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南通,天高云淡。走进位于苏通大桥下游的通海港区码头,只见岸桥高耸、货轮繁忙,集装箱堆成座座小山,与江天相映,犹如一幅生动鲜活的油画。“6月底开港,到10月底已完成集装箱吞吐14.6万标箱,仅10月份就完成了6.2万标箱。”港区负责人吕东芹告诉记者。上游不远处,如皋港也传来捷报:1至10月份,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万标箱,同比增长105%!
“省委要求南通在国家大战略中抓住机遇、放大优势,争当‘一龙头三先锋’,让我们深受鼓舞。”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表示,南通已确定争当“一龙头三先锋”的战略路径,将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全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经济枢纽,打造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
交通点睛 激活追赶超越龙头先锋
打开江苏版图,可以发现,南通的区位优势独特:它靠江靠海靠上海,是全省唯一滨江临海的城市、出江入海的门户,处于沿江由东向西、沿海由南向北的龙头位置,同时又是我省“1+3”功能区战略中唯一承担两大重任的城市。
与地利相伴的是天时。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让南通迎来难得的发展“风口”。近年来,南通持续追赶超越,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18位、全省第4位,但换算成人均、地均产出,依然只处于全省中游。
8500多平方公里沃野田畴、近400公里江海岸线,南通无疑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省委对南通发展寄予厚望,明确要求南通迈开追赶超越步伐,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争当“一龙头三先锋”。
追赶谁?怎么超越?一场头脑风暴迅速在南通生成。今年4月,南通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对标审视南通发展的历史方位、奋斗目标,研究探寻奋斗新时代的发力点、突破口,力求通过开创性举措,发挥撬动性效应,谋求格局性变化,确保省委要求落地见效。经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一条战略路径渐渐明晰——发展枢纽经济、建设经济枢纽。
“南通要追赶超越,交通是点睛之笔。”南通市交通局局长周建飞说,正是10年前苏通大桥通车解决了“南不通”问题,南通才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周建飞说,放眼全球,35个国际大都市中有31个是依托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位于长三角南翼的宁波的发展历程更有说服力,南通与宁波的区位条件、发展基础非常相似,改革开放初期,宁波经济总量不到南通的70%。但宁波以港口开放带动交通格局根本改变,迅速发展成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1985年宁波经济总量超过南通,一度超出南通80%,去年仍是南通的1.3倍。
“南通建设交通枢纽,既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江苏、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南通市代市长徐惠民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南通以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为目标,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强化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建设南通等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这些机遇蕴含着巨大资本、技术、人才红利,为南通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
顺时应势 “交汇点”上崛起全国枢纽
经常从南通机场乘坐飞机出行的丁广辉发现,最近机场的航班明显变多了。“进入冬春航班季,南通飞深圳、重庆、北京、贵阳、青岛、汉中、银川等城市的航班持续加密。”南通机场集团董事长陈林说,截至10月底,南通机场今年已累计运送旅客约23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40%。运送国际(地区)旅客逾13万人次,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一座规模远超现南通机场的新机场正在筹划中。据介绍,南通正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推进南通新机场规划建设工作,将结合北沿江高铁,形成“轨道上的机场”,与上海虹桥、浦东机场快速联通,承接上海机场溢出效应,目标建成长三角北翼重要航空港,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骨干机场,支撑江苏民航强省建设。
这座机场将深度改变长三角地区交通格局。专业机构预计,今年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将进入理论饱和状态,到2035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3亿人次,未来预计将有6000万的溢出量。而南通空域容量和地面交通条件较好,通过空域结构和飞行程序优化等举措,南通新机场满足空域容量限制的最大年旅客吞吐量可以达到4900万人次以上。
在通州湾,一座国际化深水大港呼之欲出。目前,上海港码头通过能力利用率平均已达144%,专业机构估计,未来长江经济带及沿线地区至少有2500万标箱的增量空间。南通依托通江达海、紧邻上海的地理优势,顺势打造通州湾深水大港,不但可通过公铁水集疏运体系,建成我国继宁波-舟山港、上海洋山港之外的江海联运第三通道,还将有效弥补江苏港口“大而不强”的短板,建设江苏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枢纽。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通州湾港口建设。今年7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按照国际先进标准推进通州湾海港建设”。目前,省交通厅和南通市已共同编制形成了以通州湾为核心打造江苏新出海口的方案,通州湾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一港池5万吨级深水码头等工程正加快实施,同时正积极申请沿海新开发港口一类口岸开放,争取、落实自由贸易区(港)可复制政策。
“轨道上的机场”、江海联运港口组成有形的枢纽,集散着巨量的人流、物流,与此同时,南通正全力打造一座无形的枢纽——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国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南通组建了全省首家大数据管理局,实现与上海城域网的直达互联,集聚华为、阿里、中国电信等一批云计算数据中心,已建、规划建设机柜3万多个,服务器50万台。
“三大枢纽多点发力、相互支撑,共同推动南通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徐惠民表示,南通将突出集成化,通过技术运用、制度创新、基础设施完善,特别是加强物联网、大数据、遥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应用,促进三大枢纽优势互补、互融互通,实现“1+1+1>3”的效果。
集聚资源 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
11月15日,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盛大开幕,包括中国科协副主席王曦等多名院士在内800余名嘉宾济济一堂,共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蓝图。南通已锁定目标:到2025年成为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吸纳就业40万人。
日渐突显的枢纽地位,是南通产业雄心的重要支撑。
“枢纽经济,枢纽是基础,经济是目的。”陆志鹏说,南通建设三大枢纽,就是要把枢纽发展成为一个吸附器、转换器和辐射源,借助枢纽吸纳各种资源要素,经过加工、整合、组装和创新,转化成经济效益和产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通州湾示范区的故事具有代表性。南通连续多年不给通州湾示范区下招商指标,要求耐心等待百亿乃至千亿级重特大临港制造业项目,最终等来中天钢铁这艘产业航母。南通已将中天钢铁作为通州湾的开港项目,统筹推进工厂和港口建设,让港口和产业互促并进、相辅相成。目前,通州湾还有一个千亿级的精细石化项目、空铁枢纽有一个600亿元的物流项目洽谈顺利。
一批重大项目抢滩登陆,为南通经济注入澎湃动能。南通市发改委主任尹建勇说,今年南通共有41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其中重大产业项目26个,数量全省最多。今年前三季度,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增幅全省第三;工业应税销售增长22.1%,增幅全省第二;新增“四上企业”350家,位列全省第一。
“良好的产业基础与交通枢纽相互叠加,将产生乘数效应,推动形成经济枢纽。”在陆志鹏的构想中,到2020年,南通可形成经济枢纽雏形,主要体现为“四个度”:经济密度,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00亿元;创新浓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接近3%,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500家;民生温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1万元,精准脱贫任务全面完成;生态建设满意度,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和城乡黑臭水体,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记者 陈明 徐超 贲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