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要论
学习新思想 改革再出发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这个多重节点交汇的重要时刻,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江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经验启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重大论断,结合40年来我国改革发展历程可以看得更清楚。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那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坚持改革,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它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道路,谋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厘清了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科学回答了为何改、为谁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对已有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对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正是在这些重要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是对一系列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的重要创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强调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的重要创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的重要创新。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强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指针。
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的重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这一最鲜明的品格。
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的重要创新。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创造性地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着巨大的政治勇气、坚定的人民立场、深沉的使命担当、科学的思维方法,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江苏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积极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紧扣“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来深化改革,推动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做到中央有部署、江苏有行动、行动见成效。当前,在江苏省委统一领导下,全省正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思想的大解放,推进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大讨论,江苏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并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为不断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境界提供精神力量。
(作者为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
名家文萃
中国农村金融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农村金融失血。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量远远超过贷款的量。第二个问题是农村融资难、融资贵,有相当多的农民和农村企业的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第三个问题是综合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实际上农民所需要的服务是全方位的。
从2003年开始,中央希望系统性地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政府采取的很多措施对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农民和农村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深入地看,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真正找到更有效地解决金融问题的手段。二是我们过去出台的一些政策,不仅没有真正帮助解决问题,可能还起了反作用。
农村金融难做甚至普惠金融难做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我国确实有一些政策措施,实际上阻碍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比如准入管制、利率限制等,那么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我认为,未来农村金融发展可能面临着一些新的契机,为我们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新机遇。
一是市场化。市场化说到底首先就是利率市场化,真正让市场来决定风险定价。为什么现在有契机了?因为政府在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要区分融资难和融资贵两个问题。首先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然后再来考虑有没有可能让融资成本适当降低的方法。中国今天的金融体系存在一个双轨制,就是正规体系和非正规体系同时并存,在正规体系的融资很便宜,但很难获得;非正规体系融资很贵,但比较容易获得。为什么会造成两个极端的问题?因为正规金融部门把利率压得太低了,这就导致非正规金融部门的利率奇高,两者是相关联的。推动利率市场化就是要把正规和非正规金融系统融合到一起。
二是产业化。我们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产业化,也许生产是可以分散的,但真正的经营是规模化、产业化的。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产业化能帮助农民摆脱过去一家一户很难规模化经营的约束。而从金融的角度看,产业化最大的好处就是利用供应链帮我们解决获客成本高和风控难做的问题,不需要再一家一户地去服务。
三是数字化。数字技术在我们今天生活当中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实实在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么对农村金融也是一样的。我们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为什么比其他国家做得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很多有应用场景的移动终端,比如一些有上亿用户的平台,这样获客成本就会非常低。不需要再跑出去做风控,分析他们的大数据,风控成本也很低。除了传统线下利用熟人软信息的普惠金融模式以外,又出现了利用供应链进行数据化放贷、融资租赁和数字普惠技术等新型农村金融的解决办法,比如说一些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农村金融服务。
综合起来看,今天农村金融发展确实面临一些难得的契机。也许应考虑采用一个分层市场的商业模式:最上层是龙头企业带领的产业链,中间是一家一户的农户和工商个体户,最下层是农民个人。分层模式是对最上层的客户用供应链金融的方式、对最下层的客户用数字金融的方式、而对中间的客户则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
最后提五点政策建议:一是尽快实现市场化利率,取消对农村存贷款利率的变相限制,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二是建立金融市场非歧视性准入准则,鼓励民营金融机构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增加竞争。三是遵循“谁出资、谁决策、谁承担后果”的原则理顺农村信用社的公司治理机制。四是积极支持数字技术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为数字金融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是重构中央和地方双层的农村金融监管框架,统一标准、分散实施,同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另外要防范与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建议设立一个日常的风险监测与分析机制,预防金融风险的累积与蔓延,同时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化的风险处置机制。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黄益平)
学习漫笔
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组成的系统整体。推进党的系统工程建设,其中思想建设处于基础性地位和中心环节,需要重视并抓深抓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二是“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设大体可以有两种角度的理解,一是广义的理解,二是狭义的理解。在党的建设体系中,通常应从广义上理解思想建设,它是包括党的理论建设在内的思想建设,可以称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狭义上理解,思想建设是包括党的思想教育在内的思想宣传工作。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中,思想建设指思想理论建设,将“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是必要的,也是科学的。基础既是上层建筑的现实基础,也是事业进一步推进的前提和条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极为重要和深远。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创新、武装、应用、检验作为党的事业的基础,不断推进,不断取得新经验新成果。党在成立之初,重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实现了党领导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出现挫折时也能及时发现、纠正和总结,特别能够做到自我纠正,在实践中发展。综观建党97年历史,党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在于重视和推进思想建设这一基础性建设,始终保持党的思想活力和生命力的基础保证。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又根据发展变化的情况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次实现党的理论新发展,为全党全国提供了新时代科学依据和智慧。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思想理论基础,必将为实践指明方向,提供智慧与精神源泉。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总体来说,党的思想建设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过程。党的思想建设过程包括理论建设、理论武装、理论应用和实践检验等四个环节组成。这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实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其中,狭义的思想建设即思想教育或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建设整体及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党不仅重视理论建设,还重视将先进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群众,将理论内化为人们的思想,成为人们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我们党重视和善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教育环节,实现将理论转变为物质力量。这是党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和巨大的政治优势。每当伟大斗争和历史转折时期,党尤其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强调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亲自领导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党的思想建设工作,为新时代党的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提供了思想建设新经验。
新时代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抓深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党的事业发展,我们要深化对“基础”的认识。思想建设既是政治组织建设的基础,又是人的建设的基础,也是组织及其成员从事社会实践的基础。我们党应当始终重视思想建设的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意义,通过思想建设抓住“总开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推进思想建设,既抓理论建设又抓理论武装和应用,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前进中不可缺少的思想力量。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党全国形成共同理想,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新时代是创造创新的时代,是不断变化变革的时代,思想建设没有止境,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推进创新发展。要把思想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全过程,发挥思想建设在党的各项建设及整体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发挥思想建设的实际功效,为党的伟大事业提供坚实基础。
(作者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其昂)
致敬思想巨人 感悟真理力量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马克思是红绿交融的,我们既要把握马克思的红色属性,理解马克思伟大思想的革命性、人民性;又要把握马克思的绿色属性,理解马克思伟大思想的和谐性、生态性,从整体上深入学习、全面理解、透彻掌握马克思的伟大思想。
纵观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红色的一生。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导师,他在旧制度的批判中为无产阶级创造新世界指明了革命的方向,提供了革命的武器,开辟了革命的道路。从24岁的马克思加入《莱茵报》到创办《德法年鉴》《新莱茵报》,马克思作为革命的宣传家,始终在揭露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伪善和罪恶,同时启发无产阶级革命的觉悟和意识;从30岁的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撰写《共产党宣言》到历经四十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创作《资本论》,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缔造者,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他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从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一起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支持法国六月起义、参加1848年德国革命,到1864年马克思、恩格斯一起创立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可以看到,马克思不仅是革命的理论家,更是革命的实践家,不仅是革命的指导者,更是革命的参与者,马克思是理论家和革命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完美结合。
“红色马克思”的人民性贯穿于其革命性之中,实现了人民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红色马克思的革命性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依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作为根本力量,其所要实现的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使劳动人民摆脱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下不自由、不平等、不公正的状态,最终建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红色马克思革命性的根本诉求、依靠力量、价值目标向我们充分展现了人民性的导向,体现了马克思致力于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政治立场。
“绿色马克思”指向的是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其所要实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人们对以美好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社会追求。绿色马克思首要回答的就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恐惧到人对自然的利用和开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越来越多的体现着人的意志和烙印。人类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在资本贪婪本性的诱导下,不惜损害自然、破坏自然、污染自然。从批判伦敦的空气污染到悲叹帖普尔河的干涸,从叹息消失的森林到揭露毒化的土壤,从研究衰竭的自然力到关注人们的各种怪疾,马克思早就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态矛盾,向人们发出生态危机的严重警示。正如恩格斯所提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从属于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但人又是自然界中能动的一部分,人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马克思指出,人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同时在把握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开发自然,实现 “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马克思深刻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只有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
这也是“红色马克思”和“绿色马克思”交融共生的本质所在。“红色马克思”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正是“绿色马克思”理想的归宿和依托,“绿色马克思”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是“红色马克思”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孔 川)
声 音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向全国推广江苏“不见面审批”改革等6项优化审批服务的经验做法。这激励我们着力打造行政审批改革的“江苏品牌”,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有力支撑。
去年以来,江苏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使“不见面审批(服务)”成为全省普遍的制度安排,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介绍我省做法,央视新闻联播多次重点报道。今年省信息中心调查显示,83.1%的企业认为我省“不见面审批(服务)”带来便利。
“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是思想解放的体现,也是思想解放的结果。“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改革过程中,牢记让企业创业受尊重、百姓办事不求人的价值追求,坚持系统化推动改革,凝聚各部门合力,充分发挥“1+1>2”效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方便企业和群众的角度出发,让群众省心放心安心。
“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是政府对外部权力行使方式的优化。从本质上说,行政机关对外部权力事项的名称、内容、行使方式等都应向社会公开,继而通过“不见面审批”方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随着现代识别技术发展,可通过视频连线、人脸识别、U盾身份认证等判断人员身份,为“不见面”奠定基础。
“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是提高审批效率、铲除设租寻租土壤的有效手段。群众反映,一个端口就是一道关卡、一枚印章就是一个人情债务。通过统一的审批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区域评估等简化审批环节,通过信用承诺减少审批材料,持续提高审批效率。审批事项网上全程办理、全程留痕、全程监督,有利于割除与审批发证关联的不当利益,预防腐败问题发生。
“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是多部门权力的全面互动。行政审批通常涉及企业创立或群众办事,以往因改革不到位而导致行政权力分割、网络端口封闭和马路警察各管一段,致使完整的政府权力系统被支解。“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这不是某个部门的单项改革,而是各部门协同联动、共同推动的改革。网上办,需要各部门信息共享,而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则需要各部门整合现有职能,实现流程再造。
改革过程中,江苏注重审批全链条整体推进。网上办,是“不见面审批(服务)”实现的主要形式,不能网上办的通过代办制、快递送来实现“不见面”。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能最大限度减少需要见面的事项和环节,是实现“不见面审批(服务)”的重要举措。
加快推进全程网上办理,变“面对面”为“键对键”。将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和省直65个部门的政务网整合成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网,打通围墙。南通市依托政务服务网国税旗舰店,以江苏电子税务局为平台,推出8大类200余项线上服务。南京市栖霞区通过市场主体不见面审批系统,仅用20分钟就办出全国首张“不见面”营业执照。无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腾讯合作开发“实名+刷脸”身份认证系统,在省内率先实现在线认证。
积极推动集中高效审批,变“多枚章”为“一个章”。全省已有5个设区市、17个县(市、区)、27个开发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将市场准入、投资建设、复杂民生办事等领域的行政许可权划转至行政审批局行使,实现相关领域一枚印章管审批。第三批试点正在有序推进。
大力推行联合评审,变“接力跑”为“齐步走”。出台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多图联审指导意见,全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基本实现7个工作日完成审图、40个工作日完成评估。泰州市建立大数据○2○审图云平台,已受理审图项目1578个,完成闭合审查项目数1367个,为企业节约直接投资成本1000万元以上,节省时间5000个工作日以上。
积极探索区域评估试点,变“独立评”为“集中评”。出台《以“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取代能评环评工作机制试点工作的方案》。连云港市连云区通过政府买单、企业共享,投入110多万元编制连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地下水水质监测等区域性评估报告,缩短项目落地时间,减轻企业负担。
全面推行企业投资代办制,变“企业办”为“政府办”。在全省开发区、高新区、乡镇(街道)率先推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全程代办制度,为企业提供无偿帮办服务。南京市江宁区首创预审代办制度,全区总投资1047亿元的113个项目,节约4亿多元成本。南通市在101个街道(乡镇)全部组建代办队伍,普遍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
加快推行审批结果“不见面”送达,变“少跑腿”为“不跑腿”。江苏邮政EMS快递服务已进驻省市县三级121个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和企业可自主选择材料上门快递揽收和办理结果快递送达服务,今年以来全省寄递审批结果150.6万件。灌南县国税局开展税务发票区域集中配送,自去年6月以来已有9767户次的纳税人从中受益,占领用发票纳税人总户次的70.64%。
改革在路上,奋斗不止歇。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下一步,我省将在省级层面行政许可事项力争全部做到“不见面”。日前,我省省级层面现有行政许可事项309项,对于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必须“见面”事项,将全部做到“不见面”;对于法律法规要求“见面”的事项,力争通过技术手段做到“不见面”,最终实现省级层面行政许可事项全部“不见面”。其他具有审批性质的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其他等5类行政权力事项,也将尽量做到“不见面”。
涉及“3550”改革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去年以来,我省大力推动“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权证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50个工作日内完成”的“3550”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底达标率为97.9%。我省将推动涉及“3550”改革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各地举措,实现“3550”改革常态化,确保今年各市县全面实现“3550”改革目标。
“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要结合本轮机构改革协调推进。对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等参照“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成效和举措重新核定,通过机构改革固化改革成果。按照“集中高效审批—综合行政执法—强化监管服务”要求,构建起以权责清单为核心的阳光高效审批体制、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综合有效监管执法体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简约便捷公共服务模式。扩展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增加供电、纳税、贷款、贸易便利化等指标;复制国家级开发区、经济发达镇简约高效的体制机制,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链审批、乡镇扁平管理服务,力争让百姓少跑腿、不跑腿,让企业办事少见面、不见面。
(作者为省编办主任 俞 军)
学思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品牌建设,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苏盐集团全面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着力加强淮盐品牌建设,走出一条以历史为底蕴、以文化为内涵、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的发展道路,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中国民族品牌和中国健康食盐第一品牌。
传承悠久历史打造民族品牌。淮盐属天下之珍、一国之粹,其始于春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淮盐对国家的贡献不可估量,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都与淮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清时淮盐盐税占国库财源的三分之一。近年来,苏盐集团一方面深入挖掘千年淮盐的历史底蕴,建设淮盐历史文化博物馆,投资电视剧《大清盐商》荣获飞天奖。同时,全方位宣传“千年淮盐、健康安全”,“淮盐”作为江苏首个品牌冠名京沪高铁,在中国品牌日荣登纽约时代广场。这几年,淮盐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多种荣誉,品牌价值30亿元。经过苏盐人的不懈努力,淮盐这块民族金字招牌,穿越千年愈发锃亮。
弘扬淮盐文化打造民族品牌。淮盐始自于大海,蕴含着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的内涵。淮盐文化催生了以个园为代表的扬州园林、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小说、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璀璨艺术,体现出开放、合作、进取、创新、探索的精神,成就了扬州、泰州、盐城、淮安等名城,更为现代苏盐注入了奋发向上、不懈进取的文化基因,塑造了“路虽远,行将必至;事虽难,做将必成”的新苏盐精神。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苏盐集团加快推动盐化工产业转型,大力发展以新零售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培育健康产业等新增长点,全面建设国际一流的盐业领军企业。当前,淮盐销往国内22个省份,成为内地首个进入香港市场的食盐品牌,远销韩日等10多个国家。作为中国民族品牌,淮盐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创新盐产品打造民族品牌。创新产品品种是打造民族品牌的必然路径。2015年以来,苏盐集团大力贯彻创新驱动战略,研发上市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天然健康食盐、天然生活品盐、天然盐健康品、天然盐植个护、千年阿拉丁盐灯等300多种高端食盐及盐生活产品。今年,集团采用德国进口工艺、瑞典进口设备,在全国首创零添加、零加碘、零加抗结剂的天然“三零”食盐,成食盐市场的明星产品。此外,强化线上线下全渠道传播,在全国首创“○2○+会员制+直销”的新零售商业模式,成立苏盐生活家公司,建立40家体验店、2家智能无人零售店,拥有25万核心会员,汇聚全球数千种盐产品,推动企业品牌向互联网化纵深发展。
依靠科技支撑打造民族品牌。没有科技支撑的品牌难以长久。清末民初,淮盐先后荣获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优等奖、荷兰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特等奖,成为世界品质食盐的代表。1989年,在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淮盐荣获金奖。2014年,国务院授予淮盐晒盐技艺(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盐集团继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依靠科技全面提升品质,在全国盐业和省属企业中率先创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企业、符合GMP标准的绿色健康食盐生产基地。近3年来,苏盐集团研发投入占企业经营收入的2.8%,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3%,还入围第三届中国质量奖。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鲜明提出,要“全力推进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十三五”期间,苏盐集团将致力于打造中国民族品牌,推动江苏品牌提升,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省盐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童玉祥)
三做谈
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回望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奋斗历程,从历史性转折到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从实现翻两番到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形成中国道路,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总结,有许多价值理念需要传承。举其大者,既有事关中国发展大局的道路、理论、制度等大政方针,也有涉及实事求是与“两个凡是”、姓社与姓资等深层次的思想交锋。它既有与国内外各种试图阻碍中国前进的势力的激烈斗争,也有面对诸多新矛盾、新问题的披坚执锐。
总结方方面面经验,不可忽视人的精气神所发挥的基础性推动作用。如果没有小岗村人的惊天之举,何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没有深圳人敢于杀出一条血路,何来改革开放的不断突破?没有温州人白手起家、敢闯天涯,何来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一再刷新?没有昆山、张家港等地敢为人先、敢闯敢试,何来江苏发展的突飞猛进?没有四千四万精神支撑,何来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正是有了敢想敢闯敢争精神的大迸发,才形成了今日中国蔚为大观的发展局面,这股气这股劲构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不断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这股精气神是思富求变、摆脱落后的强烈渴望,是冲破樊笼、打掉枷锁的毅然决然,是敢为天下先、敢闯新路的争先意识,是打开窗户、拥抱世界的好奇冲动,是不信中国不能富不能强的倔犟自信。这一切汇聚为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铸就了国家强势崛起的支撑动力、民族蓬勃奋发的巨大张力、人民激情奋斗的强大活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气宜鼓不可泄。奋斗新时代,实现新蓝图,远比过去四十年更为壮阔、更为豪迈、更为艰巨。如果没有强大的内生动力,没有一股超越寻常的精气神作支撑,则必然行之疲乏、难以久远。必须清醒看到,当前,有人因富裕富足而不复当年之勇,有人因偶遇挫折而豪情不再,有人因小有成就而裹足不前,有人沉湎享乐,有人固步自封……时代进步,精神不能退步!奋斗新时代,不但要带上曾经令人激情澎湃、忘我奋斗、不懈前行的精气神,保持初心、呵护原力,还需要注入新元素,赋予新内涵,形成相匹配的更强盛的精神特质。
培植新精气神,需要以远大目标为引领。唯大目标能唤起大激情、大勇气。实现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以此统帅志气、激荡雄心。相比较过去四十年的摸着石头过河,未来的目标蓝图更清晰、更精准、更志在必得。志不可以不弘毅。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人不断超越自我,紧随新时代发展节拍,奋斗不止,追求不息,最终汇聚成全民族奋发前行的磅礴伟力。
培植新精气神,需要以使命担当为支撑。唯负责任者可以担当,有使命者方能行远。使命担当不是空洞的说教,需要转化为每一点、每一天的艰巨努力、激情奋斗,时不我待、我不负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貌似近在眼前、指日可待,实际是百尺竿头、惊人一跃,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认清历史方位,肩负时代使命,扛起责任担当,释放空前能量。
培植新精气神,需要以革命精神为中坚。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夺取一切胜利的传家宝。新时代,深入推进“四个伟大”,同样需要这种精神焕发新的光彩。进行伟大斗争,没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斗争就难以取得胜利。建设伟大工程,没有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革命精神,就难见实效。推进伟大事业,没有坚定执着、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就会中道衰落、难以持久。实现伟大梦想,没有舍我其谁、志在必得的革命精神,梦想可能成为空想。
培植新精气神,还需要以世界舞台为背景。世界正在迎来五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理当有弘扬中国文化、彰显中国风格、形成中国方案、展示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贡献的自信与自觉,以中国人积极向上、崇尚和平、勤勉奋发、和谐包容的精神风貌,影响和促进世界不断进步、人类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镇江市京口区人大常委会 施龙德)
智库出品
● 给予老人极大的精神关爱,普遍开展老年心理咨询活动,帮助老人消除心理障碍,调节好精神状态,真正心情舒畅地安度晚年,这是坚持“医养结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 坚持“医养结合”,提高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关键在于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使养老服务管理队伍逐步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两大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全面理解“医养结合”的丰富内涵
“医养结合”内涵丰富,不能简单理解为为老人看看病、送送药。它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老年健康保健。“治未病”,是最高的医道。防病,对于容易生病的老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定期为老人体检,是防病的主要措施。据调查,许多地方都制定了为城乡老人定期体检的制度,并建立了个性化的健康档案。但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在城乡基层,由于受到当地财政状况和体检机构水平的限制,列入体检的项目不多,对老人健康状况的评估也不够精准。这是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对老人而言,体检是“治未病”的一种被动行为,真正要预防疾病的发生,还得靠老人自己。要采取开设专题健康讲座、组织老人交流养生体验等多种方式,宣传适合老人的养生之道,普及老人易发、多发病的病理常识,引导老人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尽可能延缓老人生理、心理衰退的进程。健康保健,无疑是养老服务坚持“医养结合”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二是老年医疗服务。首先还是要解决好长期以来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增加医保药品目录,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和克服老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进一步完善高级医疗机构与城乡社区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联系合作制度,采取选派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基层医疗机构选派医生到高级医疗机构进修、医疗检查结果共享、远程医疗诊断等多种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医疗水平,让老人少跑路、少花钱同样能得到高水平的优质医疗服务;进一步开展对老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学研究,有条件的地方可创办老年医院或老年专科门诊,方便老人看病就医。
三是老年康复护理。康复,是对残疾老人或因中风、摔跤、车祸等原因导致肢体或某些器官丧失其原有功能的老人而言的,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康复治疗,促使其恢复功能。护理主要是对失能失智的老人和高龄老人而言的,这些老人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衰退,需要有人贴身照护,以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康复和护理的老人,大部分人是有子女的,但子女再有孝心、再有经济实力,由于他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培养下一代,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长期贴身照护老人的日常生活。这就需要城乡社区或养老机构代行孝心和养老责任。因此,坚持“医养结合”,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四是老年心理咨询。老年期也是心理疾病的多发期。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老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给予老人极大的精神关爱,普遍开展老年心理咨询活动,帮助老人消除心理障碍,调节好精神状态,真正心情舒畅地安度晚年,这是坚持“医养结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对老年心理咨询和心理调节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对此,必须引起卫生医疗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
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实现途径
近20年来,我省各地对“医养结合”的实现途径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调查中发现,在我省实现“医养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途径:
医养定点合作型。这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紧密合作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养老机构都设有医疗卫生部门,具备一定的医生、护士和医疗设备,负责入住老人日常的医疗服务,但由于人员少、水平低、设备简,很难满足入住老人对医疗的需求。为此,许多养老机构与附近的医院签定定点合作协议,由医院为入住老人进行定期体检、健康咨询;为入住老人提供常见病的药品;选派高水平的医生和专家到养老机构卫生所坐诊和开设养生讲座;一旦老人发生危急状况,可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和诊治。这是目前各类养老机构实行“医养结合”的主要途径。
社区家庭医生型。在我国,95%左右的老人采用的是“居家养老”的模式。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现在的“居家养老”同过去那种几世同堂、主要由子女赡养和照护老人日常生活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家庭式的养老服务功能逐渐被社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所替代。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就是由社区医院(卫生所)为区内居家老人提供日常的卫生医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社区治疗的要求。目前,许多社区采取由社区医院(卫生所)的医生与区内居家老人签约的方式,这些医生就成了区内居家老人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为社区每个老人建立健康病历档案,在社区医院(卫生所)为能出行的居家老人提供医疗服务,还定期为不能出行的居家老人上门服务。一旦发现老人有重大病情,“家庭医生”能及时与有关医院和专家联系,为老人就医提供便捷的通道。“家庭医生”能为居家老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日常医疗服务,是在基层社区实现“医养结合”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得到了居家老人及其子女的广泛好评和欢迎。
医养整体融合型。这是由同一个投资主体,既办养老机构,又办医疗机构,把“养”与“医”在体制、机制上直接紧密融合起来。有的是医院设立颐养院,有的是颐养院设立医院,委托高级医院经营和管理。这种模式,冲破了“养”与“医”在体制上、机制上分割的束缚,能为入住老人提供更便捷的优质医疗服务。这种模式,投资比较大,“养”与“医”又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在实践中还不多见。其实,许多地方设立的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也是“养”与“医”直接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着力培养“医养结合”的专业人才
坚持“医养结合”,提高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关键在于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人才,使养老服务管理队伍逐步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实践表明,从事养老服务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方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身怀尊老、敬老、爱老之心。这是长期从事养老服务、管理工作的根本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必须懂得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了解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知识,掌握老年康复、护理的专业技能。
培养医养技术融合的老年服务管理人才,必须采取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部分普通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设置医养技术融合的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每个设区市的政府可选择所在地的高校联合创办这类专业,为本地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出路好”与“招生难”的现象,即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很高,但报考这类专业的考生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养老服务工作在全社会尚未形成正确的共识。许多人认为,养老服务,照护老人的吃喝拉撒睡,是“伺候人的不体面的工作”,社会地位低,工作强度大,既脏且累,而经济收入又不高。因此,要解决“招生难”的问题,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让大家认识到“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的客观现实,养成“服务老人、代行孝心”的情怀,把养老服务当作是关注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一件大事。其次,在政策层面上,要采取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例如,可以参照免费培养师范生的政策,免费培养老年服务专业的学生;可以变“招工”为“招生”,实行“定点订单式”招生的措施,为社区和养老机构定向培养所需要的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可以纳入扶贫攻坚规划,把为贫困地区培养转送养老服务人才作为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要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经济收入,进一步增强就业吸引力,从而使养老服务业逐渐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基层社区和养老机构在职的服务、管理人员以及志愿者系统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医养融合的服务技能,为养老服务管理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省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 顾介康)
决策眼
地方戏曲、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传统美食、节庆仪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历经千年的精神记忆,延续了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反映了向善向上的审美情趣,发挥了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彰显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形成了难以磨灭的地方文化符号,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时移势易,社会快速转型、经济加速发展、消费需求多元,使得“非遗”时有人亡技绝的危险,其生存空间不断萎缩、传承者日渐稀少、年轻人与“非遗”渐行渐远是不争的事实,保护传承面临巨大挑战。活下来,才能传下去。“非遗”要想活得好,必须在传承的思路和对策上、主体和对象上、方法和手段上有新“道道”。
传艺有新人,让“非遗”活下去。“非遗”能否传下去,关键在当地人,取决于年轻人。它既要有人才辈出的传承者,也要有乐此不疲的爱好者,更要有与日俱增的使用者。一是政策扶持留住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要靠人的传承。不少“非遗”的项目和活动需要传承人耳提面命的传帮带,甚至手把手教。在落实“非遗”传承政策的同时,要以项目为抓手,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排定传承项目,面向社会招标,使“非遗”有人肯做、有事能做、有钱可做。二是创新表达吸引人。“非遗”传承的最大困惑在于怕原汁原味没人喜欢,事实上,只要抓住“恒定性”的精髓,富有时代色彩的创意表达就会让“活态流变性”变得更加接地气、得民心。用创意表达引领“非遗”生活化融入、时尚化表达、社会化普及,开发出更多的富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质、个性特点的“非遗”产品和服务,会让人们爱上“非遗”,用上“非遗”。三是活动造势凝聚人。“非遗”并不是“高大上”的代名词,相反它是“人间烟火”的具体化。我们要以生活化融入为切口,利用传统节日,依托重要活动,既搭台唱戏,也借台演戏;既现场展演,也网络传播;既集中展示,也分散表演,使得“非遗”传承大小活动不断、各类展演不停。
传技有新法,让“非遗”活自在。“非遗”传承有其自身规律,其渊源流长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丰富多彩的样式、与时俱进的演变,都充分说明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城市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师徒之间口授心记的传统方法固然要继承,但更要探索契合新时代的传承方法,让那些巧夺天工的“非遗”代代相传。一是建名师工作室,打造传授新载体。相当多的“非遗”传承人在行业中是屈指可数的名家,他们都想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独门绝技传下去,但苦于没有办法,成立“文化名师工作室”可以有效化解传承难题。以一个“非遗”传承人作为领衔导师,配2名助手,再吸纳若干“非遗”爱好者。如果每个类别都建几个工作室,只要政府给予适当的工作经费保障,一个城市有几十个“文化名师工作室”,就会有几百个“非遗”传承人,这样又何愁后继无人?二是借助网络技术,建立传播新渠道。网络传播是时下最便捷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不少“非遗”传承人不再满足于口耳相传的原始方式,而是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变化、生活节奏、阅读习惯,把“非遗”传承的全过程制作成视频放在APP、网站、微信、微博上,由于图文并茂、音频同步、动感十足,让受众耳目一新,有的标题十分传神,一下子抓住受众的心,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传授效果。因此,要鼓励“非遗”传承人拥抱互联网,用心表演,精心制作,把“非遗”生活场景搬到网络上,让网络世界成为“非遗”传播的新阵地。三是助力经济发展,拓展传扬新空间。“非遗”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稀缺的文化资源,“非遗”的发扬光大需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近年来,一些地方围绕手工艺“非遗”生活化,瞄准市场需求,导入创意设计,从精神内涵、外在形象、实用功能都给“非遗”以全新的呈现,开发出人们爱不释手的文创产品。这给我们以启示,“非遗”传承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人民,脑中有社会,手中有绝活,产品有创意,自觉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才有出路,才有“活”路。
传承有新招,让“非遗”活精彩。“非遗”传承是时代命题、发展难题,也是亟需研究的课题。面对繁重艰巨的“非遗”传承保护任务,需各地出实招、新招、硬招。一是政策引导。对国家、省规定的“非遗”保护政策要落实到位。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消费需求层次变化,在人才队伍的培养、传承机制的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确定、重大活动经费补助、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文化消费市场的培育等方面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树立支持“非遗”传承明确的工作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给传承者吃“定心丸”。二是帮扶疏导。宣传文化系统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把“非遗”传承保护作为自己的“必修课”,熟悉上级政策,了解“非遗”家底,按照“非遗”生活化融入的要求,主动与“非遗”传承人交朋友、结对子,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熟悉“非遗”传承流程,掌握“传承”关键环节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活化、转化、产业化上下功夫,使他们的“独家功夫”对接市场、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三是活动辅导。鼓励“非遗”传承者走出去,在传播本土文化的同时,加强与外地先进文化的交流交融,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荣共生的效果。鼓励他们走下去,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使“非遗”更具生活气息,更富有人情味,让“非遗”在民间生根开花结果。鼓励他们走进去,通过富有创意的表达,让“非遗”走进人们心中。
(作者为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李广春)
公众号
城市品位与城市进化、城市精明增长方式及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呈正相关,没有良好的城市品位,当然不会有城市的良好发展,更没有良好的市民生活!反过来,没有良好的市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品位是不可能建构出来的。诚然,城市品位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理想类型”建构的意义,这既是一种思想与文化价值取向的追求,也是市民的生活方式与行动逻辑的建构,更是城市现代性和民主社会的模式。无论实现过程和方式如何,我们必须从中找到创造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的切入点和行动路径。不得不这样说:城市品位必须在遵循城市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充分发挥个体价值和内核,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品位与“城市文化基因”为主要内容,进而使城市品位建设成为推动城市社会进化与精明增长的“文化动力因”,让城市品位要素成为“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的文化场域。
(作者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张鸿雁)
公众号
讲求高质量发展,并非强调高消费发展,更不是浪费式发展。而是从个人消费角度看,满足程度更合适、更科学;从全社会角度看,效率更高,效益更好,节约程度也更高。须特别注意的是,要站在全社会的角度经济核算,看生产力布局,看民众消费力状况,系统思维、统筹规划。该保证的重点必须保证,该调整淘汰的坚决调整淘汰,同时该注意的细节也不能疏忽。通过良好的宏观调控,微观着力落实,会大大改善高质量发展氛围,提升社会整体发展效应。这涉及众多领域的不断调整完善,如一些产业布局、城乡布局、公共服务布局、交通运输体系改造、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等等。其中,科技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等起着关键作用,务必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要有针对性的组织行为和激励机制以及人文关怀,让创新者有更好的成就褒奖。现阶段可对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新能源汽车、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等聚力开展创新活动,鼓励其有重大突破,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优势。
(作者为省地方税务局原局长 江建平)
新书评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城市社区的居民结构正发生剧烈转型,居民文化需求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亟需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发掘社区文化的优良基因,让居民藉由文化认同重塑其社区认同、建构居民共同体,为建设和谐都市提供文化发展引擎。
颜玉凡同志新著《大都市社区协同治理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一书描绘了国家文化治理路径转型的宏观场域中,包括政府、居民、文化服务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的行动策略和实践逻辑,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所缔结的互动关系,通过对各主体间的利益依附关系的解构与审视,来揭示隐藏于这些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驱动因素,以及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
该书指出,文化治理具有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载体、治理生活方式的重要工具、唤回文化产品的公共价值等三重功能,它在国家层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治理作用,在居民层面具有改善居民生活的终极意义,而在文化产业层面则力图使文化生产秉持公共精神。这丰富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内涵和研究视野,为新时代推进文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该书构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三元主体的理想互动模式,发现三者互动的实质是一种政府对居民和组织弱依赖、居民和组织对政府强依赖的“非对称性”的互动关系,而导致这种脆弱性互动关系的原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该书认为,促成居民主体地位的理性回归,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这既需要政府转变工作思路,策略性地让渡一些空间和权力,也需要设计能激发居民参与主动性的政策实施体系,并通过多种手段为文化服务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作者为省社科院江苏文化强省基地特聘研究员 丁宏)
评论园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经典著作《经济学》(第18版)中引用了一封蜡烛制造商致国民议会的请愿书。该请愿书写道:“我们正在同国外对手进行一场令人难以忍受的竞争。这个对手生产光线的条件十分优越,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占领我们的市场。这个对手不是别人,而是太阳。为此,我们请求通过一项法律,关闭和堵塞所有可以透光的窗户、通道和缝隙,使它无法损害我们这个为国民谋福利的产业。”
历史和常识都已证明了这封“蜡烛制造商请愿书”是如何的荒谬可笑。但今天,在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之际,重读这封请愿书,重温经济学的一些“最深刻真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经济力量究竟何在?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听听萨缪尔森的回答——贸易能够促进专业化,而专业化则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长期内,扩大的贸易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能使所有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于是各国逐渐意识到,向全球贸易体系开放自己的市场,是经济通向繁荣的最佳途径。” 萨缪尔森指出,为国际贸易提供坚固基础的,是比较优势原则。而它是经济学最深刻的真理之一。“如果各国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会从贸易中获益。或者反过来说,如果各国进口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也将从贸易中得利。” 萨缪尔森同时警告说,贸易保护主义会阻碍比较优势发挥最大作用,“正如战争威胁可能会导致军备竞赛和军事冲突一样,用贸易保护政策去威胁他人,最终也可能会使威胁者自己及其对手都受到损害。”
萨缪尔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40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是全世界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在中国落地生根。如今,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深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以及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性。今天,中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扩大开放的承诺,充分展示了中国担当,在全球赢得广泛点赞。但令人费解和遗憾的是,一些国家却正在逐步退回到“蜡烛制造商”们的认知水平和立场上,不合时宜地选择了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不断设置高关税的壁垒,不断挥舞制裁的大棒。
不过,就像事实已经证明“蜡烛制造商请愿书”是如何荒谬可笑一样,事实也终将证明,“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搞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想人为让世界经济退回到孤立的旧时代,不符合历史潮流。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事实也终将证明,“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愈发陈旧落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
一个可以作为佐证的新闻是,近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启第十一次中国之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第四大经济体德国的再度握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1978年,中德贸易额仅有16.8亿美元,如今这一数字已经增至1681亿美元,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00倍。和则两利,合则双赢。正如专家所言,改革开放40年来,很多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一同成长,见证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增长奇迹。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推进,以及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快速发展的中国,必将为两国合作共赢创造更多的机会。
翟慎良
观点1对1
日前,连云港市东海县民政局推出的“离婚考卷”,让“离婚考卷60分以上挽回婚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面对广大网友的议论纷纷,连云港市政府官方微博“连云港发布”的回应为:据东海民政部门表示,“离婚试卷回答自愿,并不强求”。
甲方
离婚考卷, 婚姻所需的善意反思
连云港东海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近日推出的“离婚考卷”,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此举干涉了婚姻自由。对此,东海民政部门表示,离婚试卷自愿填写,并不强求。笔者认为,愿意答卷,本身就说明夫妻双方对婚姻有挽回之心,离婚考卷对于这部分尚有回旋余地的夫妻有着积极意义。
一方面,离婚考卷给夫妻双方留下了一个后悔的缓冲期。闹离婚时,不是所有婚姻都已经完全破裂,有的只是一时冲动、意气用事。一张考卷,无疑是让冲动离婚一族降降温,让他们冷静思考,婚姻是不是真的走到了尽头,有没有挽回的余地。一张考卷,15道题,耽误几分钟的答题时间,给夫妻双方一个反悔的机会,可以尽量避免由于冲动离婚对家庭尤其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离婚考卷,也是一面镜子。结婚纪念日是什么时候,配偶、孩子的生日是几号,家务事是怎么分工的……婚姻当中,谁漠不关心,谁用心经营,考卷结果一目了然。通过考卷照出婚姻当中的问题,再通过调解员的规劝,失责一方有意悔改,愿意弥补婚姻的裂缝,善莫大焉。
很多人质疑离婚考卷干涉了婚姻自由,其实,离婚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当事人自己手中。填不填写考卷,纯属自愿,就算答了考卷,未必就不离婚。截止到5月22日,共有三对夫妻在东海县民政局填写了考卷,最终还是都选择了离婚。
事实上,“离婚考卷”并非东海县民政局的首创,四川宜宾、陕西西安等地早已进行过类似探索。此外,北京一些法院设立了离婚调解室,广州推行了离婚预约登记制度,都是希望通过事前的干预,发挥劝解、修复婚姻的作用。如果通过一张考卷的介入,能让夫妻二人正视自己的婚姻,反思自己的过失,在宽容中形成共识,或许可以让很多家庭重新找到幸福之路。而这便是离婚考卷的意义所在。 杨 丽
乙方
离婚考卷, 好心也会办坏事
东海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近日推出的“离婚考卷”引发热议。通过考试为当事人做婚姻调解是否值得鼓励?从工作职责、婚姻观念和社会影响三方面来看,这个看似有温度的工作创新难逃“好心办坏事”的怪圈。
《婚姻法》中明确规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查明感情破裂、进行调解工作是人民法院审理单方起诉离婚时的既定程序。即使要出调查问卷,也应着重考察当事双方的自愿性和子女财产问题的处理情况。反观“离婚试卷”,通篇未提及这两个问题,而是纠结在“纪念日”等鸡毛蒜皮的琐事上。对法律赋予的职责不闻不问,却热衷于居委会大妈的角色扮演,难怪有批评者指出这是“强行加戏”、“政绩冲动”。
现代婚姻观念,早已跳脱出“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的传统认识。离婚率上升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不比勉强维持家庭关系造成的悲剧事件多。民政部门在工作开展中,如果还抱着“劝解离婚是工作成绩”的观念,就是在认知事物时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沉醉在角色错位的自我感动中,只会给离婚当事人带来尴尬与困扰。幸福的家庭相似,不幸的各有不同,不去深入调查研究当事双方真正的家庭生活,就没有劝解离婚的发言权。根据一张试题和评分都很主观的“离婚试卷”作为调解依据,近乎儿戏。
离婚要先考试,即便不是强制行为,徒增的说明解释也难免增加群众办事的时间成本。“离婚试卷”之所以在社会引发不适,源自人民群众担心盲目创新为百姓生活带来不便。如果今天鼓励民政部门在职责之外增加考试环节,可能明天就会有更多的职能部门出台各种五花八门的“考试”,打着为百姓好的旗号,让办事变成考试。相关部门只有把自己定义成服务员、店小二,而不是管理员、大家长,才能避免“好心办坏事”。 袁 媛
深呼吸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为什么提出乡村振兴?这本身就是值得很好研究和考虑的问题。因此,为什么要振兴乡村?乡村能不能振兴?应不应该振兴?提出这些问题都很正常。但是有一个基本事实,乡村和城市有着完全不同的功能。除了保障农产品的供给之外,还有生态屏障、生态保护,以及比城市承担更多的保护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问题等等。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不管对乡村振兴有什么样的看法,乡村的功能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发挥乡村的多种功能,和城市相得益彰,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现在的农民不仅仅满足于收入增长,而且衡量一个群体的生活水平,不能单纯考察收入指标。农民更多的需要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农民需要提高素质,需要提高对经济活动以及生存方式的选择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认真考虑的。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锡文
一评再评
从2014年下半年原环保部正式启动对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的约谈以来,4年间已有61个地方政府被约谈。被约谈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中央环保督察或其他专项督察发现问题较多且整改不力;二是年度或季度考核不达标或排名靠后;三是中央领导批示或新闻媒体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工人日报:约谈不空谈,环保才不难,只有提高约谈的“含金量”,让约谈不仅是一次面对面的沟通,还要有后续的切实整改;不仅是让地方“一把手”感到“丢面子”,还要让其感到有“丢帽子”的风险;不仅是针对一个地方在督促、施压,还要震慑更多存在类似问题的地方,才能保证其功效和能量得到最大发挥和释放。
再评:约谈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让各方自觉承担环保责任,履行环保义务,督促当事者加大工作力度,同时警示其他地方以此为鉴,查找不足,主动作为。通过约谈一个,推动一片工作,才是目标,所以约谈要加强针对性、典型性和权威性,应更注重“含金量”的提升。
一评再评
网络热词频出,最近又炒火一个——“积极废人”,专指那些热衷不断给自己树立目标,却鲜能圆满完成的人。帖子一出,惹得众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对号入座,直言“这说的不就是我吗?”“一天原谅自己800次的‘积极废人’在此。”
北京日报:“积极废人”,映照出的是今人在海量信息冲击下的被动与彷徨。光怪陆离的世界、浮华喧嚣的环境、越来越快的节奏,让专注成为了一种极度稀缺的品质。今天的年轻人,手中握有大量的资源和机会,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倾力打造“绿色通道”,帮助他们成长。但问题也恰恰在于,选择太多、可依赖的东西太多,反而破坏了人的主体性,使人丧失了全神贯注的能力。目标太多,投入太少;偷懒太多,执行太少……结果就是每一条外部飘来的信息,每一点外部环境的干扰,都像是一个强行插入的休止符,让手中的工作戛然而止,让心中的梦想永远停留在“做梦”阶段。
再评:成功永远不可能自己从屋顶上掉下来,撬动它的支点只能是专注。夸夸其谈的是纸上谈兵的废人,只有依靠强大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克服拖延与惰性,才能抵达梦想彼岸。
深呼吸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非常大的课题。这个问题早在20世纪后期就提出来了,我当时用了苏联的说法,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所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它的要点,其实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得增长的动力由资源的投入转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后来,这个问题逐渐明确起来。但问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个工作进行得并不是很顺利。随着库兹涅茨效应的结束,从资源配置结构的改变带来的全要素增长率的提高,逐渐下降,这个问题就变得越来越突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21世纪以来,根据我们的经验,怎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创造性破坏”也好,通过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也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通过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
瞭望者
互联网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正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据预测,2025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将占GDP比重达到22%以上。
什么是未来网络?打个比方,我们现在互联网像一条普通的马路,畅通也结实。不过,在普通马路上你肯定开不出高速公路的速度。但眼下渐渐有这样的需求,工业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后,对网络的可展开性、客观性、安全性、移动性,参与服务能力等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所以怎么在网络上随时方便地开出高速公路上的时速,就是我们研究未来网络在第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未来网络的远景是什么呢?它不仅仅是一条高速公路,而是“你需要什么网络我都可以通过软件形成”——它的未来应该与人工智能美妙牵手,更加优胜化、更加可定制化。
全球未来网络正在进入巨大的变革时代,我们国家从政府层面也非常重视。在此背景下,国家启动了未来网络实验设施CENI项目。CENI是我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布局建设的唯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控中心建在南京,并在北京、合肥、深圳建设3个运行管控分中心,将面向未来网络前沿科学问题,建设一个开放、易使用、可持续发展的大规模通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覆盖全国40个城市。
CENI的操纵系统我们叫CONS,下一步就是把全国组成一个大网,目前在全球还没有人尝试过。CENI项目将在40个城市建设133个边缘网络,用户可以利用该平台通过软件方式生成任何实验网络,如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CENI将主要针对运营商网络SDN平滑演进及部署实验验证、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实验验证等,另外它有自主学习能力,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优化学习实验验证等重难点领域攻克也是CENI的存在意义。目前,我们正通过数据的采集监控、数据分析、网络优化不断优化我们的这个大脑,优化我们的控制器和操作系统。
目前,这个成果已经借助联动A网在多座城市运行了半年多以上,我负责任地讲,我们研究的成果是全球最大的网络操作系统,不同于美国“局部的目标”,中国有更大的工程需要,中国的互联网规模需要大的操作系统,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体量最大,所以破解网络发展问题,必须要靠我们自己。
展望未来网络的下一步发展,主要是分布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和结合人工智能的应用。
工业互联网方面主要是边缘云,涉及的方面主要是解决工业互联网安全和实时控制问题、用户只需要一根网线即可拥有各种IT和网络服务、云计算平台与网络通信服务深度融合。此外在航天云制造、中国制造2025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主要服务的地区是扬子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大中小型企业。
另外,未来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网络安全面临较大威胁,我们下一步准备在人工智能方面,重点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眼下,美国MIT公司基于AI的网络攻击智能检测应用AI2,通过智能学习不断改进网络侦查策略,可以检测到85%的网络攻击,误判率是现有方案的1/5。
而中国也有自己的进步, CENI致力于建设一个先进、开放、灵活、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大规模通用试验设施。曾经在传统互联网领域,我国处于跟跑状态,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网络操作系统缺失曾是困扰我国的最大问题。但现在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设计的国产网络操作系统,已经完全做到了自主可控,且跟国际接轨,这一成果对我国网络安全意义重大。相信到2025年,在新的网络体系架构下,我国在未来网络的一些领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全球领跑。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锐 词
一些坚持对朋友圈每日更新的人,他们不仅仅热衷发朋友圈,所发布的内容还分门别类、花样百出,体现出专业的编辑水平。
锐 词
有一些机关干部,因为工作需要整天“蹲”办公室,过着家与单位“两点一线”的生活。由于长时间在机关工作,导致与基层接触变少,与社会“同步性”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