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十县十镇十村十企调研行】海澜:“内外兼修”创新实业之道
2019-01-07 06: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马 薇  
1
听新闻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国内服装领军企业海澜集团迎来“三十而立”。从30年前仅有18名员工的乡镇毛纺厂,到如今的千亿级国际服装集团,海澜的崛起,折射服装行业“中国制造”从异军突起到逐鹿世界的壮丽时代。

  2018年12月18日,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开江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海澜集团有限公司被授予“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称号。

  两代人坚守“实业”不动摇

  不久前,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海澜集团以108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50位,实现无锡地区千亿级企业的首次突破。对于成立30年的海澜集团来说,千亿级里程碑意义非凡;对于30岁的海澜集团总裁周立宸而言,他接班一年多来的成绩单上,增添极为亮眼的一笔。

  1988年,28岁的小镇青年周建平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拿出开照相馆攒下的30万元个人存款,在江阴新桥镇租了10多间空房,带领18名工人,创办海澜集团的前身——江阴市新桥第三毛纺厂。

  2017年2月8日,28岁的周立宸接过父亲周建平手中沉甸甸的接力棒,担任海澜集团新总裁,带领海澜再出发。接班一年多以来,他运用RFID芯片管理技术,打造仓储物流大数据中心,优化供应链体系;他升级海澜之家男装品牌的品牌定位,推动单一品牌向多品牌联动扩展;他创建“澜韵社联”内部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梯队建设。

  “父亲和我,就像是拧在一起的两股绳,坚守‘质’造的信念和聚焦主业的用力方向始终不变。” 周立宸说,海澜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不断否定自我,永远追求卓越”的海澜精神。在粗纺产品卖得红火之际,果断淘汰粗纺,上马精纺;在精纺生产渐成规模时,未雨绸缪将面料向下游服装产业延伸,创立职业服装品牌“圣凯诺”;在产品经营风生水起之际,资本经营又先人一步,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如今,正值“壮年”的海澜已拥有7个品牌、200座工厂、6000家门店,年销售额超1000亿元。

  将生产环节外包出去

  海澜之家在全国拥有6000多家门店,然而,支撑如此庞大营销网络的海澜之家总部,却没有一家制衣工厂,没有一套制衣设备,也看不见一名制衣工人。

  当不少纺织服装企业还在忙着给洋品牌代工时,海澜就已意识到,一旦没了“老外”订单,可能就意味着关门。2002年,周建平在国内率先创办海澜之家连锁门店,开启海澜经营模式的重大转型。到2017年,海澜之家卖出的服装超过1亿件,平均每7个中国男人就有1个身上穿着“海澜之家”服装。

  海澜之家的诞生,改变传统纺织服装企业“新增用地-建造厂房-增加员工-扩大生产”的经营道路,通过创新模式、搭建平台,将生产环节全部外包出去,只将微笑曲线两端的“设计”和“营销”抓在手中。今天,海澜之家聚集国内200多家服装生产商的优质产能资源为己所用,海澜集团也从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转型为现代服务型企业。

  中国最大的服装企业看不到人头攒动的传统制衣工厂,却可看到机械臂挥舞的现代智能物流仓储。2013年,海澜投资16亿元建设的高位智能仓储系统竣工投用。基于先进的物联网技术,24栋智能库房,全年周转量超4亿件;8000万件仓储货品中的任何一件,从查询、定位、出库到进入物流程序,只需30秒;十几名工人每天可完成1000家门店的配送,每周可保证4000多家门店自动化配送货品两次;大数据精准匹配后台研发和配送,每件衣服吊牌里植入的RFID芯片,让销售人员能迅速找到全国仅存的最后1件T恤……

  “外转造型”,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重新整合产业链资源;“内转基因”,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和管理机制,提升企业文化。30年来,海澜以“内外兼修”的转型之道,成功走出一条“一产的人,做二产的事,挣三产的钱”的乡镇工业创新之路。

  企业转型人才先行

  “不断创新求变,是海澜30年转型发展的秘诀。而企业转型,首先是人才转型。”来自安徽的大学生江南,是海澜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合办的首届MBA工商管理硕士培训班学员。从2000年开始,这个培训班共举办六期,为海澜培养数百名优秀管理人才。江南,就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今天的海澜集团副总裁。

  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董事长周建平曾形象地说:海澜既要培养使用本地“永久牌”,又要储备外来“飞鸽牌”,最终打造成海澜的“凤凰牌”。2010年起,海澜集团投入巨资,实施“凤凰人才培训计划”,前后6年,分别从国内985、211高校引进优秀硕士生和本科生近600人。

  海澜创立以来,在人才上的投入累计已超16亿元。30年实施“换领计划”,海澜“白领”与“蓝领”的比例由原来的15:85调整到50:50,年薪百万以上的“金领”超1000人。

  如今,海澜员工中,来自外省市的占70%-80%,他们大多数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年轻人。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一系列善待员工的政策,让这些年轻人在海澜“工作并快乐着”。

  海澜最新打造的文旅“爆款”飞马水城,也成了海澜为人才构筑的“栖心”之所。行走在洋溢着浓浓欧洲风情的飞马水城文化园,创新、时尚、国际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倍感温馨。 记者 马 薇

标签:海澜;坚守;实业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