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新华时论|为决策装一道“安全阀”
2019-01-07 06: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庆传  
1
听新闻

  为加强犬类管理,有的地方规定,在城区范围内7:00至22:00一律禁止遛狗,有的地方明确,市民养犬必须给犬安装芯片;为有效“移风易俗”,有的地方规定市民再婚或复婚不得举办酒席,有的地方出台“离婚限号”办法……

  一项决策实施,引发很大的负面效果,舆论和群众议论纷纷,最终决策不得不撤回,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近期发生的一些新闻告诉我们,公共决策,不能没有“安全阀”。

  市民养犬需办理什么手续、应遵守哪些规定,这项公共政策出台前,应发动公众进行讨论、认真听取各方意见。7:00至22:00禁止遛狗,意味着整个白天都得让狗窝在家里,这一规定是否合理?给狗装上芯片,此举可操作性如何?成本高不高?如果事先不进行摸底排查、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出台的政策就可能存在“先天不足”,留下隐患。

  公共政策事关公共利益,制定过程须严肃认真、深入调研、力求科学。有的地方制定公共政策时程序规范、讨论充分,一般要通过人大立法,执行起来也相对高效。但也有些地方出台政策时有失严格、严肃、严谨,既没有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又缺乏必要的论证和合法性审查,导致一些政策出台后或公权侵害私权、或与上位法相抵触、或与更高更广层面的政策相违背,结果引发争议、受到批评,有的甚至不得不草草收场,朝令夕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也是最危险的失误,出台政策一定要慎之又慎,应在头脑里、制度上设置“安全阀”,以有力而有效的“安全检查”保障政策出台安全无虞。

  其实,重大决策出台前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安全性评估、合法性审查,要经过专家咨询、征求公众意见等必要程序,这早已有规定。之所以仍不时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公共决策,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认识不到位,有的甚至压根就没有“安全阀”意识,作决策依然停留在“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状态;二是“安全阀”沦为摆设,有的单位和部门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把得准”、不会出问题,没有必要那么麻烦、走那么多程序,把设置“安全阀”变成走过场、搞形式。事实上,可行性论证、安全性评估、合法性审查,是公共决策最强“安全阀”,不能可有可无,更不能时有时无。为决策装一道“安全阀”,在政策推出之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认真听取专家的咨询建议,严格开展安全性评估、合法性审查,应该成为一道“必答题”、一个必须走的程序。筑牢“安全阀”,才能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安全性。

  值得指出的是,给公共决策出台装一道“安全阀”,实际上也是对决策者的有效保护。朝令夕改、言而无信,当然损害政府公信力,而决策者往往也难逃问责。从这个角度来说,积极主动地为决策出台装上一道“安全阀”,既是对公众负责,也是对决策者负责。

标签:安全阀;公共决策;合法性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