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他在电波中“认识”黄继光邱少云——专访抗美援朝老战士、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上将
2020-09-28 07:0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与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开展“寻访抗美援朝老兵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寻访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听他们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的亲历、亲见、亲闻,让人肃然起敬;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尤其催人奋进。让我们一同向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致敬!

16岁参军,17岁赴朝参战,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上将的军旅生涯,从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作为机要译电员,他在一道道电波中“聆听”战争进程,从一份份电报中“认识”了一位位伟大的志愿军英模。

仓促出征,轰炸中认识战争残酷

1950年6月,朝鲜半岛战火突燃,10月烧到了鸭绿江边。正在江苏兴化中学读高中的少年方祖岐,在席卷全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声浪中,与许多同学一道报名参军。

两位来招兵的女同志问家里是否同意,方祖岐想了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家中兄弟姐妹都有,少了我一个没关系。”其实方祖岐是瞒着家里报名的,直到部队开拔前,才写信告诉家里,“家里当然不希望我去,姐姐妹妹来部队撵我,那时我已经走了。”

1951年7月,方祖岐随部队乘火车到达东北。上过一年高中的方祖岐由于文化水平较高,被编入东北军区司令部机要训练大队,接受10个月训练后,1952年6月25日随坦克3师从丹东赴朝。

通过急造公路桥进入朝鲜半岛,鸭绿江两边是两个世界。“对面是一片残垣断壁,连首都平壤都找不到一栋好房子;难民一群一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方祖岐说,当时要求不能饿死一个老百姓,我军拿出军粮沿途救济群众。“看到这样的场景,还需要动员吗?敌人的罪行和人民的期望就是最好的参战动员!”方祖岐说,看到这些情景,很自然就萌生了保卫朝鲜人民、保卫祖国人民,在战斗中检验自己的念头。

战斗很快就来了。朝鲜战场没有前后方,占据空中优势的敌军不停绞杀后勤线上的每一个移动目标。车队突破大同江封锁线时是夜间,被志愿军战士蔑称为“黑老鸦”的美军B-26轰炸机机群临空投弹。我军防空哨及时鸣枪报警,但车队行进路线还是被炸成一片火海。待敌机飞走后车队继续前进,初历战火的方祖岐并不知道有多少伤亡,但后来听说前车一位军务参谋“不见了”。

70年过去,上甘岭标高一口报出

在朝鲜新幕苍阳洞,方祖岐担负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对志愿军司令部的密码通信任务。“我虽是副排级机要译电员,是个新兵,但掌握全局。”方老说,这个位置要接收大量信息,特别是志愿军司令部每日下发给指挥员的“战况简报”,让他虽不参加指挥决策,却知道决策结果;虽不直接冲锋陷阵,却了解作战过程。

也正是因此,驻地在深山老林,方祖岐却能知半岛战局发展。机要作业室里挂有一幅五万分之一朝鲜地图,供翻译电报时随时对照。1952年10月,一个叫“上甘岭”的地名,越来越频繁出现在方祖岐经手的电报里。

10月12日,反击391高地的战斗中,战士邱少云在潜伏中经受烈火焚身纹丝不动,直至牺牲;

10月14日,坚守597.9高地2号阵地的排长孙占元,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10月20日,反击597.9高地零号阵地中,通信员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为部队前进打开通路;

……

不到10天里,方祖岐译出的战报中,接连出现多位后来光耀国史、军史的伟大名字,“每天战况简报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一线指战员写下血书、决心书、请战书,争当突击排、敢死队。他们是争着去牺牲!”

如今70年过去,597.9和537.7,上甘岭这两座山峰的标高方老还是一口报出,“战争的惨烈和英雄的形象永远在我心中。人们说我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最最最可爱的人。”

国内则踊跃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全国各地学校还掀起了给最可爱的人写信的热潮。“我老伴当年还是学生,没少写慰问信。”方祖岐说,祖国人民还不断来人到前线慰问,为志愿军捐过一架飞机的豫剧名家常香玉就曾到装甲兵指挥所慰问演出。演出在译电室掩体附近的小礼堂,方祖岐记得那天有译电任务,完成后演出已经开始,他赶上了听常香玉清唱《穆桂英挂帅》。

停战后才洗上了澡

志愿军的敢于牺牲、敢于胜利,后方的全力支援和中朝的并肩奋战,让敌人不得不老实坐到谈判桌前,最终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1953年7月27日晚,方祖岐作为译电员收到了由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签发的停战命令,也成了装甲兵部队第一个看到这道命令的人。“那天译电时因为太激动,我的手一直在颤抖。为尽快把电报送到司令员和政委手里,我急匆匆从译电室山头跑向办报室山头。晚上林子里一片漆黑,脚下杂草丛生,我连摔了几个跟头才送到。”67年后回忆那晚的情景,方老记忆犹新。

停战后,方祖岐才洗上了一年多来的第一次澡。在朝鲜的日子很艰苦,吃的是黄花菜汤、高粱米饭,住的是简陋掩体,水要从山下挑上来。停战那天,大家轮流去领水擦身,方祖岐才算洗了个澡。

以战地艰苦生活为题,乐观的方祖岐当时写了首诗:“深山碧浪中,寸草亦藏虫。酷暑封群垒,高温罩夜空。小心荆绊脚,不觉地摩胸。笔底灯光照,怀中热血冲。艰难停战令,壮烈赞豪雄。仰望今宵月,思乡情更浓。”

年轻时的参战经历特别是牺牲的战友,方祖岐一直未曾忘记。在东北工作期间,每逢春节、清明节他都要去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送花圈。当年从电波中译出的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光辉姓名,如今镌刻在陵园里一块块墓碑上。

去年3月,方祖岐去泰兴凭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我把杨根思看作同乡,他的家乡杨货郎店离我家只有50公里地,如今改名叫了根思乡。”烈士事迹陈列室里,方祖岐在杨根思立下的“三个不相信”誓言前伫立了很久。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在那块展板前站了很久。”方祖岐说,习近平主席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专门提到了“三个不相信”,这说明“三个不相信”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代表了人民军队的钢铁意志,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去面对,我们需要用‘三个不相信’精神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本报记者 陈月飞

标签:方祖岐;战争;出征
责编:吕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