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10月底,由南通团市委和上海浦东团区委共同主办的沪启创新青年人才交流会在启东举行,来自沪启两地的100多名青年人才代表共聚一堂,就深化创新创业实践、投身高质量发展开展深入交流。
这样的合作交流在沪通之间已成常态。按照“深化上海‘北大门’建设,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新定位,南通以“三港三城三基地”建设为抓手,全方位承接上海外溢资源,与上海跨江合作之手正越握越紧,已形成全市域对接上海的空间格局,为南通争当“一龙头三先锋”提供了澎湃动力。
跨江相拥, 沪通合作打开新篇章
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借力这一中国经济“龙头”实现跨越腾飞,是南通的战略选择。
事实上,早在100多年前,南通先贤张謇便借助上海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在家乡办实业、兴教育,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如今,随着苏通长江大桥、崇启大桥相继建成通车,南通与上海的联系愈加紧密:30%的高层次人才、40%的创投风投机构从上海引进,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有合作,60%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进出,70%的农副产品供给上海……
去年5月,省政府批复《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要求南通通过3至5年努力,基本建成一个集“生态屏障、产业腹地、创新之都、文化名城”等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北大门”。方案明确,建设上海“北大门”的重点是“三港三城三基地”:三港,就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海组合强港、长三角北翼重要航空港、华东地区重要信息港;三城,就是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城、通州湾临港产业城、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三基地,就是建设现代先进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市场服务保障基地。
而一江之隔的上海,对此态度积极,在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南通被纳入上海“1+6”大都市90分钟交通出行圈。强势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使得定位于上海“北大门”的南通,站在了发展的新制高点上。
今年4月,上海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就“发挥上海核心城市作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南通调研。其时,南通市政协刚刚完成《关于对接服务上海,全力打造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的建议案》。
两地高层频频互动,传递清晰信号——沪通将在更高方位、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展开合作,“东方明珠”与“江海明珠”跨江合作越来越紧密。
拓宽渠道, 构建全市域对接格局
南通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同、经济相融,两地民间交往密切。为进一步突出区域商贸协作,构建市场互联格局,南通市重点加强沪通两地商圈发展合作,在商贸往来、产业对接、人才引进等方面放大对接效应。
南通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直以来,南通农产品在上海市场声誉好、竞争力强,深受上海市民青睐。去年,南通农产品在沪迈出新步伐,农产品在沪销售额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南通市约8%的粮油产品、10%的花卉苗木、15%的水产品、20%的畜禽产品、26%的蔬菜瓜果销往上海市场,2017年全市供沪农副产品销售额达195亿元,同比上升4.6%,总体呈现出总量多、品种多、渠道多、适应面广的良好态势。
南通滨江临海的独特区位优势,也吸引大批“阿拉”前来感受江风海韵,2017年,南通接待上海游客达759.68万人次。仅江海河豚美食节、“羊家乐”田园风光游、桃花节、风筝节等休闲农业节庆活动,就吸引上海游客30万人次。
近10年,南通如同一匹“黑马”,在全国大中城市排行榜上不断蹿升:2007年经济总量尚处于第28位,如今已跃至第18位。解码南通经济追赶超越的澎湃动能,“上海力量”不可忽视。走进位于港闸区的南通市北新城,但见花红柳绿、碧水清清。这座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城,是一座血统纯正的“上海城”,管理团队全部来自上海,已吸引166家沪资企业入驻,总投资超400亿元。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海门海宝金属工业园、如东青浦工业园……自2008年启东率先与上海合作共建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以来,已陆续有16座沪通合作园区绽放江海大地,成为集聚优质资源的强磁场、助推南通发展的强引擎。
上海的资本、技术、人才优势与南通的土地、港口、技工优势相结合,迸发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去年,南通直接从上海引进的亿元以上项目就达236个,总投资674.98亿元。此外,南通还与上海合作共建了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等16家研发平台,平均每年与沪上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超过100项。去年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756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首次突破50%,产业和占比均居全省第二。
更大的对接平台正在打造。17平方公里的中央创新区建设热潮涌动,将成为承接上海科创中心辐射的南通“创新核”;通海集装箱港区正式开港,将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新桥头堡;南通机场集团已组建,将加快与上海机场集团的战略合作,把南通机场打造成长三角北翼区域中心机场和重要航空港。
全面对标, 更高平台建设“北大门”
2月24日,国内民营航运龙头企业福建国航远洋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资入股中仓(南通)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这个总投资18亿元的物流项目,将致力打造成上海自贸区物流园区的“升级版”。
“南通综保区是我看到的投资软环境最好、办事效率最高的地方。”福建国航远洋集团董事长王炎平说。对标上海自贸区,南通综保区已借鉴学习了上海自贸区集中报关、区内自行运输等17项制度,并在省内率先启动“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先进管理模式,一些个性化创新做法反过来为上海等地借鉴。
“接轨服务上海,不但要承载上海的外溢资源,更要学习上海发展、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说,南通将在城市形象、功能、品质等方面全面向上海对标看齐,高点起步建设上海“北大门”。
生态建设在看齐。策应崇明打造世界级生态岛,南通有序清退沿江重化工业,不仅把接壤崇明的启东市启隆镇和海门市海永镇两地设为生态保护引领区,还在启东和海门的沿江地区规划150平方公里的生态带。
营商环境在看齐。去年在江苏首次创业创新环境评价中,南通综合排名列13个设区市首位。今年,“市县扁平管理、一层全链审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改革新举措纷纷落地,全市统一的大数据管理体系和共享交换平台正在建设。
公共服务在看齐。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相继开工,通过沪通铁路,南通市区将与上海实现轨道交通无缝对接;骨干互联网直达上海,“信息高铁”让两地实现“在线同城”;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合作打造的医学综合体抓紧建设,将成为长三角北翼重要的医疗服务和科研基地……
借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南通将着力推动沪通产业链深度融合,将上海的创新优势、平台优势与南通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深度互补,聚焦数据应用及科技研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化产业链研究,对接上海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促进上海高端制造环节向南通转移、研发成果在南通转化,推动金融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产业在南通集聚,成为“上海设计、上海制造、上海服务”的“南通配套”。 记者 陈明 徐超 贲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