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推动全域创新!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综合实力“五连跳”
2021-10-28 10:38: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首批、江苏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初期,南京高新区坚持走“高”“新”之路,发展成为集研发创新、孵化创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为一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江苏省技术创新基地。

2017年5月,南京高新区的发展翻开新篇章,南京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整建制并入江北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管辖面积由过去的10平方公里扩展至386平方公里,至此,南京高新区和江北新区融合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飞速发展的五年,园区在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融合了社会事务、民生管理、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行政管理职能,实现了从“小而精”到“大而全”的迭代升级。

五年来,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高新区、国家级苏南自创区“四区叠加”的优势,凭借空间体量的扩容所带来的综合性功能优势,深入推动园区功能、产业发展、治理模式、城市建设、体制机制的“全域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实现了亮眼的“五连跳”。

厚植“四融”创新生态 创新策源地加速崛起

数据说话——

五年来,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累计集聚诺奖获得者2名、中外院士74名,科技顶尖专家、创新型企业家、高层次人才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273家增至目前的1247家;新型研发机构从2018年的22家增至目前的76家。

创新实践——

创新,是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最鲜明的气质和最显著的标识。5年来,新区围绕“自主创新先导区”这一国家赋予的首要战略定位,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初步形成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创新格局。

通过大力实施“创业江北”人才计划、深化与创新大国和关键小国的有效合作、建立全链条式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布局重大创新平台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促进人才、项目、资金等创新要素在新区快速集聚,曾经的发展“洼地”崛起为创新策源地。

推动新格局下的创新,新区正着力打造主体融通、要素融汇、文化融洽、全球融合的“四融”创新生态。目前,新区的一些典型做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构建“主体融通”新平台。开展双聘制改革,让人才能够同时服务于高校和企业,真正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开放共享的基因与细胞实验室,系统布局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集成电路设计、光电技术等一大批顶尖科创平台,重点推进EDA设计、创新药物研发等核心技术攻关突破。

打造“要素融汇”新枢纽。依托江北新区科学仪器共享服务联盟集聚成员单位40余家,推动大企业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仪器设备逾万台。打通政策供给壁垒,“政策罗盘”智能化服务平台正式启用,是全国首个依托大数据实现政策精准匹配的服务平台;

擦亮“文化融洽”新品牌。按照“产业有方向、创新有主体、孵化有生态、服务有品质”的建设标准,已建成6家121创新社区,努力在社区中率先打破资源分割、消除“创新孤岛”,让121创新社区成为不同思想、观点和智慧的交锋交融之地。目前,121创新社区建设模式已作为地方标准向全省复制推广。

形成“全球融合”新格局。新区与剑桥大学共同建设的南京科创中心,是该校建校800年来唯一在境外以学校冠名的科创中心,正逐步打造成为新区接轨世界创新的优秀典范;此外,新区还在美国波士顿、英国伦敦等国家和地区布局建设7家海外创新中心,吸引100多个国际化项目成功落地。

建设“两城一中心” 区域增长极作用凸显

数据说话——

五年来,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净增1500亿元,2020年全域GDP突破3000亿元;直管区GDP增速连续3年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以上,持续领跑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投等主要指标均实现翻番。

创新实践——

承担着国家级新区的使命,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江北新区以创新为发展战略,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从发展“4+2”产业体系聚焦到建设“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做减法”便是一种突破性的创新。

事实证明,求多不如求精。五年来,江北新区区域增长极的作用凸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培育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的“研创经济”,前瞻性提出打造“两城一中心”地标产业。在此过程中,新区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园区和平台强化服务创新,企业和人才聚焦科技创新,营造出最优的发展环境。

企业的快速集聚、产值的迅速增长以及产业链的日趋完备,都体现出新区打造地标产业的定力和潜力。“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均实现5倍以上超高速增长,产业“生长带”上的“创新森林”枝繁叶茂。

集成电路以台积电项目为龙头,聚焦IC设计、EDA等核心领域自主可控,集聚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近600家,形成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制造等完整产业链。2020年全产业链收入超500亿元,增长63%以上。

生命健康聚焦基因测序、精准医疗、创新药物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等方向,集聚企业超900家,成为新区首个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在产业竞争白热化的长三角地区走出地标产业发展的“新区样板”。

由于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江北新区以金融资产管理、VC/PE等产融结合为重点发展方向,打造长三角“新金融中心”,助力“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发展。目前,已集聚各类金融企业超900家,资本规模超过5000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南京市共有36家企业跻身“亿元融资俱乐部”,江北新区独占16家。

探索产城人融合发展 “江北新主城”跃然而生

数据说话——

五年来,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城建累计投资超1000亿元,新城形象逐步展现;民生累计投入超400亿元,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实现11条通道连接长江两岸,骨干快速路网基本成形,交通出行更加便捷。

创新实践——

区别于功能单一的普通高新区,五年来,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改变偏重产业发展、轻视城市建设的传统思路,不断探索产城人融合发展,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江北新主城”的建设从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图景。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单体地下空间工程,江北新区地下空间项目正是新区在城市建设上创新最生动的写照。

未来在中央商务区,地面上,城市新地标绿地国际金融中心高高耸立,囊括10个地块的“新金融中心”形成产业集聚;地面下,深埋着总建筑面积约为148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最深处直抵地下7层,集商业、交通大平层、城市综合管廊、地下车库以及4条地铁线路站厅于一身……地下空间项目的建设,集中体现了地上地下综合开发,海绵城市、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先进理念。

地下空间项目还在建设之中,预计项目一期2023年完工,而更多的重大项目已经或即将建成投用,新区市民中心、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一幢幢地标建筑拔地而起,不断刷新着“江北新主城”的颜值。

五年间,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通过城市建设、治理模式、体制机制的创新,产城人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交通路网的建设,生态景观的打造,学校、医院的落成,网格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这些都让新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有了大幅提升。

推动全域创新,让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交出了一份出色的“五年答卷”。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南京高新区(江北新区)正锚定新目标,奋进新征程,向着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阔步前行。(南京市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供稿)

标签:
责编:丁小玲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