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要论

  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省委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正当其时、合乎其势。解放思想大讨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准确把握其精髓要义,深刻领会其核心命题,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是被实践所反复证明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40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迅速引发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历史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放思想继续成为共产党人的重要品质。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地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这都充分彰显出解放思想的时代伟力和实践伟力。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江苏,同样是依靠不断解放思想而实现新跨越、新发展。无论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还是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无论是民营经济不断壮大还是创新型经济蓬勃兴起,每一次重大转型跨越都无不得益于思想的大解放。改革开放40年,思想解放带动了制度变迁,盘活了要素资源,推动了科技进步,合力催生了江苏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解放思想是江苏攻克难题、战胜艰难险阻、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没有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就没有江苏发展的良好局面。无论何时何地,解放思想都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必须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

  然而,当前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行动固守窠臼。有的身体进入了新时代,而思想仍然停留在过去时,存在坐地自划、坐井观天、坐而论道以及路径依赖、不敢担当等突出问题;有的“甘居中游”、小富即满,缺乏应对不断变化新形势的强烈进取心和敢闯敢干的精气神;有的仍习惯于用旧办法应对新问题,对新境遇新挑战预估不足,常常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敢用”的两难境地。特别是在如何主动适应新变化新形势、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格局来审视江苏发展的战略谋划上仍然裹足不前;在如何破除传统观念习惯做法和路径依赖的负面影响、立足现实突破发展旧思维的方略选择上仍然畏首畏尾;在如何用创新的思路解决好实践探索中的问题、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的具体路径上瞻前顾后。面对这些突出问题,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当头炮”,以思想大解放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担当、务实作为,努力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的急先锋。如果说40年前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是困惑中的探索,那么新时代的思想大解放则是坚定方向后的果敢前行,无论方向还是路径都非常清晰。

  解放思想的实质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对于江苏而言,当前推动解放思想大讨论也是为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江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十九大后,首次视察就来到江苏,为新时代江苏发展描绘宏伟蓝图。这为江苏分析新情况、找准新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省委明确提出当前解放思想大讨论要着重解决六大主要方面和重点领域的问题。比如,要在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上解放思想,着力破解“大而不强”“结构不优”“发展粗放”等突出短板问题;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解放思想,促进苏南苏中苏北进一步形成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的发展格局;在打造政府和市场“双强引擎”上解放思想,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在抓住用好“一带一路”机遇上解放思想,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在更好释放科教资源潜力上解放思想,打造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在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上解放思想,着力形成激励担当作为的良性机制。特别是要克服江苏发展基础好、只要稍微努力就能走在前列的盲目乐观思想,克服江苏只要经济发达、就能一好百好的片面认识,克服传统观念、惯性思维的负面影响,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在实干苦干中砥砺奋进,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求突破、促发展。

  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目的是推动真抓实干实现新的发展。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理清思路,推动真抓实干、促进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当前,我们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同样不能“坐而论道”“只说不干”。要在明确“为什么讨论”“讨论什么”等问题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江苏实际,重点思考“解放思想后怎么干”这一根本问题,真正做到用实践观照大讨论、用实践指导大讨论、用实践来检验大讨论的成果。

  通过解放思想推动真抓实干,需要牢牢抓住讲真话和求实效两个关键环节。讲真话既是解放思想的表现,也反映出一个人的底气和担当。不讲真话,就察不了实情、办不了实事、收不到实效。讲真话要求直面矛盾,光明磊落,尊重事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工作成绩不夸大、不溢美,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求实效是检验思想解放的最直接标尺。没有实效,解放思想就成为空洞口号。求得最大实效,就需要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当前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是过去未曾出现过的,别人也没有做过的。如果还局限于原有模式,用老套路分析新情况、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就达不到求真务实的效果。因此,要在解放思想中找出新办法、新答案、新出路,将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转化为破解疑难问题的强大合力,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蓬勃干劲。

  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离不开“关键少数”的带头引领。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大力度解放思想,努力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为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名家文萃

  在中文里,“人才”是一个词,但我们经常都把“人才”简单地落脚为“才”。所谓“拔尖创新人才”“杰出人才”,都是指“才”。但是,“人才”是由“人”与“才”两个汉字组成的。

  “才”关注的是“三力”:创造力、分析力、领导力。人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度量“才”的词是成绩、成功、成就,而形容“人”的词则是自由、快乐、幸福。“育人”比“育才”更根本,是因为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

  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国教育的传统,从来都是重视“人”的传统。“四书”中《大学》开头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几乎每一个中国教育者都常引述的一句话,讲的是大学的目的是育人,是人的道德,是人的善。但是,这个重“人”的传统后来发生了变化,使得重“才”逐渐压倒重“人”。直接原因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了,我们要科学救国、技术救国、实业救国。因此,教育就转向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专业知识的传授,转向对“才”的培养。不仅在中国,在所有落后国家实现追赶的过程中,都是一样的。

  不过,这种由“人”向“才”的转向近年来在中国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经济增长似乎变成了唯一的价值和目标。即使当下讨论的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也仍然是把经济发展作为目的。在这种思维中,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人才就成为加速经济发展的动力。“育才”也随之变成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经济学中,人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劳动力,其中包括“才”的贡献。在这个意义上,人是经济活动投入品,是工具;二是人作为消费者,在这个意义上,人是经济活动的目的。所以在经济学中,人不仅是工具,也是目的。教育的目的中,“育人”比“育才”更根本。

  教育如何体现“育人”?在我看来,作为目的的“人”包括“人文”“人格”“人生”三个方面,所以,关于人的教育,应该包括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格养成的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教育。

  人文是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言的。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来都是科学进步与人文进步并举的。如果说科学是为了做事,那么人文是为了做人,做有品位的人。科学告诉你什么是真理,人文告诉你说真话的价值。以人文为基础的人格是做人的准则,人格养成是人的教育的基础,正直诚实是对人格的基本要求,而对人格的起码要求就是人格底线人生既有对人生发展的梦想,更有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用以经常提醒自己和检讨自己的格言。反省人生是发现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

  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中,相对而言,我们更缺乏对人文精神、人格养成、人生发展的教育。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人生意义,应该成为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必修课。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热点思考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要真正把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谋划好、开展好、落实好,有必要对新时代下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找准定位,夯实措施、奋力推进。

  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别于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加强党建工作,必须要克服“三个不能”,找准“三个点”。一是抓党建不能“就党建抓党建”,要找准结合点。要引领全体党员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宗旨意识,提升党性修养,同时注意把抓好党的建设和促进学校发展结合起来,并在结合点上用力发力。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党组织在制定方案、推进工作时,所思所想所为不能游离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之外,不能形成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两张皮”,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努力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融入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二是抓党建不能“上下一般粗”,要找准切入点。要强化问题意识,思考谋划、制定方案、开展活动紧扣存在的思想问题、作风问题、教育教学问题,紧密联系发展实际、工作实际和情绪实际,努力使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有针对性、有的放矢,靠船下篙,不搞“花架子”,不放空炮,不说空话套话。三是抓党建不能照搬照抄公办高校的工作模式,要找准着力点。做好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要牢牢把握住民办高校特性特点和运行机制,研究探索符合民办高校特点的、富有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特色的党建工作新路子。要找准位置不凌驾,参与决策有主见,推进工作担责任,做到到位不越位,帮助不添乱,参与不干预,真正形成同心同力、同舟共济、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所占份额已经不容忽视,而在民办高校工作的教职工当中,共产党员所占比例也相当可观,是推动和支撑学校发展的强大力量。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思想比较迷茫,存在为谁干的问题;有的精神动力不足,存在不想干的问题;有的进取意识滑坡,存在混着干的问题等,影响到党员和党的形象,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共产党员也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因体制和机制的差别而使共产党员的本色退化。一是不改初心本色。我们的初心是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为党的事业奋斗,虽然体制不一样,但平台一个样;机制不一样,但舞台一个样。作为共产党员应该有这样思想高度、认识程度、胸襟气度。二是做个合格党员。合格党员就是要始终如一符合党员标准,不要让自己思想、品性、工作、作风落后于普通群众,不要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三是争当带头人,无论在哪工作、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主动争当带头人,当好带头人。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代下强化党支部建设,一要强化标准化党支部建设。这既是上级党委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也是民办高校做好党建工作的现实需要。既要坚持行之多年的“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又要立足创新,研究探索富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党支部建设工作规范和规则,力求做到建设有标准,工作有规范,成效有评估,先进有奖励。二要强化常态化党支部活动。党支部建设有活动,才有活力;有活动,才有吸引力。所以做好党支部工作要精心设计、细心打磨、用心落实,常态化开展好党支部各项活动。在认真做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百双千”领学计划、最佳党日活动设计等规定活动的同时,要从各党支部自身特点出发,推出一批富有民办高校特点的党建工作自选动作,打造出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创造力的支部品牌活动。三要强化融会贯通。当前民办高校发展任务很重,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很多。解决困难、化解矛盾,需要顶层设计谋划,需要中观执行落实,也需要党支部工作融会贯通。要注重把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各项活动融入学校改革发展,融入教职工队伍建设,融入学生的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伟人的光芒 思想的力量

  对话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就“新时代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这一主题,本报记者邀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进行访谈。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既源自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与真理价值?

  佘双好: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并没有像巫师一样预测资本主义什么时间灭亡,但是毫无疑问,马克思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人类历史的大趋势正在按马克思所揭示的规律发展;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的穿透性和深刻的预测性;人类社会已经按马克思揭示的规律找到了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方式即社会主义发展方式,这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马克思主义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不断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记者:您认为当前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开拓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佘双好:目前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观点和具体结论,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二是拘泥于已经有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在实践面前不敢跨越雷池。三是迷信于西方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把西方的经验当成圭臬和普世模式,不敢突破。四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缺乏足够自信,缺乏理论创新勇气。五是对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主动性、责任和担当不够。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记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精髓是什么?您认为新时代学深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思想原则?

  佘双好:马克思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的自然性、历史性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等等,都展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思想内容和理论精髓,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理论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体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解放思想就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使思想与实际相一致。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时俱进就是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求真务实要求我们永远保持对真理的追求,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态度推进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共同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这是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的共同思想基础。

  记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担当。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刻内涵?

  佘双好:大众性是理论所固有的品质,是每一个理论工作者都应肩负的使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它所代表的物质力量即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把这种过程比喻为“思想的闪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有一个通俗化的过程,但通俗化不是大众化的全部。大众化不能庸俗化,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过程,也就是使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过程,同时我们的大众是生活在现时代的中国大众,离开了时代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就失去了目标和对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合起来。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记者 陈立民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引领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要求。当前淮安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支撑。今年2月,省委立足全局、系统谋划,提出淮安可以建设航空货运机场,为我们发展枢纽经济指明了方向。5月2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调研深入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总部经济等,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在淮安即将步入高铁时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确立的背景下,发挥枢纽经济强大的助增长、促转型功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资源和持久动能,势必成为打造淮安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性选择。

  枢纽经济是借助交通、物流、信息等枢纽平台载体,以聚流和辐射为特征,以优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时空配置为手段,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提升地区发展能级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一方面,淮安打造枢纽经济势在必行。有利于培育扩大开放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利于发挥流量经济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更新的特质,形成并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服务发展,加快区域产业体系重构;有利于改变城市依赖产业空间布局发育成长的传统模式,实现换道超车、后发先至。另一方面,淮安打造枢纽经济现实可行。淮安作为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交汇点,经济区位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广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逐步确立,“空铁水公”相互衔接,要素流通便利快捷;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具备了承载集散各种流量要素的能力。通过立足现有优势、挖掘内在潜力,完全能够形成具有淮安个性特色的枢纽经济发展模式。淮安将抓住用好战略机遇,以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货运枢纽为先导,以提升枢纽设施功能和建立枢纽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交通枢纽基础设施网络、枢纽经济服务平台和枢纽经济创新体系,推动全市产业结构加快演进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首先,以枢纽设施建设为基础。确立创建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定位,开展机场总规修编,启动机场扩建工程,加快推动空港产业园建设,建立健全口岸通关功能,提升保税加工、保税仓储、进出口贸易能力。大力推进高铁站综合枢纽建设,尽早建成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铁,争取宁淮铁路早日开工,加快形成米字型枢纽。全面加快张福河、金宝航道升级改造,推动淮河入海水道叠加二级航道建设,加速疏港公路、铁路和货场建设,形成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综合集成优势。

  其次,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支撑。依托淮安机场枢纽建设空港产业园,重点发展航空物流、电子商务等核心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及花卉种植、鲜活水产品养殖等支撑产业集群,培育临空高科技产业、临空现代服务业等带动产业集群。依托东站高铁枢纽,建设高铁商务区,重点发展物流、商务、商贸等核心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助力现代产业发展的专业服务功能。依托淮安港枢纽,发展航运物流、集散分拨、仓储配送等高附加值产业,构建现代化综合性的内河航运体系。

  再次,以构建服务体系为内核。深刻把握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枢纽经济的发展规律,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建设智慧枢纽系列服务平台。以集电子口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加快引进和打造各类商品交易网络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港货匹配、运力优化、运输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信息、数字认证、电子支付等专业性服务。

  此外,以产城融合发展为指向。坚持机场带动物流、物流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城市的发展思路,融合集约、智能、绿色发展理念,合理划分空港、产业、居住、生态等功能区,建设高水平临空产业集聚示范区和高颜值现代航空都市示范区。以打造高铁枢纽为支点,促进“流经济”要素集聚,建设集交通枢纽、商务办公、商业贸易、文化娱乐、生态居住等功能多元复合的综合商务区。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配合、公共服务配套等,推动各枢纽经济区与主城区协同并进,实现港产城整合发展。

  最后,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思路,积极探索符合市情实际的体制机制。加强与国内物流、电商等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设立枢纽经济发展基金,支持重大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推进列入国家试点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先保障交通、物流、商贸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用地,对于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给予倾斜。制订高层次人才奖励激励政策,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为枢纽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作者为淮安市市长)

  根据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明确要求,南京市委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和强调:要按照面积达标、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标准,统一名称和标识,推进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从理性的角度,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自有其概念化、抽象化的标准:有标识、有氛围、有规范、有展示;突出教育功能、服务功能、辐射功能、活动功能;要兼具红色元素、文化内涵和街域特色,等等。从感性的角度,党群服务中心应该是区域党建创新发展有生气、有格调、有温度、有灵魂、有吸引力和号召力的实体空间,是基层党建工作拥抱科技、强化创新的高平台。从体验者的角度看,它是一个红色的城市书房,有党建图书资料可供取阅,有党建内容视频播放可供观看,还可以成为课堂讲坛、会议室、宣誓室、谈话室等。

  今年5月起,凤凰街道专门拿出1200平方米空间,着手打造凤凰党群服务中心,预计4个月时间完成。空间虽不算大,但起点和标准要坚持高、新、实。挑战巨大,倒逼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系统推进,务求实效。首先,建设运营要一体化。一方面要考虑未来运营的各种可能,前瞻+回顾式地梳理需求。另一方面是把整个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营看成一个大项目,从打造硬件空间开始,就着眼于挖掘利用区域内的党员力量和党建资源,吸引他们出智出力、关注参与。这种考虑一举多得,既满足推进过程解决具体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区域党组织与党群服务中心互动借力、资源共享的意识和习惯,还是累积扩大党群服务中心的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实际上,我们是把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看成是栽种一片树林,而不是简单造一所房子。其次,突出设计。打造党群服务中心项目时,我们着力对倚重设计的事项进行细化、分类,精选有能力、有经验的团队进行空间、视觉效果、展陈、多媒体展示、活动策划、宣传包装、积分管理规则、线上平台、线上线下互动、场景布置、文本性成果装帧、空间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设计。

  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建创新的载体、平台、孵化器,唯有创新才能做好这项工作。这些创新包括:围绕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模拟商业中的众筹模式,开展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共建。实行党员教育和党群服务的积分和积分兑换模式,建立专门的后台服务,吸引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度、参与度,并分摊党群服务中心的实际运营成本。区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轮值模式和新党员的实训模式,对这种轮值和实训给予一定的积分回报。全程跟进式宣传,宣传即教育、宣传即凝聚、宣传即辐射。借鉴商业服务思路,通过线下活动推高线上人气,通过信息归纳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向党员个人推送服务、活动信息,开展专题在线咨询、在线协商,提高党建服务供需对接的效率,避免泛泛而论和信息轰炸而导致的平台吸引力减弱。我们还体会到,基层党建工作要向现代商业运营学习借鉴,首先要舍得投入,投入包括空间、资金,也包括人力、智力资源;其次,重视客户体验,越高端的产品和服务,越重视客户体验,抓取其与基层党建工作的共性点。

  此外,党群服务中心要避免流于形式、失之于空洞、僵化,还要防止为了造人气而戏剧化、为了接受检查考察而道具化。所以,打造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应该坚持“空间为本、设计为要、活力为基、创新为魂”。实效的检验标准,是引得来、留得住、用得着、拿得出。也就是说,能将党员群众、党组织吸引来,能通过运营黏附住资源和需求,能将需求资源化和目标层次化,达至人人为我所用、事事皆有所获,能拿得出成果和品牌。从群众感受来说,实效性还体现为党员群众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而对区域党建工作的归属感、荣誉感、参与度、满意度。伴随党群服务中心目标的渐次实现和升级发展,我们将从上述角度,邀请专业第三方及区域内党员群众代表开展实效性评估,并依据评估报告加强改进、不断创优。

  (作者为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街道工委书记)

  史传范仲淹酷嗜琴,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范文正公喜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虚怀若谷,心地坦荡,他深谙弹琴之道:弹琴不以技巧为尚,不以悦人为务,也不以多少为要,而是注重修身养性,自得其趣。因此,他借琴抒怀,并以一生为实践,只弹《履霜》一曲,坚守其政治节操和职责使命。从范仲淹的身上,我们读出了古代先贤慎独、慎微、慎始的思想和智慧,以及源自灵魂深处的气节、信仰、忠诚、责任和使命。慎独、慎微、慎始,也是今天的党员干部应该把握的3个关键词,对于他们自身的履职尽责和廉洁自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慎独、慎微、慎始,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魂,立身之本,是他们始终应当遵从和坚守的政治品格和准则,是检验他们廉洁勤政的试金石,体现着他们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慎独,典出《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为一个人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所闻之处,也要时刻做到遵守道德规范,做到谨慎不苟,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做到洁身自好,问心无愧。东汉时期的杨震以慎独精神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面对故人王密的贿赂和暮夜无知者的说法,他慨然回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故事虽小,意义深刻。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是一种胸怀。如范仲淹,一生只弹一曲又如何?他不正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弹奏中悟到了琴曲中做人的道理,从而达到琴人合一的境界么?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党员“即使他本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规矩之弦,将慎独作为人生的重要信条,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时时自警自省,见贤思齐,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把慎独当作一门必修课,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明白来自制度和监督的他律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时候要靠自律,需要日日为继,久久为功,以高尚的精神境界、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清正廉洁的形象感染人、凝聚人,让慎独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追求,始终怀有如履薄冰的心态,保持一身正气,永葆廉洁本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后汉书》云:“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意思是,严重的事情是以轻微的事情为开端的,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说的都是慎微的道理。所谓见微而知著,意即见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自古以来,先贤们就倡导慎微。汉代哲学家王符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的确,不在小事小节上谨慎,难免在大事大节上不稳。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作为当朝宰相,范仲淹治家甚严,他深知,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他谨小慎微,时时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细节决定成败,这不仅是一种逻辑思维,更是当今党员干部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基本功。作为党的各项事业的领头羊,党员干部应在自己的思想上构筑起一道防线,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不断强化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切实将“四个意识”作为为政修身的精神引领和根本遵循。要从点滴之处筑牢为政清廉的防线,以审慎的态度,察于微而知著,睹于始而知终,防患于未然。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养成清正廉洁的德行操守,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真正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真正做到光明磊落,择善而从,切实把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切实从内心深处筑牢党性修养的精神堤坝。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所谓慎始,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不存侥幸之心,不越雷池一步,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古诀说:“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欲做事,先作人。欲作人,先正心。这一点,对琴者来说十分重要,对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亦意义深刻。贪廉之间,贵在慎初。万事皆有初,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从小到大、由微而重的过程。慎初之首在于正本清源,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讲规矩、守纪律的氛围”。纵观腐败案件,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几乎都因不能慎初、不讲规矩、不守纪律导致积重难返,身陷囹圄。因此,党员干部要做到守身如玉,从小节严起,杜绝侥幸心理,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坚守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把好第一道防线,对第一次“出轨”实行零容忍。要做好形势上的清醒人、政治上的明白人、执行上的带头人、履职上的用心人,以廉洁聚人,以律己服人,以身正引人,立足岗位奉献,勇于担当作为,为事业献智慧、正形象、出实力。

  (作者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十三五”以来,灌云以争创全省有位的绿色发展示范县为目标,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依托资源禀赋条件,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还环保历史欠账又杜绝环保问题增量,致力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全面拉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后发先至的战略布局,成功创成省级生态县,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

  近年来,灌云坚守和优化生态空间,把全县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由原来的272.04平方公里,扩大到354.95 平方公里,新增82.91平方公里,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由17.68%增加到23.08%。集聚和扩张生态产业,集聚扩张全域旅游、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高效农业五大生态绿色产业。拉长和补齐生态短板,坚持问题导向,整合资源,集中要素,全县经济呈现出绿色生态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今后,灌云将以“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统揽工作,把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整治作为关系灌云崛起振兴的重中之重,彻底解决这个历史顽疾和心头之痛,确保不让历史形成的问题留给历史、留给子孙后代,确保不发生新的环保问题,坚决不要黑色的GDP、带血的GDP。

  这就要求,首先,重拳出击、铁腕治污,举全县之力重兵推进。党的十九大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明确提出要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环境目标。省委、省政府把“生态环境高质量”作为“六个高质量”之一,强调要以天蓝地绿水清、绿色低碳循环、宁静和谐美丽为目标,下大气力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不可否认,灌云在发展上走过拼环境、拼资源的弯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当前,必须深刻认清毫无退路的严峻形势,坚决抛掉任何侥幸幻想,不讲一切条件,不计任何成本,义无反顾地抓好环境整治,对所有化工企业实施一刀切停产整顿。严格按照省里最高标准进行复查,有一家企业通过复查就复产一家,凡是达不到标准就一律停产。严格落实一评估一核查、两评价一会审环保安全举措,对环保不达标企业坚决实施“两断三清”,逐企逐厂把问题整改到位,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顽症。

  其次,突出重点、攻坚克难,以雷霆之势彻底整治。进一步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望”,梳理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确保按时整改到位,6月份通过环保部验收。在园区企业限时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持续组织环保、公安等部门开展清管行动,发现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针对已经整改完成的问题再次开展自查,不留任何盲区死角。通过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技术标准等,强制化工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对“四个一批”关停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落实到位。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加强一批已建成环保设施的运营监管,健全完善部门联动处置的工作机制,常态化明察暗访,加强执法巡查。

  此外,源头把关、生态优先,以常态之效推进转型。从源头把关入手,抬高项目准入门槛,坚决不上一个不符合国家产业导向、重度污染难治理的项目,牢牢坚守环保和安全底线。充分依托“海、陆、空、铁、河”综合立体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生态绿色园区。以海河联运为依托,发挥区域性枢纽的集聚辐射作用,发展大宗物流、集装箱、口岸关检、中转联运等功能物流中心,打造港口物流园。依托港口、产业、土地等综合优势,优先发展海工装备、高端船舶制造等产业,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园。以投资超百亿的华能能源基地等为龙头,打造新能源产业园。依托临海新材料等项目,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以产业发展大转型推动园区环境大提升。 (作者为灌云县委书记)

  ● 面向未来,如果听任长江环境继续恶化下去,我们不仅会失去经济的血脉、发展的支撑,而且最终将失去生存的家园。保护长江是江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化解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矛盾的必然选择。

  ● 坚决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战略思想,与沿江省市协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江苏有责任、有需要、也有能力带头扛起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共同打造有机融合的绿色高效经济体,以扎实工作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唱好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江苏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长江生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

  一是深刻理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回顾历史,长江沿线由于受到发展阶段的局限,长期以来走的是一条粗放式发展道路,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承载力已然接近或达到上限,成为其持续发展的瓶颈。就江苏情况来看,沿江8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9、4.6、6.7倍,部分支流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损害。此外,长江两岸集聚了约2/3的重化工产能,分布有110多个化工码头,年过境危化品超2亿吨,陆上风险和水上风险叠加。面向未来,如果听任长江环境继续恶化下去,我们不仅会失去经济的血脉、发展的支撑,而且最终将失去生存的家园。保护长江是江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化解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矛盾的必然选择。

  二是深刻理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指向。江苏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正确把握好“五个关系”,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凝聚发展共识,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实现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我省沿江地区一直是全省经济的“发动机”,2017年,沿江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冶金和石化企业、60%以上的电力企业、70%以上的水泥和造纸企业,有力带动了沿江产业发展。同时,全省80%的生产生活用水源自于长江,保护长江生态,对江苏而言至关重要。率先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三是深刻理解“树立一盘棋思想”的内涵要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全局的大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江苏跨江滨海,地处长江下游,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也是中国“T”型经济发展战略带结合部,具有承启东西、贯通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江苏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制造业若干细分行业已有一批企业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57.7分)位居全国首位、各类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全国第一,2018年5月8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正式试运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凸显。坚决贯彻好总书记重要战略思想,与沿江省市协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江苏有责任、有需要、也有能力带头扛起使命担当。

  党中央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后,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全省上下在工作理念、政策体系、协同机制等方面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形势仍非常严峻,仍存在不少片面认识,思路举措仍需进一步明晰。

  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的重要省份,下一阶段江苏应紧紧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基调、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更加准确、深入、透彻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战略思想的精髓,坚持新发展理念,正确把握“五个关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自觉扛起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新路,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尊重规律、系统推进,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构筑沿江绿色生态廊道。牢牢把握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这个压倒性任务,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一张蓝图管到底,让绿色成为长江的鲜明底色。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制定“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全面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攻坚战。严守生态空间,“增绿”与“复绿”并举,扩大环境容量,增加生态空间,稳定生态系统。从生态环保角度为产业发展提前定好规则,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绿色制造产业核心技术研发,鼓励支撑工业绿色发展的共性技术研发,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形成绿色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企业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中的主体作用,发展清洁生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

  打造绿色高效经济体。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绿色工业园区,支持企业建设绿色工厂,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实施绿色制造+互联网,推进绿色产业体系建设。统筹考虑产业合理布局,按照“明确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技术、产业跨界融合”的原则,制定实施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促进计划,以南京、常州为重点探索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新模式,加快培育以智能制造为标志的具有核心关键技术、国际知名自主品牌、全球竞争力强的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以及与其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人工智能、石墨烯、纳米技术等千亿级先导性制造业基地。重塑城市群源头控制、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格局,打造长江经济带示范性“绿色城市群”,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力,着力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着眼全球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促进沿江地区成为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参与高端竞争的开放引领区,提升绿色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层次和开放合作水平,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突出交通在节能减排、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显著提升绿色出行比例,鼓励使用清洁高效运输装备。加快互联互通,以我为主系统化、高质量构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快速交通网、干线交通网和集散交通网,强化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管道网等多网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基础设施方面,补齐短板、强化衔接、消除瓶颈、优化网络,重点围绕加快构建高速快速铁路主骨架,着力推进苏中、苏北高速快速干线铁路网建设,同时,推进航空、港口、过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整合效率,依托铁路和机场,扩充枢纽场站,以推进多式联运为目标,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完善铁路专用线、专用集疏运公路等货运集疏运设施配套,提高枢纽辐射能力和运输效率,做大做强枢纽经济。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尽快建立与完善江苏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限制开发区域与生态红线区域给予合理的生态补偿,保障限制开发区域与生态红线区域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正当利益。加快完善跨区域共建园区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税收分成政策、投资支持政策、税费优惠政策等体制机制,创新园区管理模式,激发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区域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区域合作共赢。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城乡规划融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城乡“定位不同、功能互补、有机融合、同样美好”的理念,统一编制城乡发展规划,实行多规合一,统筹城乡资源要素和管理政策,解决规划城乡脱节和制度的区域分割,以规划融合促进发展融合。建立完善以“构建统一大市场”为目的的跨区域经济发展合作机制。加强沿江8市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方面的协同互动,共同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体系。

  (作者分别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

  江苏有重视技术创新的传统,已经成为知识产权第一大省。但是,与世界知识产权强国相比,江苏的基础型、原创型、高价值知识产权仍然较少,缺乏核心专利,知识产权在创造、转化、实施等方面产业化程度较低。如何提高企业综合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

  战略谋划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以专利为重要内容的技术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和企业之间进行市场竟争的重要武器。江苏是外经贸大省,近年来也是贸易战的重灾区,仅2017年美国涉华337调查案件,江苏涉案金额就位居全国第二位。因此,要从中汲取教训,将知识产权作为重大的战略问题加以重视,从省级层面协调,针对重要产业进行突破,出台更加精准、全面的政策作为长期应对,在这场危机中抓住科技发展的良机。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在开发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过程中,由于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多数企业内生动力不足,政府应该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代表制造业发展方向的新兴技术产业,如装备制造、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的研发投入,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更新的投资,形成政府引导、产业化激励的创新发展模式。特别是,要针对江苏的产业状况,将产业政策和资源聚焦到江苏具有领先优势的、专利技术含金量高的产业,诸如:碳纤维、纳米材料、石墨烯技术等产业,进一步做强“东方碳谷”等品牌,加快依赖进口的新兴产业的进口替代进程,补上新兴制造产业发展的短板,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保障,否则企业实现“创新驱动”的动力不足。目前,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越来越趋于早期化、多元化,出现了专利思想化的思潮,知识产权保护不再停留于“实物”阶段,也向“思想”这一创新原点延伸。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案例更加多元,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江苏要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由政府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培养一批高水准的专利律师,为知识产权主体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同时,出台税收、补助、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创新主体的支持和引导市场交易的相关法规,促使企业扩大研发投入,确立技术创新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将更多的知识产权投放江苏经营。

  提高知识产权的流动性和商业价值。评价一个地方或企业知识产权实力的高低,不仅在于知识产权数量,更在于知识产权质量。知识产权质量的高低最终要通过商业化利用创造价值才能体现,具体包括专利产品的产业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和知识产权诉讼等形式。近几年,随着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知识产权服务业业务类型也由最初的代理向咨询、交易、评估等更具附加值的业务拓展,但仍需繁荣知识产权交易、转化、质押、投融资、运作托管市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社会效益。

  着力解决知识产权转化与运用

  知识产权产业化是链接知识创新和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降低外部市场风险。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构建知识产权产业化格局,促进知识产权转化与运用。具体路径如下:

  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交流管理。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建产业技术信息中心,加强经济、产业、贸易领域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强化包括知识产权信息收集、应用和传播在内的信息系统建设。对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趋势进行专题调查、分析和研究,并加以定期公布,据以指引科研和开发方向;对现有专利进行评估,组织专家对已经公开但还没有产业化的授权专利进行筛选,评出一批有前景的技术,由企业选择是否产业化,推进知识产权从研究所和大学向产业界转移的力度;联合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政府部门,建立系统性、经常性的预警工作体系,对专利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争端和产生的危害向相关部门及时发出预报,帮助企业建立专利管理和风险防控系统。

  出台灵活的政府购买政策。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政府可以为知识产权的受让方支付一定比例的成果研发费用。法定情况下,政府还可向利用新技术进行产业化的企业无偿提供国有知识产权,并许可国有设施、设备等无偿或低价租借给有关机构和企业,帮助其获得专利并进行产业化。

  促进专利技术转让。根据企业需要,规范知识产权市场和网上专利技术市场,建立技术项目和股权交易平台,对知识产权相关公共研究机构、交易机构、评价机构、民间技术转移机构和参与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和基金支持。完善投资政策,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支持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及产品的出口。提供一系列线上、线下的专利展示和投融资服务,拓展客户群体,为科研成果与企业资金交换搭建机制。

  下力气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化

  目前,我省知识产权来源及其主体国际化方面存在不对称性:来自国外的知识产权远远多于内部走出去的知识产权。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事务的统筹协调,规范知识产权法律治理,支持知识产权主体走出去。

  鼓励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参与国际行业标准制定。鼓励省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建立、健全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帮助江苏企业及专利权人到海外维权,支持有实力的江苏知识产权企业主体走出去,同时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实现创新发展。

  加快健全国际化的知识产权维权体系。营造保障企业自主创新的司法环境,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拓展国际司法合作。一方面,完善涉及知识产权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引导权利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发挥民事制裁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的特殊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另一方面,规范法律治理。继续加大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的调解和协调力度,充分运用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加强与海关、工商、版权、质监、商检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在证据收集、数额认定、法律适用、裁量尺度等方面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保证行政执法与司法审查标准的统一。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由政府主导,在高校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知识产权教材、举办更多的研讨会,培养他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在各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知识产权业务培训;对从事研究开发的科研人员定期进行知识产权获权、维权方面的基础培训,使科研人员熟悉利用现有技术和保护自有知识产权的法律途径。在涉外服务与支持机制上,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外设立法人研发机构,雇佣当地的高级科技人才开展海外研发活动,充实省内企业的研发力量。

  (作者为省政府参事室特聘研究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但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创新活动具有外部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往往会造成市场失灵,政府财税政策支持作用不可或缺。因此,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研发活动和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的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相比,我国创新效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所谓创新效率,是指企业的单位创新投入所产生的创新产出,它是衡量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提升创新效率,要求在一定创新投入条件下,提高创新产出;或者在一定创新产出条件下,降低创新投入。企业创新效率高低,除了取决于资源投入的数量与质量之外,更主要取决于企业创新投入产出的转换机制,企业创新投入要通过创新机制转为创新产出,进而影响到创新效率的高低。政府财税政策的创新效率,不仅取决于对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的影响,更取决于创新政策对创新转化机制的影响,财税杠杆对企业创新机制的激励方向、激励强度,决定着财税政策对创新效率的激励力度。

  (作者为福建省委党校产业与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颠覆了传统的生产与商业模式。互联网正经历从信息时代到价值时代的伟大转变;然而,信任问题仍是其最难以逾越的鸿沟。互联网同时也正处于过度中心化的阶段,互联网被巨头垄断已是全球趋势。区块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中心化的信用创建方式——机器信任。区块链使得任何形式的价值转移都变得更加安全,它可以有效解决数据的安全与隐私问题,它有望带领我们从个人信任、制度信任迈入到机器信任的新时代。如果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区块链则代表了未来更为先进的新型生产关系。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的传递和连接,区块链提供的则是价值的流动和连接,区块链正尝试用技术来解决人类的终极信用问题。未来,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将是区块链的一部分。不论区块链是否将会颠覆传统的互联网,但它一定是对互联网过去模式的改造,为经济系统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作者为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嘉 宾: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发展研究处处长 金世斌 盱眙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 朱云亮 国家“万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江苏视客新材 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明华 主持人: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主任 翟慎良

  扫描二维码观看“解放思想圆桌会”视频

  解放思想圆桌会

  人才大战是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倒逼的结果

  主持人:2018年以来,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无论是落户的政策,还是落实的效率,都展现出各地抢夺人才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力度。对于这场正在进行中的人才抢夺战,请问嘉宾们是怎么看的?

  金世斌:抢人大战背后有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然。至少有两个重大转变是其重要的历史背景:一是人口结构的重大转变。一方面,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到2017年老龄人口净增1.1个亿,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个亿,占人口总数的35%;另一方面,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首次下降以来,连续6年以每年300万的速度下降。老年人口的上升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进行双重挤压。二是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的关键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和人才,把发展的动力从主要依靠投入量的扩大和规模的扩张,转变到更多依靠科技推动和人才贡献力提高上来。可以说,人才大战是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倒逼的结果,折射出城市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转变,是一件好事。

  朱云亮:人才是第一资源。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发现,通过政策、利益来吸引人才往往是有效的,但江苏更希望通过优质的生态环境来集聚人才。从基层工作来讲,我们反对这种拼刺刀式的人才竞争。各路英豪皆为利来,容易出现这山看着那山高的羊群效应,一旦形成恶性竞争的生态环境,很容易让人才失去初心,甚至被资本和金钱绑架。

  王明华: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其一,为什么抢?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说明人是很重要的。人才的重要性,才导致了抢的可能性。其二,人才是抢过来的吗?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梧桐树不栽好,凤凰能来吗?其三,怎么抢?古语云:善用人者,为之下。这“下”包含两个概念:一是谦虚低调,二是给人才创造很好的条件、提供服务。不能为了抢人才,而忽视了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不能光要增量,而忽视了存量。

  江苏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堵点和痛点

  主持人:江苏历来重视科教、重视人才,也推出了多项人才计划,但从现实来看,江苏人才工作“有高原无高峰”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你们认为江苏在吸引和用好人才方面,还面临哪些突出的堵点和痛点,如何进一步通过解放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

  金世斌:我理解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才结构性的矛盾比较突出。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虽然有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也有80多万,但是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多,特别是缺少世界级的科技人才、知名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差距非常明显。另外,苏南苏北不光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才发展也很不平衡。

  二是省内的高校学科方向与地方主导产业的契合度不高。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江苏省有43个入选,其中40%与我省的优势产业是无关的。全省高校院所每年只有5%的原创成果可转化运用,转化后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占比仅占转化成果的30%左右,比例较低。

  三是人才创新能力、创新效益还要持续提升。最近几年,我省被SCI、SSCI收入的论文总数在全国基本排在前列,但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的论文相对较少,导致科研成果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四是人才发展的环境有待优化。要像管工程建设一样管研发创新,像管干部一样管人才。

  朱云亮:从宏观层面谈几点看法:一是战略定位有待提升。像上海提出建立全球科创中心,并一直为之努力,现在已初见成效。二是在互联网时代,与一线城市相比,江苏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发展不够活跃,影响了年轻人才的广泛集聚。三是江苏存在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王明华:“少则得,多则惑”。钻研是高峰产生的前提,没有十年磨一剑,怎能有高峰?同时,现在物价太高、房价太高,怎么能吸引人才?吸引人才,还应有一个门当户对的概念。合适才是最好的,不能好高骛远,为吸引人才而吸引人才。我们现在已是互联网时代,应该把人才和企业建成一个网络大数据,这样人才才能得到有机利用。

  全面提升江苏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主持人:各位嘉宾能不能结合岗位实际,来谈一谈怎么样让江苏的科教优势更好地发挥,激发人才红利?

  金世斌: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对于江苏而言,人才工作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跟其他城市一样在国内抢人才,要有更高的定位和眼光。要放眼全球,来全面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全面提升人才资源的竞争力,提升人才的效能竞争力,增强人才的环境竞争力。在这里,市场要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制度供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在引才用才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怎么去实现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至少有三个环节是比较重要的:一是更大力度引进高端国内外人才,聚集三类人才即江苏产业发展最前沿、科技创新最核心和学科发展最需要、最急迫的人才,曾经在江苏工作、生活的人才,外国留学生。二是更大力度地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一方面,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做大做强,为江苏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坚持服务导向,就是以应用为本,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三是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发展环境既包括人才子女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配套,还包括更多的人才自主权。

  朱云亮:人才红利在基层是稀缺资源。我们也抓三种人才,一是乡土人才,把大专生大量充实到村里。二是本土人才,利用家乡情结吸引更多本土人才回去,像提供学费、安家费、补助费,解决后顾之忧。三是柔性引进南京的人才。盱眙是南京后花园,我们充分利用靠近南京的有利因素。

  王明华:对人才的重视,不能只是语言和文件上的。就企业来讲,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让人才对企业拥有所有权,把他们聚集在一条船上,同舟共济。还有个社会现象值得重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但演员一部电影就有4000万片酬。这样“倒挂 现象”,是不利于民族、社会发展的。

  记者 颜云霞

  观点1对1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组织帮扶单位派驻的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以及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主任等进行脱贫攻坚知识考试,并对考试成绩60分以下的干部进行通报批评。

  甲方

  以考促学有助打赢脱贫硬仗

  近日,赣州龙南县下发通报,对17名在脱贫攻坚知识考试中不满60分的干部进行全县通报批评。考试前有集中组织的脱贫攻坚知识培训,不及格的成绩不仅说明少数干部知识掌握不够透彻、业务不够精通,也反映出他们学习不全面、不深入,对学习重视不够的作风问题。见微知著,态度不端正怎能搞好扶贫工作?对这些干部的通报批评不冤枉。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学习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人们在学的过程中端正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专业素养,从而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和科学性。离开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行动往往盲目而低效,重视学习,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基础。考试不是目的,是提高学习成效的手段;通报批评不是目的,是提高全体干部学习热情的反向激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的脱贫攻坚是人类文明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不断总结集体智慧并组织基层干部进行学习尤为重要。脱贫攻坚的理论知识、顶层设计的相关政策正是基层干部打好攻坚战的“武器”。脱贫不是一厢情愿地往老乡家里跑,基层干部只有熟悉政策才能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方案,只有熟悉工作方法才能赢得老乡的理解、支持。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阻力是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足,基层干部担负着激发群众奋斗激情的重任。做思想工作更需要自身掌握强大的思想武器,对理论学习的重视正是打磨“武器”的过程。

  以考促学是良好的学习方式,学的过程是提高,考完之后还可以交流。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可以填补自身的理论空缺,在交流沟通中还能学到别人的好方法、好经验。集中培训、统一考试的模式是学习脱贫攻坚政策方法的有效载体和助推器,将鼓舞基层干部士气、激发工作斗志、提升自身素养,以扎实的功底、良好的作风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袁媛

  乙方

  “考得好”不等于“干得好”

  在脱贫攻坚战中,扶贫干部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了解、掌握扶贫政策和相关理论知识是扶贫干部做好工作的必要前提。但对脱贫攻坚知识考试未达60分的干部进行通报批评,无异于把扶贫考试考得好不好与扶贫工作干得好不好画上等号,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在基层,扶贫工作本末倒置的现象不是个例。有的花费大量时间组织扶贫干部集中培训,有的把脱贫工作“文件化”“会议化”“表格化”,有的把大量资金用在垒大户、堆盆景、制作精美挂图展板上,有的甚至在考核评估中弄虚作假,组织群众统一答复口径,试图在考核中蒙混过关……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还是“迎检”思维作祟,让基层干部犯了形式主义的作风病。为了迎接脱贫攻坚知识考试,有的干部甚至放下手头的扶贫工作,一心“背书”,这显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考核扶贫工作关键看实际的扶贫成效,看贫困户的增收情况和满意程度。让贫困户富起来,日子好起来,需要扶贫干部真正“沉下去”,摸清贫困人口的家底,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当前正处在脱贫攻坚决胜关键期,需要扶贫干部敢啃硬骨头,用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精准扶贫不是精准考试,以考试成绩论扶贫成效显然不可取。如果一些干部理论水平弱一些,但一直奔走在帮扶贫困户致富的路上,这样的干部受到通报批评,岂不是对“真扶贫”的打击?如果一些干部理论成绩满分,却不驻村假驻村,这样的干部还得到表扬,岂不是对“假扶贫”的鼓励?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扶贫干部需要精准掌握扶贫政策,更要精准落实扶贫政策,只有把理论武装的大脑注入脱贫攻坚的身体力行中,才能练就扶贫真本领,让贫困户真脱贫。杨丽

  评论园

  正在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不光场上热闹。比如,在比赛间歇电视台播出的几则“洗脑”型广告被网友一阵怒喷,单调口号式重复广告语,没有一丝故事性更是毫无美感,“让人想砸了电视”。

  有意思的是,也有广告界的“资深人士”站出来认为这样的广告“很成功”:虽然是“卖丑”,但不是更容易让你记住吗?你在怒喷“脑残”的同时,这个品牌不就已经更深刻地铭刻进你的脑海了吗?

  哪种说法对,我们暂时放一边,其实这个广告营销本身确实是有原理的,就是著名的“酒与污水定律”: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个定律一般用于管理学中说明清除团队里破坏分子的重要性,但拓展开来也有这个道理:坏的东西往往比好的东西更容易传播、更容易留下印象。广告出于迅速建立印象动机上的“卖丑”,抓的就是这个道理。

  广告可以“卖丑”,其他领域呢?我们再来看人民日报刚刚曝光的一则新闻:有举报人在四川自贡环保局微信公众号留言反映环境问题,竟获回复“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因为此事,如潮批评涌向自贡环保局。很快,自贡环保局发布公开致歉书称,这一回复系第三方平台的智能消息“自动回复”,已进行整改。

  我加进这个公众号看了一下历史记录发现,其实这个公众号在政务公众号中算是挺“勤快”的:整个6月份天天有内容更新,每天至少有三条。自贡环保局也许会觉得委屈:与很多“僵尸号”相比,我们本来可以算一个优秀公众号了,就因为这样一个失误被千夫所指“懒政”,还招来媒体曝光批评,似乎不公平啊。

  这样的委屈显然没有人会同情:“酒与污水定律”在这里完美地体现了出来。对一个承载着公信力的政务公众号来说,无论你平时工作多出色,积累了多少成绩,一次失误足以毁掉所有口碑。

  现在,作为配合政务公开、契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举措,各级政府部门的“两微一站”基本上已是“标配”。有了这些互联网平台,和群众互动的机会更多了,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听取群众呼声、帮群众解忧的服务渠道更多了,同时,懈怠、犯错的概率也相应增高了。也就是说,“酒”多了,“污水”也相应多了。这个情况下,就要尤其重视“酒与污水定律”:对于再多的“酒”来说,哪怕是浅浅的一勺“污水”也有一票否决权。

  政府部门的工作尤其适用“酒与污水定律”。一勺污水没处理好,结果毁了整桶美酒,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在政府服务意识上,不能有“大部分做得很好、个别错误不要深究”这种“多数论”,要多记住四个字:政贵有恒。

  李军

  深呼吸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重视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根本源泉和原始动力,决定着学科发展的高度和可持续能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在基础研究方面持续下大功夫。

  还应认识到,注重基础研究不能只是埋头苦干,而不抬头看路。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一定要善于把握方向和时机,善于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原来是指赛车手在转弯减速、危机四伏的瞬间,抓住机遇、实现超车的过程。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需要智慧、谋略和胆识,敢于逆势而上,在“变数”和“险情”中找到机遇、实现赶超。当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我们在方向、时机上作出智慧的选择,集中力量奋力拼搏,以己之长超人之短,最终实现科技整体上的跨越式发展。

  在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要把握好两个关键:首先,找到超车的弯道,找到这个弯道就找到了发力点。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角度来说,找到制约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和国家在战略领域的急需环节,就找到了需要突破的发力点和创新点,找到了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其次,不能一味跟着别人跑,而要认清自身能够实现突破的优势领域,在国家急需的战略领域汇聚优势力量,努力做出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进而带动其他相关方向和领域共同发展,最终实现整体超越。

  杨德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