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我苏40年·见证丨感慨:从抢购肥肉到食不厌精
2018-12-15 07:3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宋晓华  
1
听新闻

  17岁进溧阳供销社上班,在柜台卖食品,如今经营着句容最大的农产品销售中心,55岁的吕素琴既有企业家的干练,也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卖了大半辈子吃的,要说食品的变迁,哈哈,我最有发言权。”

  在句容“茅山人家”的旗舰店,记者见到了吕素琴。“我进供销社时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供销社包揽流通渠道,供销社卖啥,老百姓吃啥。”吕素琴沉浸在回忆里,“供销社的糕坊里一年四季都在做点心,端午节的时候做绿豆糕,中秋的时候做月饼,火腿月饼一毛五一块,豆沙月饼八分一块。常年卖的有桃酥,一卷卷卖,里面用红颜色的纸包上,过了一晚上,那个油会渗透出来,一毛钱一卷,大概有十块桃酥。”

  “还有糯米糕、京果、牛鼻子、雪饼,都是自己做的。那时的雪饼跟现在有名的旺旺雪饼不一样,上面洒了一层白糖。还有一种动物饼干,做成鸡、狗、兔各种形状,酥酥的,脆脆的,小孩特别喜欢。硬糖果,一分钱一块,不是我们自己生产,是从厂里批发来的。”她说,那时镇里村里都有代销店,每天都有各个代销店的人上午挑个空箩到供销社来,把糕坊做的点心挑回去卖。

  那时大家都不富裕,小孩没有零花钱,偶尔捡些废铜烂铁卖得一两毛小钱,来换几颗糖。每天都有小孩跑到店里来,眼睛直勾勾盯着各种吃的,然后某一天,孩子的父母终于大方一回,给孩子买上一卷桃酥、一块雪饼,孩子的眼睛立马放光。她笑称,那时自己也还是个孩子,看着这些美食,也忍不住天天流口水。

  肉在哪里卖?供销社食品公司。排队买肉,那是当时的盛况。“肉不是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要凭肉票。经常天没亮,就有人在门口排队了,大家都高举着肉票,还嫌自己胳膊不够长,身子一个劲往前倾,生怕肉不够少了自己那份。”吕素琴特别提到说,那时大家都不要买瘦肉而要买肥肉,为什么?因为肥肉买回家可以熬油,“如果有谁跟食品公司卖肉的人关系好一点,就会说,你帮我斩肥一点的。快过年时,我们也会送货下乡,把各门店的货集中到一个集市上卖,一晚上能卖很多东西。”

  “现在的孩子再也不吃油腻腻的桃酥、京果了,肥肉更是无人问津。我开这个店十年了,一年一个变化。如今,店里卖出的农产品超过500种。”2009年,女儿出嫁到句容,吕素琴过来看女儿,发现句容有那么多好的农产品,却没人开发销售。她觉得这是个商机,就注册了一个商标“茅山人家”,“当时这里的人怎么卖老鹅?就是杀了老鹅之后装入塑料袋,既不考虑口味,更不考虑包装等。我们推出真空包装的礼盒装,第一年就火了,现在光老鹅一年就要卖出几十万只。”

  除了老鹅,葛根茶、土鸡蛋、大米,也是店里的热销品。因为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吕素琴的公司一年一个样:2010年办了加工厂;2011年在汤山、江阴开设两家连锁店;2012年在方山茶场流转160亩地,引进猕猴桃种植;2013年成立了一个合作社;2014年开发了16个旅游产品,增添了一条葛根茶生产线;2015年开了连锁店,目前在句容、江阴、南京等长三角地区开设6家直营店,与句容市120多家专业合作社、企业建立供货关系。“为啥要特意上马一条葛根茶生产线?因为葛根茶是句容的特色产品,有保健的作用,我们要把它做成一个产业链。”

  在她看来,如今老百姓对吃的需求越来越高端,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们原来生产加工的老鹅都是78元一只,明年要进行市场细分,推出三种新款——5个月的鹅、8个月的鹅、一年多的鹅,分别做成不同口味,高端的要卖到180元一只,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既然老百姓食品消费追求高品质、高质量,我们就要在产品的精加工上下足功夫。”记者 宋晓华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