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45岁以上人群应注重肠癌早筛 油腻饮食和不规律生活成“帮凶”
2019-12-07 19:0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郭蓓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7日讯 结直肠癌作为我国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发癌症, 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防控形势不容乐观。7日上午,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主办的第四届中大论坛普外科分论坛、第九届金陵国际微创外科会议、第十四届国际大肠癌协会年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德国、俄罗斯、土耳其、日本等国的近20位知名专家与国内专家学者、代表500余人汇聚金陵,共话国内外微创外科新发展。

  大会主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外科主任、中大医院溧水分院院长嵇振岭教授在会上指出,正常人群45岁以上应做肠镜筛查,对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肠癌患者,应去正规大医院多科联合综合治疗。

  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增高 城市远高于农村

  结直肠癌,也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大肠癌。根据2018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例42.92万人,死亡病例28.14万人。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著名外科专家、国际大肠癌协会主席Kornmann教授指出,大肠癌的发病有10%-15%和家族遗传有关。在德国,大肠癌已成为第二高发癌症,这和德国人喜好食用红肉、体型肥胖且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正因大肠癌高发,无论是国家还是公众对大肠癌早筛检查都很重视,将肠镜检查列入例行体检中,尤其对50岁以上大肠癌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直肠癌手术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

  在普外科领域,机器人已能大显身手,特别是做切除直肠癌的手术。在国内,采用机器人切除肿瘤的技术也逐渐普及,特别是在一些狭窄的间隙部位,比如说肥胖男性的盆腔。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Moiseev Mikhail教授等专家在会上,与参会代表分享了机器人直肠癌手术的经验。

  嵇振岭教授指出,用机器人做手术,观察范围的立体效果更好,可从多个角度使用器械,切除效果更好,还能很好地保护盆腔里面的神经。对病人来说,机器人手术或是腹腔镜微创手术,都是目前最安全的术式,创伤小、恢复快,让手术更精准化、精细化。

  多科联合综合治疗成“新宠”

  近年来因微创手术、放化疗、免疫以及靶向治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大肠癌患者生存期限时间延长,导致术后并发症也增多了,这对普外科医生手术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国内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比如大肠癌多科联合综合治疗。”嵇振岭教授指出,临床上收治的大肠癌病人中有一半以上都会发生肝转移,以往很多病人甚至医生都选择放弃治疗,多采取姑息治疗。如今,普外科、消化科、肿瘤科、影像科、放射科等多科联合综合治疗晚期肠癌肝转移的病人,大大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饮食+运动+检查”三管齐下

  当有便血、黏液便和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交替、腹痛腹胀、贫血消瘦以上表现时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最好去做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有息肉,建议早切除,从息肉到腺瘤,进而发展至肠癌,大约经历10年-15年。”嵇振岭介绍,早发现、早治疗及早诊断显得非常重要。

  嵇振岭教授指出,建议40岁以上、有大肠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坚持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而50岁以上人群,即使没有症状,必须进行肠镜检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专家建议“饮食+运动+检查”三管齐下:饮食上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荤素搭配,少吃油炸、腌熏、高脂肪的食物;多食用高纤维素食物,多吃新鲜蔬果;适当增加运动量,避免久坐;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不熬夜,戒烟控酒;肥胖人群要多运动、少吃高热量高脂食物,控制体重。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