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范仲淹酷嗜琴,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范文正公喜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虚怀若谷,心地坦荡,他深谙弹琴之道:弹琴不以技巧为尚,不以悦人为务,也不以多少为要,而是注重修身养性,自得其趣。因此,他借琴抒怀,并以一生为实践,只弹《履霜》一曲,坚守其政治节操和职责使命。从范仲淹的身上,我们读出了古代先贤慎独、慎微、慎始的思想和智慧,以及源自灵魂深处的气节、信仰、忠诚、责任和使命。慎独、慎微、慎始,也是今天的党员干部应该把握的3个关键词,对于他们自身的履职尽责和廉洁自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慎独、慎微、慎始,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魂,立身之本,是他们始终应当遵从和坚守的政治品格和准则,是检验他们廉洁勤政的试金石,体现着他们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慎独,典出《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为一个人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所闻之处,也要时刻做到遵守道德规范,做到谨慎不苟,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做到洁身自好,问心无愧。东汉时期的杨震以慎独精神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面对故人王密的贿赂和暮夜无知者的说法,他慨然回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故事虽小,意义深刻。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是一种胸怀。如范仲淹,一生只弹一曲又如何?他不正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弹奏中悟到了琴曲中做人的道理,从而达到琴人合一的境界么?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党员“即使他本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规矩之弦,将慎独作为人生的重要信条,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时时自警自省,见贤思齐,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把慎独当作一门必修课,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明白来自制度和监督的他律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时候要靠自律,需要日日为继,久久为功,以高尚的精神境界、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清正廉洁的形象感染人、凝聚人,让慎独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追求,始终怀有如履薄冰的心态,保持一身正气,永葆廉洁本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后汉书》云:“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意思是,严重的事情是以轻微的事情为开端的,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说的都是慎微的道理。所谓见微而知著,意即见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自古以来,先贤们就倡导慎微。汉代哲学家王符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的确,不在小事小节上谨慎,难免在大事大节上不稳。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作为当朝宰相,范仲淹治家甚严,他深知,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他谨小慎微,时时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细节决定成败,这不仅是一种逻辑思维,更是当今党员干部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基本功。作为党的各项事业的领头羊,党员干部应在自己的思想上构筑起一道防线,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不断强化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切实将“四个意识”作为为政修身的精神引领和根本遵循。要从点滴之处筑牢为政清廉的防线,以审慎的态度,察于微而知著,睹于始而知终,防患于未然。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养成清正廉洁的德行操守,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真正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真正做到光明磊落,择善而从,切实把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切实从内心深处筑牢党性修养的精神堤坝。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所谓慎始,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不存侥幸之心,不越雷池一步,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古诀说:“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欲做事,先作人。欲作人,先正心。这一点,对琴者来说十分重要,对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亦意义深刻。贪廉之间,贵在慎初。万事皆有初,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从小到大、由微而重的过程。慎初之首在于正本清源,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讲规矩、守纪律的氛围”。纵观腐败案件,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几乎都因不能慎初、不讲规矩、不守纪律导致积重难返,身陷囹圄。因此,党员干部要做到守身如玉,从小节严起,杜绝侥幸心理,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坚守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把好第一道防线,对第一次“出轨”实行零容忍。要做好形势上的清醒人、政治上的明白人、执行上的带头人、履职上的用心人,以廉洁聚人,以律己服人,以身正引人,立足岗位奉献,勇于担当作为,为事业献智慧、正形象、出实力。
(作者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