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国家最高科技技术奖得主吴孟超院士受聘为《新华日报·科技周刊》首位科学顾问
2018-08-10 19:17: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孙庆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8月10日,《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科学顾问聘任仪式在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举行,受新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委托,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江苏网总编辑陆峰带领科技周刊报道团队专程赴上海,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为新华日报科技周刊首位科学顾问。

  96岁高龄,75年的从医之路,创世界纪录的16000多台手术u2026u2026惊人的数字背后,是一位和蔼、慈祥、风趣的长者。如今,吴孟超每天正常上下班,每周还做两三台手术,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位患者和同行心目中的“大神”?在与科技周刊记者的对话中,吴老娓娓道来。

  精湛医技让肝癌患者术后生存长达50年

  吴孟超院士兴致勃勃地向科技周刊记者讲述他漫长医学生涯中的一个个辉煌瞬间。他拿出一本发黄的相册,里面记录了他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手术--一刀切下重达18公斤创世界纪录的血管瘤,至今无人打破。1975年,安徽农民陆本海挺着个像临产孕妇一样的大肚子来求治,被吴孟超诊断为肝脏巨大血管瘤。血管瘤像个马蜂窝,满满一包血,一动造成破裂就可能导致病人死亡,艺高人胆大的吴孟超下了手术的决心:中午12点开始手术,整整做了12个小时,才把那颗巨大无比的瘤子切掉。陆本海术后一直健康地活到95岁。

  谈及到这些他曾医治成功的经典病例,吴孟超院士神采飞扬,完全不像一位年过九旬老人的神态。近些年,他仍然保持正常上班的节奏,上午8时上班,11点半下班,下午2时上班,5时下班,每周还要做两三台手术。

  解剖181例肝脏,造就一篇世界级的学术论文

  相册里一张吴孟超院士参加国际外科学术会议的照片吸引了记者的关注,在这个大会上,吴孟超院士发表的一篇世界级学术论文,让外国同行大为震惊,彻底改变了中国医疗水平在国际上的印象。

  那是1979年9月,代表世界最高学术水平的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为了这次会议,吴孟超“恶补”了三个月的英语。吴孟超细心听完了两个外国同行的发言后,心里有了底。

  吴盂超一开口就震住了全场:“本文分析从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手术死亡率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u2026u2026”在吴孟超之前宣读论文的两位著名外国学者,两人加在一起的肝癌切除术一共才18例。当他结束发言时,台下的人好像还沉浸在他的发言里,愣了好一会儿才爆发出如潮水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与他的专业一样,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认真,在记者之前递交的采访提纲中,吴孟超院士提前写下了20个字:“心态平衡,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时查体,脑子常用。”这是他的长寿秘诀,也是对常人健康生活的寄语。

  赞《新华日报科技周刊》有科普有趣味

  当科技周刊记者告诉吴老,新华日报创刊于1938年,他说,“当时我才16岁,刚从马来西亚回国,还没开始学医呢”。他仔细看了新华日报和科技周刊,高度评价新华日报有历史有担当,科技周刊有科普有趣味。

  采访中,科技周刊记者向吴老展示科技周刊创刊第二期的“星光版”上,刊登了吴老来徐州建立院士工作站的通讯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热烈反响。新华日报社聘任吴孟超院士为科技周刊首位科学顾问,就是希望能够传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让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继续发光发热,激励青年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执着探索,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吴老在翻阅新华日报创刊80周年纪念画册时感受到新华日报的悠久历史和红色基因,他表示,对于担任新华日报科技周刊科技顾问感到非常荣幸,也感觉到责任重大。同时,他对新华日报科技周刊“三个瞄准”的办刊导向表示赞赏,欣然为《科技周刊》题词:“新华日报 关注科技 关注创新 关注生活”,并在科技周刊版面上郑重签下自己姓名,赠送给新华日报留作纪念。

  新华日报科技周刊从5月创刊至今已出版14期,引起积极社会反响,受到普遍好评。近期,新华日报科技周刊还将继续聘请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10位一流科技专家作为科技周刊科学顾问,为进一步提升周刊质量献计献策。

  交汇点记者 孙庆 张宣 王岩/文 宋峤/摄影 唐磊/摄像

标签:吴孟超;新华;科技;周刊;日报;院士;顾问;科学;记者;手术
责编:孟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