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吴为山:三十年,三件事
2019-06-19 19: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顾星欣  
1
听新闻

  “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作为当今中国雕塑艺术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这次“丹心铸魂”展览汇聚了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30年来创作的成果,蔚为大观。本报记者连线吴为山,听他深情讲述这次展览背后难忘的艺术生涯与“江苏故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西大厅南侧一层展区。

  名人塑像,竖起座座时代坐标

  走进高大庄严的国家博物馆,一件件艺术杰作分布于国博的中央1号厅和西大厅南端: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为代表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以焦裕禄、雷锋、孔繁森、南仁东等为代表的英雄劳模、时代楷模;以炎帝、黄帝、孔子及诸子百家直至现当代中华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以达芬奇、马可波罗、顾拜旦等为代表的世界名人;《睡童》《春风》为代表的生活系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雕……本次展览上的179件套作品,正如一尊尊历史丰碑,为广大观众奉献上一场超越时空的历史对话。

  这批跨越古今、联通中外的作品,都是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近三十年来以中华历史杰出人物为主要创作题材,这也是他独特的“写意雕塑”一次较为全面的展示。

  “这30年的创作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用可视的形象,把那些不可视的写在书本里、口口相传的民族历史展示出来,让每一个雕塑成为一个时代的坐标。”吴为山这样阐释展览名称“丹心铸魂”的含义:这个丹心就是我对民族、对祖国的一片丹心。

  历史随时光的流逝而沉淀,由人的创造而辉煌。这场展览,既是吴为山艺术创作的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古今文化名人的大聚会。记者注意到,在这群星光熠熠的古今名人之中,江苏名人是其中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如漫天星斗般组成了漫长时代坐标轴上的一个个重要标记点。泰伯、范仲淹、徐霞客、刘裕、郑和、米芾等古代名人,以及当代名家吴冠中、高二适、林散之、苏天赐、顾景舟、费孝通、唐敖庆、李可染、钱伟长、钱锺书、苏天赐、吴冠中、萧娴、周培源……这些灿烂群星,好似一首首立体的诗,吟咏着江苏人杰之美。

  

  中国国家博物馆“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西大厅南侧一至三层展区。

  “十步芳草,四方辐辏”,这是吴为山用以对江苏名人群体济济一堂的形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作为一名江苏水土滋养出来的艺术工作者,对江苏大地上面所涌现出来的历史人物,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在地域方面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一路走来,这位从江苏走出的著名雕塑家,始终带着浓浓的乡音,流露出真挚的乡情。这份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在他这次“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之中,也有着鲜明的流露。

  吴为山1962年生于江苏东台,十七岁离开家乡到无锡、南京读书,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任教二十余年。虽然自2008年之后调入北京工作,但他始终根扎江苏,情系江苏。他将江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视为自己艺术生涯的起点的重要养分。

  “我从小在江苏东台成长,家庭文化氛围浓厚,父亲对我在古典文学、传统诗歌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我到了无锡读书,在惠山脚下学习,惠山泥人的塑造手法给我触动很大,这种直接表达朴素情感的艺术形式,对我以后的写意雕塑有很大帮助。在南京师范大学,我又系统接受了专业的学术训练与培养……”吴为山对记者谈起对这段艺术生涯的积淀期,款款深情溢于言表。

  

  中国国家博物馆“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中央大厅展区,聂耳、黄宾虹、潘天寿等艺术家塑像,形象生动,熠熠生辉。 实际上,名人塑像这个的理念,也诞生于吴为山在江苏生活、学习期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吴为山有感于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的多元,年轻人崇拜大款、歌星,而那些为人类进步、社会的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却被忽略。因此,他试图以创作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系列雕塑来引导社会大众的人生价值观。

  当时,吴为山正在南京师范大学工作。在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塑像的过程中,吴为山获得了极大的鼓舞。费先生殷切地对他说:“一个人一生当中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很不简单了。你要为中国的这些历史文化人塑像,是件很好的事,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爱国,你要塑造一代一代知识分子之魂。”

  费孝通先生还为吴为山题了字:“得其神胜于得其貌”。“神,实际上是渗透在一个知识分子生命里面的价值。”吴为山说,一一个民族如果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经济固然重要,但精神尤为重要。一个没有灵魂的国家,它是不会走得远的。“我始终信奉,中华文化之强劲的伟大——那些历史的精英、文化的巨擎,在沧海横流、浴火重生中,终以其精神而自塑成一尊尊不朽之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西大厅南侧展区,孔子的微笑,老子的哲思,曹雪芹的文心,祖冲之的睿智,秦始皇的威严,杜甫的诗怀,……汇聚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超越时空对话……

  意蕴浩荡,凝固江苏古今先贤

  熟悉的人物,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乡音……生于兹、长于兹,同一方水土孕育,对于这次展览中的不少江苏文化名人,吴为山有着一份别样的亲切。他充满感情地回忆说,“费孝通先生生前曾经和我有数十次接触,所以我在创作他的时候,就仿佛他活生生地就在我面前;此外,高二适是我的伯祖,对他的艺术风格与高昂的人格气象,我非常景仰;我对林散之先生也是非常敬佩,曾经多次为他塑像。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那也是我非常熟悉的……”怀着这份亲近感,在创作这批名人的过程中,吴为山自然而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于江苏古代名人,未见其人、不知其形,吴为山则常常阅尽资料,反复研磨,多方讨论,找到表达他们的最恰当的艺术形象。“泰伯,这位吴文化的始祖,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礼让,我在创作他的时候,就着重把这种历史的遥远感、庄重感塑造出来;我在塑造曹雪芹的时候,就着重刻画了他与石头的关系,用倚石而立、卓然不群的气质来刻画这位大文豪;而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伯虎和仇英,他们实际上并不是同一代人,但我在作品中把他们揉在一起,通过每一个不同的姿态把他们作为一个群体表现出来。”

  从艺术手法来上看,这批亮相国家博物馆的雕塑也是尽显“写意”的理念。“郑和立在船头,迎风迎浪,飞扬的披风与整个人融在一起,抛弃琐碎的细节,主要表现气象,这就是写意。”吴为山阐释说,“但是这个写意并不是潦潦草草的,实际上是精妙的、精到的,有所取舍地来刻划对象。”

  

  中国国家博物馆“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西大厅三层展区,展出吴为山教授创作于2007年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警示着人们,铭记历史,祈愿和平。

  比如说,踏遍青山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吴为山就特地为他刻画了一个细节:他的脚走歪掉了。“我读过徐霞客的游记,我17岁的时候买过一本徐霞客的文集,很喜欢。徐霞客腿部的细节,说明了他旅行的漫长和辛苦。还有这顶帽子,是他出发之前他母亲送给他的,这些微妙的形态的刻画实际上是十分重要的。”

  吴为山创作于2007年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无疑也是这次展览中的一项重大亮点。这组雕塑被吴良镛先生称赞是“雕塑的史诗”的,包括《求生》《挣扎》《孤儿》《祖孙》《母与子》《老母亲》《圣洁》《小孙子》《最后一滴奶》《抚魂》《家破人亡》……这组雕塑造型跌宕起伏,人物表现动人魂魄,震撼心灵。

  “这一组逃难者,是我看过大量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之后在我心中孕育的形象。”吴为山这样阐释这组雕像的内涵:这是手无寸铁的贫民在逃难,惊恐万状、悲愤、痛苦、挣扎。这组主题雕塑中,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少年背着自己死去的奶奶。这是一个80多岁的老爷爷抱着死去的孙子,这个死去的孙子已经冻硬了,他的小脚本来可以长在春天的大地上面,可以活蹦乱跳的度过他的儿童时期,可是他死了,因为战争、侵略者的罪恶。最令人震撼的,是一个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向着苍天哭嚎。当时有人向吴为山建议,这个母亲很痛苦,你应该把她做成跪在地上抱着孩子的样子。吴为山说,绝对不能,因为这个母亲是祖国的象征,她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会下跪的。她两脚扒在大地上,脸对着苍天在哭嚎、呐喊。

  这组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展,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赞赏说,这组雕塑不仅表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是全人类的灵魂。“这个全人类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和平与发展。艺术是构件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重要载体,作为艺术家,要在塑造这些重大题材过程当中来阐发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吴为山说。

  

  中国国家博物馆“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中央大厅展区,革命家张澜、社会学家费孝通、哲学家冯友兰“同台”亮相,音容犹在,栩栩如生。

  赤子之心,守护文化灵魂

  从江苏出发,走向世界,是这位杰出的江苏儿女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如今,吴为山近三十年来创作了五百余件雕塑,立于中国及世界多个国家。季羡林曾经誉为“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

  坚持为人民雕塑,是吴为山一直以来的创作出发点。如今,江苏的不少地方都立有他的雕塑,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大型组雕,到南京博物院的“吴为山雕塑馆”,无锡的吴为山名人苑,以及各个城市的街头、车站等重要地点,均留下了他的件件艺术作品。关于雕塑与城市、雕塑与人民的关系,吴为山是如此认为:好的雕塑艺术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标记,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去做标记而标记,要和城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还要与老百姓的审美、需求相结合、与时代相结合。“比如我做的青奥会的主题雕塑《火炬手》,渡江胜利纪念馆的雕塑《千帆竞渡》以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题雕塑,都是力图与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紧密相连,才能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欢。

  回归到艺术本体,吴为山始终抱着“不忘初心”的追求,保有一颗传承中国精神、守护文化灵魂的赤子之心。“雕塑是用心一点一点塑造出来的,用心灵去感受所有的人和事,最后慢慢地一锤一锤、一刀一刀、一手一指慢慢地把它塑造出来。”吴为山透露,长期以来其实自己并不会用到那些造型奇特的雕塑工具,他只有三个工具,一个是木棍,一个是竹片刀,另外还有一块用来“和稀泥”的抹布。简单的道具,却能“大道无形”般融汇千般万般造化,酿造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一种奇思妙想。“最重要的工具是我的手,十指连心,只有手是最敏感的。工具跟你的血脉不相连,而我们热血沸腾的那一瞬间,可以在手指头上充分体现出来。”

  

  中国国家博物馆“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中央大厅展区,孔繁森,南仁东等时代杰出人物,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不同国别艺术家各有其内在的文化基因,对话性声音弥足珍贵。如今,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韩国、丹麦、比利时、俄罗斯等国家,吴为山创作的孔子和老子的雕像都立在那里,彰显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在意大利罗马的国家博物馆,齐白石与达芬奇的雕像立在那里,吴为山用一个巧妙的对话形式,沟通了中西方文化。“有很多人都不认识这个拿拐杖的老人是谁?一看,原来中国的。中国人的拐杖就像毛笔一样,可以在大地上书写文字,而且齐白石的拐杖上面有一个葫芦,这是东方思想的灵丹妙药。”

  

  中国国家博物馆“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中央大厅展区,孔繁森,南仁东等时代杰出人物,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回顾所来路,吴为山用“三十年、三件事”来总结自己的艺术生涯:第一就是做人像,是中国人的人像,是中国伟大人物的人像,是包含着中国精神的人像。第二,是让它传播到世界上。第三是创建了“写意雕塑”,让中国人的形象有了自己的特征,有了自己的精神。从江苏走向世界,吴为山别有一番感悟:“长江滔滔,钟山高高,江南江北皆胜迹,从两汉文化、六朝文化、江南文脉到现代工商文明,我们放眼的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忘初心,当为伟大的新时代再塑文化辉煌。”

  记者 顾星欣

标签:名人;吴为山;塑像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