身心投入。
日行200公里
在沿途留下连云港“痕迹”
董贵军每天5时出发,18时前到达目的地,一天骑行的时间在10个小时左右。因为哈萨克斯坦领土广阔,一些城镇间相距较远,所以他每天的骑行里程也有所不同,在150公里到240公里之间,平均一天可达200公里。
每到一个地方,董贵军都会设法找到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拍照留念,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他会作短暂的停留,体味一下异国的风土人情。从霍尔果斯刚出境的时候,董贵军来到哈萨克斯坦的无水港,因为中哈物流园的存在,他在这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而在阿拉木图,董贵军找到冼星海纪念碑和二十八勇士公园等地方,留下纪念照片。
根据资料记载,冼星海于1943年从莫斯科辗转到达阿拉木图,在这里度过了他40岁生命历程中的最后两年半时间,在此创作了一批激情涌荡的传世佳作。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阿拉木图不仅有冼星海大街,还建造了冼星海纪念碑和冼星海故居,它们成为中哈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走过这些地方,让我感觉很亲切感,也让我明白中哈两国的紧密联系。”
董贵军随身携带了几面旗帜,其中,他最常展开的一幅写着“中国连云港”,这是他登顶珠峰时在峰顶展开的那面旗帜,寄托了他再次突破极限运动的决心,也成为这次骑行的最重要的标志。每到一地,他都会拿着旗子拍一张照,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发到微信朋友圈,让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们看见。
邂逅中国同胞
融入当地享受家庭温馨
当地时间5月27日下午4时,董贵军到达阿拉木图,这里可以说是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的金融、教育等中心。为了办理签证,董贵军在这里停留了2天多的时间。就是在这两天里,他邂逅了李老伯一家,并前往在此定居的朋友家,切切实实地体验了一下当地的日常生活。
“非常美好,非常温馨。”谈到在阿拉木图的经历,董贵军连声称赞。此前,已经在荒无人烟的公路上跋涉了几天,董贵军感到有些疲惫,但是李老伯和朋友的热情款待,见到同胞的满足,异乡城市的美丽风光,让他的疲惫一扫而空。
“今年已经80多岁的李老伯是我朋友的父亲,已经在哈萨克斯坦定居30年了。”董贵军介绍,李老伯祖籍是东北延边,如今还保持着朝鲜族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李老伯家住了两天后,他彻底被这里的朝鲜族泡菜所征服,临走还带了一些当作佐餐的小食。“老人家年纪大了,我也不好意思让他做饭,就自己下厨做了中国菜。”董贵军笑着说,自己厨艺不好,但是做出来的蒜苗炒肉、洋葱炒鸡蛋依然让李老伯一家赞不绝口,其乐融融的氛围让旅途的劳顿都消散了。
临行前,李老伯和另外几位朋友拉着董贵军的手,殷切地叮嘱他,遇到困难一定要讲,大家都会提供帮助的。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董贵军心里满是温暖和感激。
偶遇异国骑友
结伴同行击掌为彼此打气
一路上,除了在阿拉木图遇到的李老伯和朋友们,董贵军再没有遇到中国人。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无人区里骑行百十公里遇不到一个人也是常有的事。
“有时也会遇到不少货车司机,他们非常热情,会跟我合影。”董贵军介绍,虽然很多公路的路况不好,且只有双车道,但过往的车辆常常会对自己减速避让,或者停下车来,面带友善的司机用手势比画着问他需不需要补给,同时拿出饮用水和食物,最后,笑着跟他合一张照。
让董贵军更高兴的事情发生在6月5日上午,在从巴尔喀什一路向北的过程中,经过一片茫茫大草原的董贵军终于看见了山,也遇到了一个当地的骑友,对方的身影刚一进入他的视线,董贵军立即激动地挥手示意。
尽管语言不通,但两人似乎一见面就心意相通,心照不宣地决定结伴而行。“这是在哈萨克斯坦第一次遇到骑友,非常难得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我们都珍惜同行的这段时间。”下午的时候,因为路线不同,两人就地分别,临别前,他们彼此击掌以示鼓励。至此,董贵军又开始了一个人在路上的状态。
这场单人单骑的旅程还在继续,本报将持续关注董贵军的境外骑行进展,及时向读者展现港城勇士在征途上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