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江苏有125万低收入人口,据测算,其中有法律服务需求的近26万人。江苏全省正在掀起一场“法律扶贫”行动,力求真扶贫、扶真贫。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捉襟见肘的法律服务资源
今年1月起,省司法厅派出调查组七下泗洪,在曹庙乡朱家岗村开展试点。“我们对朱岗村未脱贫的73户进行排查,发现15户有明确的法律需求,约占21%。”调查组成员之一、省司法厅工作人员明磊说。
法律扶贫空间有多大?最新统计显示,江苏125万农村低收入人口中,相当部分属于病、残、孤、老、灾等“支出性”贫困。按朱家岗村21%的比例测算,有法律服务需求的近26万人。而去年,全省法律援助办案总量只有8.1万件。
现有的法律服务力量能否保障需求?以朱家岗村所在的泗洪县为例,该县现有9家律所、50多名律师,80多名法律服务工作者,持证公证员仅2人。布点全县23个乡镇的司法所,一般2人维持运转,服务力量捉襟见肘。
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欠缺的同时,低收入人口维权意识也相对薄弱。泗洪县司法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今年3月,他在双沟镇走访低收入家庭,跑了刘符套村、西岗村11家低收入农户,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即使家里发生变故,也没人主动寻求法律帮助。
“一些经济薄弱村已经成为法律纠纷的重灾区。”省扶贫办扶贫开发处处长蒋灵说,不少经济薄弱村的低收入农户本身就是弱势群体,碰到一些涉法问题,他们要么不知道如何解决、找哪个部门解决;要么没有经济能力解决,只好受声吞气,极个别的最终走向极端。
人和项目,一个也不能“放过”
调查组围绕追讨薪资、工伤事故、医疗事故、伤害赔偿、交通事故等9个方面涉法需求,在朱家岗村摸底调查。泗洪县副局长杜云飞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大部分低收入户法律问题涉及的钱款并不多,但普遍存在历时长、难解决的问题。“一个小变故处理不好,就可能令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让刚刚脱贫的家庭走上返贫之路。”
朱家岗村民孙迺中多年前曾在泗洪县城打工,老板拖欠2000元工资至今未付,讨要无果。“我没有工资条做证据,也协商解决不了,都打算认栽了。没想到法援的介入,能把钱要回来。”
围绕排摸出的各类需求,调查组成立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两个专项小组,实施“一户一案”“一案一策”,当场调查取证、核实案情。“我们通过固定证据,向老板说清欠薪的法律后果。4月16日,老板写下欠条,承诺6月30日前还款。”调查组成员说,这个欠条拿到法庭,孙迺中也不会输。
通过“定制式维权”,朱辉解决了只有一张欠条和欠款人电话的讨薪问题,89岁周元之获得了“迟到”的赡养费,丧失劳动能力的周久林老人拿到8500元土地年租金……朱家岗村一批贫困家庭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涉及金额2.3万元。
产业项目是造血的根本。而在一些贫困地区,扶贫项目已经出现未依法、依归经营导致贫困群众获利不多甚至亏损等问题。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用时3个月对朱家岗村脱水蔬菜加工、肉牛养殖等4个“十三五”扶贫开发项目法律体检,对立项申报、事中运营、收益分配等一一排查,发现有的项目用地和资金管理存在问题,有的项目投产运行后无收益或收益率低。
“我们梳理了36项法律风险,一些项目前景令人担忧。”任瑞平律师说,如果扶贫项目监管缺失、带病运行,其造血功能将很难落实,项目也难以持续下去。
朱家岗村村支书戴周龙感叹说,这次法律体检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扶贫项目要正常造血,必须依法办事,跟着市场走,由能人来管。据了解,曹庙乡乡政府现已对“带病”项目进行整改。
目前,泗洪3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扶贫开发项目接受“法律体检”,筛查出法律风险159项。省司法厅、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曹庙乡政府、朱家岗村民委员会签订“四方协议”,由律所为扶贫产业项目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落实1名执业律师担任村法律顾问,定期驻村服务。
据了解,朱家岗村的试点已取得较好效果,法律扶贫形成“需求排摸—定制维权—扶持产业—提升能力”于一体的新模式,为精准扶贫撑起“法治屏障”。“法律扶贫缓解了不少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和生活困境,传播了法治理念,为贫困群体撑起法治的‘靠山’。”明磊说。
用法律真正扶起贫
在5月16日的全省法律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动员部署会上,江苏提出三年目标:
到今年年底,全省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庭法律顾问配备率和法律服务需求建档率将达100%;
明年,力争全省低收入人口法律需求满足率达100%;
到2020年,12个重点帮扶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重点划起来!
江苏将以丰县、睢宁、灌云、灌南、淮安、淮阴、涟水、响水、滨海、沭阳、泗阳、泗洪等12个重点帮扶县(区)为扶贫重点,实施以供给精准化、服务个性化、帮扶项目化为主的法律扶贫,帮助低收入人口落实政策待遇、维护合法权益、开展生活自救;帮助各类扶贫开发项目防范风险、顺利实施;帮助五类特殊人群解决生活困难、融入回归社会;帮助重点帮扶县(区)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
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将对本地区低收入人口开展走访调查,重点摸排追讨薪资、工伤事故、赡养抚养等9个方面的法律需求。对低收入人口特别是低收入农户推行“家庭法律顾问”制度,组织法律顾问和帮扶人员进村入户提供法律服务。按照“一户一策”“一案一策”要求,逐户制定法律服务和帮扶救济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追讨薪资借款、追索损害赔偿、争取赡养抚养费用等法律服务。
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所有低收入人口纳入法律援助对象库,开通法律援助直通车,免于经济困难状况审查进行法律援助,健全农民工讨薪等跨区域法律援助机制,依法依规减免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司法鉴定等费用。各地司法行政机关还将建立法律顾问扶贫专家库,对重大扶贫开发项目开展“法律体检”,发布法律风险提示,保障扶贫开发项目顺利实施。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内部推行“五方结对”帮扶机制,对口支援12个重点帮扶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组织12348法律服务队协同开展服务,配齐配强经济薄弱村法律顾问。加快推进当地互联网律师事务所建设,提供在线电话视频咨询、在线法律事务办理、在线服务预约登记等互联网服务,推动法律服务资源的均衡化。
6月起,省律协将分批招募派遣100名律师志愿者赴重点帮扶县(区)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帮扶工作。引导中心城区优秀律师事务所到重点县(区)设立分所,为法律服务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记者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