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从他们身上,看到戏曲复兴的缩影
2019-09-05 07: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高利平  
1
听新闻

  

  关键词:坚守

  南京师范大学光裕戏曲社

  在南师大仙林校区,你若在傍晚时分,途经东区“情人坡”抑或西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总会看到那么一群人成为别致的存在。他们或是在湖边浑然忘我地吊嗓,或是乍喜乍悲地低吟浅唱,或是身影交错,目光流转,凝心聚神地揣摩着一出戏文经典。他们就是南师大光裕戏曲社的大学生们。

  今年5月,戏曲社16周年“拾韵榴红”专场在仙林校区举行。近4小时的演出,汇集了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等5大剧种16段经典折子,以大一新生为主的演出团队,全都来自光裕戏曲社,且个个是全副武装的彩唱。类似这样的专场,光裕年年都有。一年前他们在南师仙林新北大礼堂的15周年专场演出也同样精彩、火爆。千人大剧场内座无虚席,4个剧种10个流派串演的《西厢记》《梁祝》《白蛇传》三台大戏,让社会各界观众惊叹不已。

  办专场16年,光裕戏曲社走过一条艰辛但充满了热爱的路,也见证了戏曲从萧条到渐渐复兴。“2003年,我还是南师大的大二学生,和几位志趣相投的同学创立了光裕戏曲社,”创办人殷翀回忆道,“最开始只有几个人,没有资金支持也没赞助,大家组团看戏、聊戏、学戏,自得其乐,自由生长,我们常调侃曲社是‘野生’的。”

  当时整个戏曲行业不景气,很多专业演员都改了行,喜欢戏曲的年轻人就更少,每年开学季各个社团招新,戏曲社总是门庭冷落,招不到几个新人。

  尽管如此,殷翀和小伙伴们还是坚持每年做一个专场。最开始只能清唱,后来逐渐变为彩唱。彩唱要请化妆师、租借服装,还要联系乐队,这些都需要经费。钱从哪里来?殷翀说:“开始是大家凑钱,后来条件好一点了,学校支持一些,毕业的老社员掏一些,在校社员再‘意思’一下,大家看到的是台上的光鲜亮丽,看不到的是幕后的东拼西凑,虽然很难,但每年一场从不落空,因为大家对戏曲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而他自己,则十几年如一日,每周至少去一次仙林指导社员学习戏曲,在筹备专场演出的一两个月里,更是每天带着学生喊嗓练功抠身段,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殷师”。

  因爱而坚守,这个由学生自发成立、自主管理的校园学生社团,多次在全国高校学生京剧大赛上获奖,伴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节拍,一步步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戏曲社团中的佼佼者。南京市京剧团著名旦角、年过七旬的喻慧霞老师,每周都要从禄口机场附近的家乘车去市区教京剧课,虽路途遥远,却乐此不疲。她说:“戏曲社成员每四年就得换一茬,这些热爱戏曲的孩子,我教了他们16年,他们也感动和鼓舞了我16年。”

  作为戏曲社专场演出的合作方,江苏省京剧院为学生们提供服装、化妆、伴奏,也见证了社团的成长历程。省京剧院彭林刚书记掰着指头算了算:“从光裕成立3周年专场开始,我看了14年演出。从第一次的清唱到后来的彩唱,再到现在能唱全本大戏,从一个高校戏曲团的成长,我们能看到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缩影。”记者 高利平

标签:戏曲;坚守;戏曲社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