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留下相对应的地名达30处 西楚霸王项羽败走南京浦口有新考证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卢斌   2017-11-23 07:54:00

  2000多年前,刘邦和项羽双雄并起,合力灭秦,夺得天下。其后两人又势不两立,经过几年的楚汉相争,最后以刘邦的胜利,项羽兵败自刎而告终。西楚霸王虽死,却在南京浦口留下21个传说故事和相应地名30处。早在2009年,项羽与浦口的历史传说已被列入第二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先生,南京市管干部,18年前就从事文化文物研究工作,到浦口工作后,对项羽文化又进行了深入挖掘研究。近日,郑先生撰写的《项羽“阴陵迷道考证与浦口项羽文化地名分布解析”》一文,刊登了在中国史记研究会学术刊物《史记论丛2017》中,文章中的新考证,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流传着那段悲怆的历史故事的关注。

  南京晨报记者 卢斌

  权威考证确认项羽乌江自刎无疑

  千百年后,人人都道项羽自刎乌江,而这乌江指的是哪呢?

  相关资料显示,安徽和县有个乌江镇,南京浦口也有个乌江镇,且两个乌江镇几乎贴在一起。两个乌江本都是属于和县的,只是后来因州县划分和县的乌江被划到江浦县一部分,所以在乌江还流传着项羽的种种故事。2012年因为行政区域划分,浦口乌江镇与桥林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了新的桥林街道办事处,乌江镇变成了乌江社区。

  南京晨报记者发现,在郑先生的文章中,权威考证确认项羽乌江自刎无疑,有关文史专家也撰写了《项羽垓下突围南弛乌江路线考察报告》,对沿途重要地点灵壁虞姬墓、垓下、古淮河渡口、阴陵、阴陵大泽、东城、嗟姬墩、清流关、九头山、四隤山、乌江、霸王灵祠等进行了实地考证,否定了“项羽不死于乌江说”,强调了项羽“自刎乌江、身死东城”为司马迁的实录,史志有记载、历史有传承、遗址有印证,证据确凿,勿庸置疑。

  项羽“阴陵迷道”犹存的考证

  项羽自垓下至乌江所经的路线为:垓下→渡淮→阴陵→东城→四隤山→乌江。在这一线路里,“阴陵”是项羽溃围南弛所经过的一处极为重要的地域,它直接关系到项羽败退路线的确定。

  而无论是史书还是后来的文史专家,对项羽“阴陵迷道”究竟在何处仍为谜团,有待研究化解。据相关典籍记载,“阴陵”一为山名、一为县名,山亦有2处同名的阴陵山。

  灵壁、泗县交界处的阴陵山。江浦、和县交界处的阴陵山。定远古阴陵县。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阴陵山,在安徽和县北八十里,接江苏江浦县界。阴陵县,秦置,东晋后废。故城在今安徽定远县西北。 《辞源》,“阴陵”条目:(1)县名,秦置,后汉为九江郡,东晋后废。故城在今定远西北;(2)山名,安徽和县,北接江浦县界。

  以上三处“阴陵”均有史籍记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史学界的主导意见,倾向于阴陵县为项羽迷道之地。

  项羽“阴陵迷道”的考证有新观点

  不过,郑先生在对项羽“阴陵迷道”的全面考证有自己个人研究新观点。他认为,经过多方研究各类史书记载,查证有关资料,实地调查走访项羽垓下溃围南弛路线的重要节点,如灵壁虞姬墓、垓下遗址、古淮河渡口、古阴陵县遗址及陈铎祠、莫邪山、嗟姬墩、阴陵山(九斗山)、九曲滁河湿地、驷马山(四隤山)、霸王祠、插花山鲁妃(项羽为鲁公,故虞姬为鲁妃)庙等,梳理分析了南京市浦口区30处与项羽传说有关的地名分布,配合卫星遥感地图研究,并请教了古代地图研究专家——三江学院许盘清老师。在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郑先生从10个方面考证认为,项羽迷道处应为江浦、和县交界的阴陵山无疑,理由十分充分。郑先生提出了十个证据, 其中包括史学家写山名也时常用简称,司马迁、班固撰写史书,不仅是遇到地名时多用简称(如写“××县”、“××城”时,省去“县”、“城”字),写“××山”时,也经常将“山”字省却。《史记·项羽本记》中的“阴陵”也是如此,没有写“山”名。

  浦口境内驷马山,《大清一统志·江苏统部·江宁府》录有阴陵山“西南十里有四隤山,皆接安徽和州界。”同书《和州》录有:“四隤山,在州北七十里,亦名四马山,接江苏江宁府江浦县界。”《和州志》或《历阳典录》都记载了四隤山,而且与此记载大致相同。黄山诗社1995年《和县志》:“四隤山,又名驷马山,位于金城乡与(江苏)江浦县十村庙交界处,旧志载:‘项羽败垓下,走之东城(即乌江)惟二十八骑从,汉兵追至,项羽乃引骑依山为圆阵,四面驰下,溃围斩将,故称四隤山’”。

  根据以上地理志书著录,可以确定今南京市浦口区境内的驷马山,正是项羽率二十八骑与汉灌婴骑兵鏖战的古战场。

  郑先生还认为, 从时间推算项羽不可能在阴陵县迷道。现代骑兵部队战马奔跑时,时速可达60公里,行驰时中等时速也有40公里。若长途连续奔驰,平均时速20-30公里应不成问题。由此可知,古代骑兵正常情况下每小时可行军30-40公里,如连续奔驰应可达到20-30公里/小时。

  项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当为骑兵精英,座骑骏良。由“直夜”到“平明”,项羽较灌婴骑兵先行5-6小时,正常情况下,汉军是无法“追及”的。

  郑先生说,他的基层工作联系点为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在研究汤泉历史文化过程中,对阴陵大泽所处位置偶有重大发现。北宋词人秦观曾陪同孙梓老(黄庭坚岳父)往汤泉访漳南道人(即惠济院昭庆禅师),一同游历过周边很多景点,诸如项王亭、龙洞、瓦梁河、阴陵泽、浴汤泉温泉等。孙梓老后在惠济院西筑寄老庵,秦观为之作赋。他在《寄老庵赋》(《淮海集》)中云:“寄老之区,在于汤泉,实为历阳,东城之域。……北则瓦梁之河,阴陵之泽,水潦之所聚会,鱼鳖之所充斥,芡菱蒲蕙,毛发之富,被及邻国。”他在文中点明“阴陵大泽”与汤泉之北“瓦梁之河”相连。“瓦梁之河”即滁河。由此可知,阴陵大泽与滁河连接成片,按其方位推算,即在阴陵山北往西一带。

  浦口项羽文化地名的分布

  项羽兵困垓下、败走南京浦口至乌江自刎的过程中,留下一幕幕动人故事和历史传说,与之相关的地名众多。当年赫赫显名的楚霸王,最后向江东溃逃时,曾带着爱妾虞姬路过浦口。项羽一行逃到今浦镇东面的“点将台”时,天色刚亮,他打算在浦口处渡江回江东的,可是到浦口一看,前方早散布着刘邦的兵马,原来是刘邦命大将韩信率兵封锁了长江,浦口正设兵把守,没有办法,项羽只得原路折回,向西而逃。

  天亮项羽等人逃到今“高旺”附近,唯有南边临长江十华里地,有一渡口,叫“西江口”。项羽怕有埋伏就从“高旺”向西逃走,与韩信交战时,虞姬的碧玉兰花簪失落在一口大塘埂上,从此这附近就长出了很多的兰花,人们给这地方取名“兰花塘”,后来人们又给霸王在逃亡途中所发生的事用地名来纪念。霸王死后,人们就地建造了一座庙宇,叫做“霸王庙”。2007年,项羽与浦口的历史传说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先生查阅了有关史志和资料,发现与项羽有关的地名共计30处。在郑先生的文章中,南京晨报记者看到,这30处地名包括:阴陵山、东城、项王亭、项羽墓、虞姬塚、鲁妃庙、高祖庙、瓢儿井、韩信点将台、饮马池、高望、兰花塘、红绣鞋、失姬桥、胭脂井、魂落铺、九头亡、勒马想、霸王泉、驻马河、滚马滩、霸王庙、御祭庵、鬼门关、晾甲庙、下马石、霸王鞭、驷马山(又名四溃山)、黑扎营、卸甲甸。

  有些地名被沿用至今,有些已被其他音字代替,但这些地点仍然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浦口各个区域。

  [相关新闻]

  乌江新市镇将打造项羽文化园

  浦口区将在乌江新市镇打造项羽文化园。项目总体空间结构设计以项羽征程所经“垓下溃围南驰—渡淮河—至阴陵—迷失道—陷入阴陵大泽—出泽往东—至东城县境—快战四溃山—乌江拒渡—步战自刎”为轴线,提炼出“英雄序曲、阴陵迷道、阴陵大泽、快战四隤山、血战乌江浦、虞姬花园、项羽之谜”七个篇章。

  “英雄序曲”是项目的开端,“阴陵迷道”主要通过以“楚河汉界、木作吊桥、悬崖索道、战乱古道”为主题元素,以达到营造置身楚军溃围后迷失在阴陵古道中的场景。“阴陵大泽”利用原有场地设计湿地景观,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作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加以栈道点缀,既再现了楚军误入大泽的艰难情景,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出了富有趣味的景观空间。

  “快站四隤山”以情景雕塑的形式展现快战场景,通过潺潺迭水、乱石摆砌、主题演艺广场等形式烘托主题氛围。“血战乌江浦”以茅草亭、赠马亭情景雕塑等形式还原项羽乌江拒渡这一场景情节,并通过项羽自刎的情景雕塑,展现项羽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虞姬花园”采用曲线的元素以达到展现女性的柔美,以虞美人草、兰花等植物营造氛围,以达到烘托渲染霸王与虞姬的爱情,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项羽之谜”通过“乌桕林、饮马池、水中漩涡、石阵”等主题营造,展现虞姬在项羽生命中不为人知的场景氛围。

  另外汤泉街道“楚韵花香”已开园,该项目区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传统农耕文化氛围浓厚,境内存有瓦殿庙遗址,流传着“项羽过鬼门关”等传说。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