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是指由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又称复合运输。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江苏省进一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构建全省多式联运体系,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地方发展多式联运意愿强烈
苏州是国际知名的制造业基地,重要的国际、国内货物集散地,运输需求旺盛,许多货物要从太仓港进出。去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居全省港口第一,力争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00万标箱。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太仓港有着发展多式联运的潜力和强烈需求。
太仓港港务集团参与申报的“打造苏南地区网络运营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项目”,目前入选全国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敏勇介绍,“苏南公铁水”项目将整合公铁水各方优质运输资源,充分发挥各参与单位的货源组织优势,不仅有益于苏南地区销售商与物流公司资源整合,也有助于巩固苏州集装箱多式联运核心枢纽地位,形成辐射苏南地区、扬子江城市群,衔接上海洋山港,面向欧美、日韩、东南亚的区域集装箱多式联运核心。
将更多中长距离公路货运转向铁路和水运,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据综合测算,目前我国多式联运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约0.9个百分点,节约成本支出1000亿元左右。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太仓境内尚无铁路通车,一些货物由太仓港经公路运输到苏州火车西站,通过火车发往欧洲,铁水联运方式效率偏低。
“2030年太仓港铁水联运年需求量将达1800万吨,迫切需要加快构建铁公水综合立体型港口对外集疏运交通网络。”太仓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运输分管负责人陈艇表示,下一步在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建设的同时,将开工建设太仓港港口支线铁路等一批工程。
全省发展多式联运空间巨大
去年,全省水路货运量8.8亿吨,占全社会货运总量比重达37.7%;铁路货运量6007万吨,比重进一步提高,占全社会货运总量比重约2.6%。铁水联运保持高速增长,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速接近15%。对此,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教授陈为忠分析认为,我省多式联运特别是铁水联运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我省交通运输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表示,核心原因在于公铁水空等运输方式还没有真正由竞争走向协同、由独立发展走向综合发展。
“江苏铁路运量占全省货运量不足3%,加快港口与铁路联运,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水运资源优势将得到更充分发挥。”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善说,随着徐连、连淮扬镇、苏南沿江等一批客运铁路的建设,新长、宁启等铁路的货运能力将进一步释放,铁路货物运输也将进一步增长。
“多式联运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发展需要上下、内外、前后等多重推动。”苏交科集团轨道院规划所所长刘洋说,在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多式联运物流单元、运载单元、运输工具等组成的运输装备标准体系,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间、干线支线间货物高效转换的基础上,还要以运输政策、市场机制引导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 “公转水”,实现能转、可转、转好。
出实招全面优化运输结构
我省提出加快构建全省多式联运体系,到2020年,初步形成现代多式联运体系架构,力争江海河联运承担沿江港口70%以上的货物集散,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降至14%以下。
发展多式联运,首先是保障联运设施。我省将优化联运通道枢纽布局,有序推进省内沿东陇海、沿长江、沿海、沿沪宁线、沿运河五大物流通道建设,形成江苏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集聚区和淮海经济区连徐多式联运集聚带;有序推进连接内陆和新亚欧陆海国际联运通道建设,引导相关设施和企业集聚发展。力争实现综合货运枢纽覆盖所有设区市、铁路全面通达国家主要港口、高快速公路直通年吞吐量超过百万标箱的集装箱核心港区。
专家表示,除基础设施衔接,发展多式联运还需破解运输装备缺乏标准化、信息资源交互共享不足等系列问题。我省将构建由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组成的促进多式联运发展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规划、标准、政策等事项。推动不同行业、运输方式、企业间服务规则衔接,搭建江苏多式联运公共信息资源平台。 记者 梅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