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穿越光与电、融合网与端的创新,这是书写媒体融合发展时代华章的变革,这是见证“虎踞龙盘今胜昔”的收获之旅!
在“数”与“云”扑面而来的今天,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壮大主流阵地影响力,引领主流思想舆论,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时代赋予媒体人的历史使命。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吹响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冲锋号”。
观念引领发展,决心推动实践。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以下简称新华报业)牢记“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的初心和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辩证法,强化互联网思维,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跨界发展、创新发展、共生发展,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经营业绩逆势高扬,奏响了融合发展的时代强音。
报业寒冬中的一园春色
《新华日报》创刊于1938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全国性政治机关报;2001年9月,新华报业成立传媒集团。近三年来,在以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集团董事长双传学为“班长”的新领导班子带领下,新华报业赓续红色基因,纵深融合发展,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新华现象”,成为报业寒冬中的一园春色。
一是构建全媒体现代传播体系,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目前,新华报业拥有14张报纸、8份刊物、14个新闻网站、8个移动客户端、1份手机报、109个微媒体账号,以及30余家参股和控股公司,形成了以《新华日报》为核心的党报集群,以“交汇点新闻”“紫牛新闻”“新江苏”等客户端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集群,以“北京西路瞭望”“理论之光”“江东观潮”“江苏1号”等为代表的微信公众号矩阵,以中国江苏网、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网等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为代表的网络集群,以《江苏法制报》《乡村干部报》等为代表的专业报集群,构建起党报求“深”、客户端求“快”、网站求“全”、全媒体求“融”的现代传播格局,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进一步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二是新闻舆论“四力”大幅度提升。2019年,新华报业每天全媒体平均阅读量高达1.1亿次,获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稿件达152篇,占江苏省全网推送作品的42.4%。在2019年第29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新华报业共有9件作品获奖,继第28届中国新闻奖取得好成绩后,获奖总数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省级媒体第一方阵。
三是经营收入和利润逆势高扬,报纸发行量逆势增长。新华报业2019年实现利润总额3.6亿元,在上年同比增长47%的基础上,同比再增长76%,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2020年度《新华日报》发行也创历史新高,突破47万份,《乡村干部报》全国发行量超过60万份。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包括都市报在内的所有板块全部盈利。
四是新华报业品牌价值更加突出。新华日报连续五年入选“世界媒体500强”,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再次双双入选“亚洲品牌500强”。在“2018-2019中国传媒经营价值百强榜”中,新华日报位列“全国省级日报十强”第二名,扬子晚报获“全国晚报二十强”第一名,“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扬眼”客户端跻身新媒体客户端类三十强。
在全国报业营收、发行仍在严重下滑、寒流未退,美誉度受损的背景下,新华报业仍是“傲雪凌霜报春来”,为全国媒体纵深推进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新型主流传媒集团提供了“新华现象”和“新华经验”。
“新华现象”背后的新华实践
新华报业取得的成就,是近年来坚持“创新、融合、跨界、共生”的发展理念并强力付诸实践的结果,支撑“新华现象”的是不断创新的“新华实践”。
第一,强化精品思维,生产高质量内容。
精品思维,是以打造精品、追求卓越的理念,精准定位、精细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做强做优产品服务,超越用户预期,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
坚持高举旗帜,“红”到出色。党媒姓党,新华报业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努力将党媒的属性发挥到极致,把讲政治讲导向贯穿到报网端微屏各媒体,体现到每个页面、每篇稿件、每帧图像,把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占领舆论传播主阵地。新华报业在拳头产品《新华日报》上狠下功夫,做精做强,推出内容精彩、形式活泼并有时尚感的六大周刊:“思想红”“经济橙”“文艺紫”“科技蓝”“人文青”“智库绿”,以有温度、有品质、有筋骨的内容生产,以周刊方阵的“深阅读”,强化党报思想标识度、人文能见度、品牌美誉度,《思想周刊》成为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展览中的唯一省报版面。构建了以“辛苏”“苏言”为龙头的评论矩阵,最大程度提升受众思想获得感,为用户构筑一方有意思、有意义的精神家园,为党政干部提供思想加油站。“我们的五星红旗”大型融媒体行动被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评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合报道十大创新案例(地方媒体)”,中宣部《每日要情》刊文肯定,系列产品获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
坚持精品立报,“精”到卓越。新华报业坚持以“精品立报”牵引内容生产全流程,坚持“凡重大报道必创新”。精心策划的“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历时70天,行程超5000公里,和全省13位设区市市委书记面对面深度互动,报网端微全媒体立体传播,全景展示13个设区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担当新作为,受到了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批示肯定。
紧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线,策划推出“重走渡江路”“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追寻共和国精神江苏谱系”等系列大型全媒体采访报道,围绕贯彻省委全会精神组织策划的“厅局长访谈”和“县市区调研行”系列报道,引起热烈反响。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截至目前,集团旗下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中国江苏网、“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等报网端微各平台先后推出180多个专题、专栏和系列报道,总计发布战“疫”报道9万余条,其中原创报道超过二分之一(5万多条),日均阅读总量超过1.8亿。集团共有200多篇原创报道被全网推送;500余篇原创报道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其中首页推荐120多篇。推出“抗疫斗争的江苏实践”系列报道,产生了广泛影响。集团抗疫宣传报道规模前所未有、创新力度前所未有、传播效果前所未有。
坚持融合发展,“融”出深度。集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新要求,同步建设、同频发力,把最核心的生产力放到最活跃的互联网生产线上,全媒体指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后,形成内容生产“策、采、编、发、传、控、馈”完整闭环。
目前,新华日报办报定位进一步优化清晰,正在积极推进新一轮改版;“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完成4.0版本迭代,下载用户总数超过2100万,日活用户同比增长20%;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超千万级传播量的原创融媒体作品达30余篇,“紫牛新闻”客户端升级至3.0版本,用户突破800万;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代运维的“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注册数居全国第二,集团大量全媒体产品被江苏学习平台采用,全国平台用稿数、浏览量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习语常听》《红色宣讲映初心》等系列产品策划获中宣部表扬,成为全省学习新思想的权威平台。“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全媒体行动网络专题流量还突破千万PV,在36所高校近30万青年学生中掀起“马克思主义旋风”。
新华报业新修订全媒体考核办法,形成更加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考核机制,突出移动产品在考核中的占比,用“一把尺子”破解新旧媒体考核“两张皮”问题。推出融媒体创新工作室机制,培育新华书房、昆虫记等一批特色工作室,“苏小+”动漫群像、“新时代少年说”、“E起学习”、抗击“利奇马”台风等融媒体创新产品接连不断。
第二,强化迭代思维,精准赋能产品创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迭代必然是优势基因的放大、劣势基因的淘汰,媒体融合应该是传统媒体优势与新型媒体优势的叠加及其劣势的消除,是用新的传播技术和机制来完成传统主流媒体的迭代。
敏锐追踪新技术迭代。眼下,新媒体呈爆发式增长,媒体融合逐步深化,对主流媒体而言,技术创新已成为媒体融合的驱动力。新华报业扎实筑牢基础技术平台,架梁立柱,夯基累土,形成了“一网、一云、一中心”的基础平台。
“一网”就是以河西总部为中心的,由万兆核心主干网络、专线城域网、虚拟专线组成的快速网络交换体系。
“一云”就是交汇云,通过对集团网络、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的云化升级,形成“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云平台,实现了集团业务系统80%云化,既满足了内部重要数据的安全要求,又能支持对外发布的高并发、快速弹性扩展的要求。
“一中心”就是全媒体指挥中心,2018年,新华报业投入9000多万元打造全国领先的全媒体指挥中心,形成内容生产的“策、采、编、发、传、控、馈”完整闭环,实现全媒体、全流程、全要素统一整理,为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石。全媒体指挥中心打造了融媒生产、智媒拓展、指挥管理三大媒体业务平台。项目按照“四全媒体”的要求,落实“移动优先”“全集团、全功能、全要素”“实用好用”的建设理念,引入了移动采编、大数据、H5内容生产、机器人写稿、智能语音、智能检校、视频直播点播、VR/AR等新技术,集成了自动化办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等系统,实现了“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在国内媒体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新华报业与中国移动江苏分公司携手打造江苏首个5G融媒体实验室,筹建“AI智能媒体实验室”,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场景,加快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调研,推动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站上5G新风口;同时,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围绕国家级融媒体产业孵化器开展合作。
此外,与武汉烽火普天科技公司强强联合,成立新华烽火数据技术公司,打造新华传媒云智库平台,推出“蜂鸟”大数据舆情服务等产品,在政务战略传播、品牌形象管理、金融数据分析等方面联手服务更多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
目前,新华报业旗下的《江苏经济报》“VR新闻编辑系统”已实现对外销售,形成从拍摄培训、设备销售、新闻编辑系统到新闻内容分发完整产业链。
精准赋能新产品创意。新华报业紧跟创新迭代步伐,强化短视频直播生产能力,打造更多现象级爆款产品,其中“正能量”系列产品,包括建军节、国庆节和烈士纪念日H5和视频,中央网信办多次全网推送。集团推出融媒体创新工作室机制,《习近平点赞的古代人物》《百年苏商》等原创现象级爆款产品层出不穷。集团全媒体平均每天阅读量达1.1亿次。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报业推出的“走进新时代、共植希望树”,展现迭代思维精准赋能创意。这个新媒体交互产品,以符合新媒体传播的视频图文方式呈现,让重磅会议消息、代表委员的采访内容等成为可以嵌入的“上树”内容产品。“希望树”每天随着内容的增加蓬勃生长,用户点赞“小太阳”更会给它的生长不断输入新能量。随着全国两会的报道进程,“希望树”最终形成了一个长达3米的长图,集成了74件可视化新闻产品,被誉为“看会神器”。这件作品用可视化和互动的形式来展现丰富的报道内容,结合了养成类手机游戏的产品逻辑,赢得大量用户的点赞留言,全网传播总流量超过4000万。
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系列报道中,新华报业通过短视频、H5、3D虚拟展厅等烹饪了精彩的“新闻盛宴”,让广大用户喜欢看、主动转、真心赞。
此外,集团策划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相关活动涵盖了微朗读、辩论赛以及线下形式多样的沙龙展演,这个专题用翻屏的界面设计,通过图文、音视频、动漫、H5等多种形态呈现,有较强的交互性、可读性、观赏性,让党的创新理论变得“活”起来、“动”起来,突破了传统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强化跨界思维,打造泛媒体产业圈。
近年来,新华报业将跨界融合作为改革发展的新“蓝海”,聚力打造“传媒+”泛媒体产业圈,以更大视野、更大格局,在更高层次上推进融合发展、转型发展,以更有力的保障、更稳健的步伐加快建设新时代一流传媒集团。
深耕“传媒+政务”。“交汇点新闻”设立“政务”版块,将江苏省各级政务发布微媒体“一网打尽”。其中,直播频道打出“江苏省新闻发布厅”的牌子,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这里就一些重大政策措施进行权威解读。发布厅外还设有“聊天室”,用户可以在收看新闻发布会的同时,发表自己意见。中国江苏网则开拓代运维市场,负责运维的党务政务网站达144家,成为省内党政网群第一平台。扬子晚报还与江苏省有关部门合作共建“江苏政务服务”平台。
推进“传媒+企业”。新华报业先后与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南钢公司、中石化江苏分公司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其中,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非金融国有资产经营平台,新华报业与其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达2.68亿元的江苏交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授权统一开发经营江苏省内高速公路各类广告资源,并将新华报业旗下的报、网、端、屏与“江苏交通控股”的点、线、屏媒体资源融合,开发“交通+传媒”的创新媒体产业,在聚合基础上形成复合优势,实现更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8年,江苏交通文化传媒公司仅高速公路50%广告投放的3年经营权网上竞价成交就达4.1亿元。
拓展“传媒+智库”。创建江苏省内首家主流媒体高端智库“新华传媒智库”,探索“智库传媒化”与“传媒智库化”,汇聚国内外诸多领域的领军企业、行业翘楚和权威学者,并倡导记者学者同向同行,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智库服务,“以库聚智”“以报传智”,实现价值增值。
提升“传媒+活动”。2019年,新华报业承办了150多场活动,推出新华高峰会、南京跨年诗会、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新生代企业家嘉年华、扬子江工商峰会、2019江苏品牌发展峰会、南京创新周、江岛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淮安中国国际食博会、乡村振兴百镇论坛等系列大型活动,产业化纵深发展趋势明显。
探索“传媒+公益”。2018年,“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精心打造了公益智库课堂“交汇点公开课”,在公开课的讲习教授中,仅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就有40多位。用户只要登录“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或扫描相关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观看公开课的同步直播,目前累计点击观看人次近1亿。
第四,强化人才思维,打造有战斗力团队。
新华报业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集团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不断创新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打造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在全国媒体大幅度裁减人员的背景下,集团近三年引进人才287人,目前集团“80后”“90后”员工占总人数一半。集团从去年开始加大年轻员工培训力度,今年在非常时期创新培训方式,已举办了7场培训。集团还开展名师带徒结对活动,强化优良传统和业务的传帮带。
二是加强干部的选拔培养。集团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实施“789”青年干部培养计划的意见》,健全了年轻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同时加大干部岗位交流力度,打破体制壁垒,建设人才能力复合的“立交桥”,开启岗位交流的“旋转门”,建立职称职务晋级新机制,健全荣誉表彰新措施,科学制定采编和经营考核新办法,让每位员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是设定“队伍加强年”。集团将2019年定为“队伍加强年”以提升“四力”为抓手,以“队伍加强年”为主线,继续紧抓队伍建设。全年共选用处级干部27名,选用科级干部46名,干部队伍年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省委巡视检查中,也对集团选人用人工作给予较高评价。
让“新华之光”恒久闪耀
在新华报业采访时,双传学社长兴致勃勃地向我们勾画了集团未来发展规划,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一”是聚焦“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这个奋斗目标;“二”是加快“内容生产、技术迭代”双轮驱动;“三”是明确“强导向、强队伍、强品牌”三大路径;“四”是坚持“共生、跨界、融合、创新”四大理念;“五”是实施“精品生产、精细管理、精心服务、精准营销、精英人才”五大工程。具体来说要做到“五抓五强”。
一是紧抓导向强内容。坚持严字当头,完善运行机制,把宣传纪律挺在前面,把“三审三校”制度落到实处,编制好拒错防偏的舆论“天网”。将政治家办报、办端、办网的要求,具体到每一项报道之中,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着眼“决胜全面高水平小康”这一创精品、创新品的重要机遇,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含金量,强化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讲好江苏改革发展的好故事,传播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好声音,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二是抢抓融合强传播。瞄准5G新技术,建设新华融媒体产品研发中心,通过智能编辑、虚拟场景、数据云应用等实现内容制作的高、精、快、深、广,实现传媒+拓展的多元技术链接。进一步完善全媒体指挥中心功能,完善融合运作机制和全媒体配套考核,更好推动各媒体协同化运作、一体化发展。加快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江苏平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新江苏”客户端建设力度,打造技术领先、内容独到的移动媒体集群。
三是狠抓发展强实力。重点推进新媒体上市、江宁谷里数字印刷出版云平台建设和苏州印务基地转型发展。在江宁谷里建设中国近代报刊博物馆,形成“数字印刷+红色旅游”的文化产业新格局。放大集团优质资源,进军会展策划产业。在全面完成地方分社挂牌基础上,建设全媒体地方分中心,推动分社提档升级,围绕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智能制造等时代热点,为地方经济发展赋能。
四是重抓机制强管理。继续深化“两效统一”的二级单位考核办法,根据单位性质不同确定考核权重,做到考核结果与工资总额和班子薪酬水平挂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经营性单位公司化改革,在全集团推行全成本核算制度。积极推行员工薪酬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以岗定薪、以责定薪为主,以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
五是实抓人才强队伍。着眼提升“四力”,重点抓好“四工程一活动”,即新华英才211工程、名师带徒工程、创新实验场工程、创业创新工程和业务大练兵、岗位大比武活动,培养一批复合型、专家型人才,为新闻宣传和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本文刊发于《传媒》2020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