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省规划二〇二〇年人工智能产值破千亿
2019-03-18 07:2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顾巍钟  
1
听新闻

  AI风口,观“天时”还需察“地利”

 
仙林大学城中国(南京)智谷核心区
落户栖霞区的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利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热词,表述也由此前的“加快”“加强”变为“深化”。这昭示着我国AI已走过萌芽期,即将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人工智能正处于新风口,江苏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省AI技术创新活跃,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在南京、苏州、常州等地,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生机勃发。

  人工智能谷,筑巢南京东

  “30亿美元!地平线成全球估值最高AI芯片独角兽。”近日,南京地平线机器人公司成为AI业界的网红。上月底,该公司一举获得6亿美元投资,估值达30亿美元,创AI芯片创业公司融资最快纪录。

  地平线机器人位于新港高新区,成立才3年,已被硅谷智库评为全球最有前景的百家AI创业公司之一。此次评比中我国共有6家企业上榜,2家在新港,一家是地平线,另一家是旷视科技。

  布局AI产业,地平线和旷视只是南京市栖霞区的冰山一角。“包括新港开发区在内,栖霞已是南京乃至江苏AI产业集聚度最高、门类最齐全的产业园区。”栖霞区发改局副局长马文胤介绍说,该区人工智能已集聚人工智能企业120多家,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

  一是以拜腾汽车、百度无人车、深圳佑佳为代表的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其中深圳佑佳(MINIEYE)的华东总部及AI研发项目落户栖霞,其视觉算法和车载感知、驾驶辅助系统,媲美国际巨头;

  二是以地平线、金晓科技为引领的高端芯片、关键部件和高精度感受器产业。其中地平线除了自主设计芯片,还提供智能摄像头和核心算法,为终端设备装上“大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三是智能机器人,包括木木、极智嘉、摩尔等众多企业。深圳大疆也在栖霞红枫科技园成立了200人的研发团队。

  在栖霞区高新区,还布局智能零售、机器视觉等AI产业。以新港开发区、栖霞高新区为“班底”,围绕仙林大学城,栖霞区规划了70平方公里的中国(南京)智谷。“智谷集聚了南大、南邮、28所等一批AI领域著名院所,引进了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博、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等一批领军型人才,各类载体面积已达200万平方米,假以时日,不愁成不了另一个‘南京软件谷’。”新港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正明信心满满。

  苏锡常盐连,拓展“AI+”

  布局中国(南京)智谷,栖霞区下了一盘产学研协作的大棋。而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另一端,苏州,正通过AI+生活应用、AI+大数据,成为我省另一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智能音箱成为家居新宠,语音翻译风行国际会议,你知道它们的语音识别系统,许多来自一家苏州企业吗?”省发改委高新技术处陈海峰介绍,这家企业名叫思必驰,与阿里、腾讯、小米等协作,提供AI软件和后台应用方案,成为行业公认的小独角兽。此外,扫地机器人在家里“畅行无阻”,其“轨迹符号”,也为苏州科沃斯机器人提供。

  苏州发改委介绍,该市已入库大数据企业356家,产值735亿元,还引进了中科曙光、浪潮集团、京东方智能终端等重点企业,以及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微电子所等“国家队”。

  而在“工业明星城市”常州,AI+物流正重塑生产流程。3月11日,记者走进北自所常州无纺布智能体仓库,上万平方米厂房内看不到一个工人,只有自动码垛机在4个巷道、3220个货位间上下运转。这里所有货物数据线上化,每件货物有识别码,全流程无人操作或人机协作,像润滑油一样让人、货、车高速运转。

  在常州,北自所正牵头打造全国唯一的国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平台,为几十家常州企业提供无人化仓储及自动物流装备解决方案。全国两会期间,市长丁纯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该市现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72个,位居全省第三。

  无锡、盐城、连云港等城市也都积极行动起来。AI+物联网,让无锡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军者。盐城、连云港着手发展“智慧风电”“智慧海洋”,用AI引领新能源、海洋开发。

  AI风口下,布局要理性

  “江苏,正成为全国AI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省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全省约有360家企业开展AI业务,去年相关业务收入300亿元。我省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和总体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AI相关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这样的布局,是因为我省在语音、图像识别、智能传感器、机器人、无人机、芯片等诸多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高端智能产品研发应用步伐加快,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引领场景。”陈海峰说。

  这从中国(南京)智谷的发展可见一斑。“AI真如春潮涌动,形势喜人。”王正明兴奋地说,今年先是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南大周志华团队孵化的十几家AI项目挂牌,接着一季度3个投资超亿元的AI企业落地。高端人才也纷至沓来。张博创办的南京高等级人工智能研究院,从硅谷引来三四十名工程师。

  “AI正处于新一轮风口,迟早会像电力和互联网一样,渗透到各行各业,产生颠覆性影响。”陈海峰说,产业变革同样讲究天时地利人和,AI被称为“第三次浪潮”,这是“天时”,各地积极性很高,但还要注重“地利”:要冷静审视一个城市的科研实力、人才储备、市场需求,适不适合发展AI,发展什么样的AI?

  有关专家介绍,当前国内有数百个城市把AI当作产业发展方向,一些地方既无人才优势,又没产业背景,却挤破头抢人才、送政策。这吹大了AI泡沫,损害了产业生态。

  “AI风口下,布局要理性。”王正明介绍,AI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无论是平台建设、数据获取,还是人才引进,都殊为不易、代价不菲——一名AI人才,薪金3倍于IT人才。许多AI开发只有博士才能做,而AI博士十分稀缺。因此,各地发展AI,一定要从自身禀赋出发,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像栖霞区布局中国(南京)智谷,不仅基于南京十多所高校院所的学科背景、人才培养和仙林大学城的创新氛围,还考虑到南京作为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影响力,以及作为商贸大市、服务大市的市场空间。

  陈海峰建议,江苏是工业大省,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抢抓AI风口,各地最现实、最有效、最有潜力的路径是发展“智能+”,用人工智能武装制造业,用AI给江苏工业安装“智慧大脑”。

  通讯员 陈 宁 郜 健

  记者 顾巍钟

标签:风口;人工智能;天时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