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胡阿祥教授讲述“外国人眼里的中华文明” 英文“China”其实来源于“秦”
2019-03-01 07:3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 慧  
1
听新闻

  【名家档案】 胡阿祥,《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块泥巴、一片树叶、一只虫子。泥巴烧成了瓷,树叶喂养了蚕,蚕虫吐出了丝。”曾经有人如此形象地评价中国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在漫长的中外文明交流中,瓷与丝,在中国的域外称“China”“Serice”中得到了形象体现。2月22日下午,《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阿祥走进交汇点公开课,为南京铁心桥社区居民带来《“China”与“Serice”:外国人眼里的中华文明》的主题讲座,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无穷魅力。

  “China”的意思其实来源于“秦”

  古往今来,中国拥有众多的名号和繁杂的域外称谓,比如“China”“Serice”。一直以来,坊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因为中国盛产瓷器,所以中国的英文名就被西方冠以瓷器的名称“China”。胡阿祥表示,以瓷器来代表中国,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主要错在了因果颠倒,应该是先有了中国的 “China”,才有了后来的瓷器“china”,中国的“China”是因,瓷器的“china”是果。他打了个比方,“在英语当中,‘PEKIN’,既是北京,也是烤鸭,请问是北京来源于烤鸭,还是烤鸭来源于北京?这跟瓷器和中国的称呼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

  胡阿祥说目前学术界主流的观点是,“China”来源于古印度的梵文“cina”,而“cina”正代表“秦”。公元前4世纪就有记载,“cin”是“秦”的对音,“a”是代表土地的后缀。“cina”就是秦地的意思。

  “China”来源于秦,那么秦又来源于何处?胡阿祥继续阐释:“公元前891-886年之间,有个叫非子的人养马养得特别好,得到周孝王的赏识,给他封地,封地就称为秦。《史记秦本纪》这样记载说:非子‘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

  这个非子养马为何养得好?因为他改良了一种牧草,马吃了这种牧草,膘肥体壮,繁殖率很高。经过古籍的对证和深入的考察,这种草名为猫尾谷,亩产在两千到三千斤,适合比较寒凉的气候,生长得最好的地方是甘肃的天水一带和华北地区,马和羊特别喜欢吃这种草。“非子为纪念他立国的根本是这种牧草,把他的国家称为秦。所以‘China’等于秦,秦等于草。”

  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对域外的影响深远。追根溯源,最早跟中国交往的文明古国就是印度,中国的“Cina”称谓,也就通过印度,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一直以来中国的瓷器薄如纸、润如玉、声如磬、明如镜,引得外国人惊叹不已,所以瓷器就成为中国最典型的文化名片,于是外国人就将中国称呼为‘China’。”

  蕴含深意的中国历代“名号”

  多年来,胡阿祥一直潜心于名称的研究,他认为,国号、名号称谓高度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我们中国最早的朝代为什么叫夏?胡阿祥说,“甲骨文中的‘夏’,其实是蝉的形象。在古人看来,蝉是会蜕壳的,蝉变成蛹,蛹再变蝉。他们认为这是生命的重生,代表永世不死的意思。在早于夏朝的一些考古遗址中,我们就发现了很多玉蝉。”

  “再比如我们南京,曾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明朝。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是以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解释为代表,但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胡阿祥说,大明国号的真实来源,是与宗教有关。“朱元璋自居为佛教的明王,明王出世,所以用‘大明’为国号。”

  上古中国,谓之“华夏”。何谓华夏?“大约公元300年,才出现了‘花’这个字,在此之前所有的花都称为华。等这个‘花’出现了以后,花和华才出现了分工,草本植物开花叫做花,木本植物开花叫做华。所以‘华夏’的意思,就是文化像鲜花一样的灿烂,生命像知了一般的永恒。”

  古罗马人曾疯狂迷恋丝绸

  除了“China”之外,中国在古代还有另外一个称呼:“Serice”。“Serice”来自丝绸之意,早在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中国丝绸就已输入欧洲,当时古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 “Serice”,意为丝国。

  胡阿祥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对应着四种纺织纤维材料,古印度对应的是棉花,古巴比伦对应的是羊毛,古埃及对应的是亚麻。无论棉花、亚麻还是羊毛都不是很神秘,丝绸成为了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的抢手货。“古罗马人如痴如醉地追求丝绸,一方面因为古罗马人特别喜欢展示人体美,丝绸能够展现出他们身体的曲线,另一方面古罗马人相信丝绸这种东西做出来的衣服,是防臭虫、有利于健康的。”

  身穿中国丝绸,成为了当时罗马人权力和阶级的象征,特别是埃及艳后,曾经对中国丝绸深深着迷。但那时候的丝绸真的是价比黄金,“中国丝绸不是直接到罗马的,经过中间商的转运,层层提价,步步加费。从西安到罗马,如果测直线距离的话,是一万八千公里。马行驼运的时代运输十分艰难,每次转运便会加价一次。”那时候的丝绸贵到什么程度?胡阿祥举了一个例子:“缣,是一种比较粗的丝料,西汉的时候,在我们的长安,一匹25两的缣值500个铜钱,相当于0.25两黄金。到了罗马市场上,这一匹25两重的缣值25两黄金,涨了整整100倍。缣和黄金是等价,25两重的缣等于25两黄金。”

  不过, 6世纪以后,外国人称呼中国“Serice”的现象越来越少,这和蚕种外流、技术泄密有关系,“我们桑蚕技术一直严格保密,但还是防不胜防,通过各种方式被带出去了。”

  胡阿祥说,在漫长的中外文化交流历程中,瓷与丝逐渐构成了异域人对遥远中国物质文化的怀想,于是,这两种物质紧密相关的“China”“Serice”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了别人对我们的称谓。

  记者 王 慧

标签:丝绸;来源于;古罗马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