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国鼎魂》晋京演绎“苏州国宝传奇”
2018-08-17 07:3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宏伟  
1
听新闻

  专家座谈会评价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戏”

  “面向宝鼎深深拜,你我相守年复年。护鼎自有后来人,一脉相承继先贤……”舞台上潘达于决定捐出潘氏家族用生命和鲜血保护了几十年的大克鼎、大盂鼎两件国宝,既百感交集,又义无反顾。随着“心魂熔铸双鼎中,沧桑深入回望来”的伴唱,大幕缓缓落下,掌声雷鸣般响起。

  8月15日晚,苏剧《国鼎魂》作为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闭幕式大剧在北京精彩上演。1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和苏州文广新局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会上专家高度评价《国鼎魂》,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戏,为苏剧留下了教材级的经典作品。

  《国鼎魂》是苏剧传习保护中心成立后的第一台戏,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创排。该剧以1923年至2007年这84年为背景,讲述了潘氏一族保鼎、护鼎、捐鼎的故事,描绘了华夏子孙重礼崇文、守护文脉的家国情怀,谱写出一曲为国护宝、九死不悔的“时代正气歌”。

  《国鼎魂》由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获得者、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主任王芳领衔主演。在剧中,王芳饰演了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的潘达于,创排中她被潘达于的一生所折服,一个柔弱女性在连绵不断的战乱中,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价,用尽自己的一生守护着国宝,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变卖过一件文物,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全国率先捐献宝鼎这样的国之重器,让人由衷佩服。王芳告诉记者:“苏剧的主色调温和舒缓,没有高亢嘹亮的慷慨悲歌,也没有阴郁沉重的哀哀低鸣,一切的喜怒哀乐都含而不放。这很像潘达于,资料照片中潘达于永远是笑眯眯的,但她的内心却无比坚强。”

  编剧李莉告诉记者,剧本采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手法表现了潘达于传奇的一生,既表现了一位女性对守护国宝的文化坚守,也反映了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安定的渴望。

  苏剧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被称为“滩簧之母”,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昆曲、评弹并称为苏州艺坛“三朵花”。《国鼎魂》在唱腔设计上推陈出新,在保持苏剧纯正韵味的基础上,以苏剧基本曲调“太平调”为主,根据需要采用了“弦索调”“南方调”“流水板”等曲调以及快板等快节奏板式,以推进剧情与人物心理,使唱腔富有现代气息。

  研讨会上,最受专家赞赏的是王芳一段长达20分钟的“独角戏”,养子死于日寇屠刀下,潘达于在院中回忆种种往事失魂落魄,当确认宝鼎安全后,她徘徊在院中无聊地数着落叶,接着仆人上场一句台词,观众恍然大悟,时间已经过去了12年。这种一桌两椅一人唱作的手法,深得传统戏曲虚拟、写意的表现精髓,起到了“一两步走遍天下,三五人百万雄兵”的表现效果,专家们认为,这是苏剧传承中堪称教科书级的一折。

  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上台致谢,掌声和叫好声不绝于耳。“我昨天是第一次看《国鼎魂》,也是第一次看苏剧,深深地被它打动。今天特意赶来再看一次,这部戏真是演得太好了!”北京市民刘文彦15日晚告诉记者,她平时酷爱戏剧,观看《国鼎魂》让她又一次体验了苏州文化中的温婉雅致,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富。

  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历时3个月,汇集来自全国47个剧种,苏剧《国鼎魂》是我省入选本次会演的唯一一台大戏。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陈祺皞告诉记者,以苏州的演员演苏州剧种,讲好中国故事,既是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与传承,也对苏剧的剧种建设及其当代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6年启动策划以来,《国鼎魂》通过不间断的排练、演出打磨,经过专家多次座谈和修改,剧本五易其稿,最终成形。该剧于2017年9月试演以来,已演出20余场,得到了观众、专家、各界人士的肯定,为苏剧这一古老剧种的复兴再添一把火。

  《国鼎魂》所宣扬的不仅是捐宝的无私精神、临危不惧的民族气节,更是“国脉文脉相牵,国运文运相连”的民族精神。据悉,《国鼎魂》将会到南京参加江苏紫金文化奖的比赛和紫金文化奖的闭幕式演出,让更多的人来喜欢和了解苏州地方剧种,了解苏剧。

  本报记者 王宏伟

  通讯员 姜 锋

标签:好戏;专家座谈会;苏剧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