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如果不是亲临,你很难想象在南京这样一座现代化大都市里,竟然能寻觅到几处远离喧嚣、堪称“生态样本”的地方。5月17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江苏段的最后一站在南京举行,滨江风光带、江宁黄龙岘、溧水天生桥……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在眼前。
完整保留湿地原貌,从“南京眼”看落霞与“白鹭”齐飞
乘着电瓶车在滨江风光带游览,尽览长江之美。滨江风光带河西段北起北河口水厂,南至秦淮新河入江口,西邻夹江,东至扬子江大道,南北全长约11.5公里,最宽处580米,最窄处20米,总面积4.37平方公里,大致分为万景园段、绿博园段、国际青年文化公园段和鱼嘴鱼背湿地公园段等四个区域。
河西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滨江风光带河西段在建设之初就坚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认真抓好生态保护。在南京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夹江实现了全面封航,在有效保护水源地的同时,达到了净化、美化江面景观的实效。特别是鱼嘴鱼背湿地公园,原址为防护堤、采砂场、油库,是沿江工业遗迹,建邺区在建设过程中,完整保留了湿地原貌,将油船接驳栈道改造成观景栈道,使游客既可以近距离观赏湿地,又避免了因人流进入对湿地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对湿地河道进行了疏浚,补植了富有层次感的水生植物,进一步突显了滨江湿地的特殊风貌。
黄昏时分,漫步在南京眼步行桥上,放眼望去,江面波光粼粼,不时有白鹭在江面飞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这几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属于保护动物的白鹭已然成了常见的景观。“新城的风光和滨江的风情让来到这里的人陶醉不已。”
原生态村居风貌结合现代元素,村民从“万元户”到“十万+”
金陵茶村——黄龙岘,素有“扬子江心水,黄龙岘上茶”之誉,是江宁区确定的新一批“金花村”之一。5月中旬,黄龙岘2000多亩茶园里的春茶刚刚采摘结束。约上三五好友,来这里喝茶赏景,成了很多都市人忙里偷闲的惬意享受。这里地处丘陵地区,四周的山上竹海青翠,环绕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水库、水塘,村子方圆20公里以内都没有工业污染源。沿着茶文化风情街走一走,欣赏别具一格的民居,逛逛农家集市,便可体验原汁原味的江南农家生活。
虽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可是五六年前,黄龙岘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规划管理和硬件投入,村里的农舍普遍比较破旧,每逢下雨道路泥泞不堪,茶树种植偏散偏乱,让自然景色大打折扣。2013年起,当地请来专业的设计开发公司,精心打造美丽乡村,在不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村子进行改造升级:翻新旧房、重修道路、加装无线网络、修建现代化公厕、重新规划茶树种植布局。当原生态的村居风貌结合了现代元素,黄龙岘的颜值越来越高,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的绿色动能。
村庄越来越美,莫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们也纷纷回到了家乡,把农家乐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村民汪忠凤家农家乐的规模在整个黄龙岘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几年前她和丈夫都还只是年收入几万元的务工人员。“五年前回来办起了农家乐,专做我们当地的土菜,外地来玩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现在年收入能达到四五十万元。”笑容灿烂的汪忠凤一个劲儿说:“多亏政府扶持,给了好的政策,现在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绿植覆盖率高达90%,南京的天然氧吧在这里
素有“江南小三峡”之称的胭脂河——天生桥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洪蓝镇,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沟通南京地区与两浙地区的漕运而建,北至秦淮河口,南达洪蓝埠入石臼湖,全长7.5公里。这里重岗叠岚,草木茂盛,是南京郊县新开辟的旅游胜地。令人惊叹的是,整个天生桥景区的绿植覆盖率高达90%以上,更有南京天然氧吧的美誉。
天生桥横跨胭脂河两岸,据记载,在开胭脂河时“以巨石面留为桥,中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桥因势而成,故名“天生”。天生桥宽9米、长34米、厚9米、桥面高度36米,这种在人工运河上留下巨石而成的天生桥,国内仅此一座,已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乘船观桥,别有一番洞天。抬头仰望,可以感受到天生桥的险峻雄伟,高大幽深。每当夕阳晚照,胭脂河两岸殷红,夕阳余晖映在石桥,似长虹横跨两岸,构成了“长虹卧波”之天然美景。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离它不远的一座全长64米的现代化钢索悬素桥,分别代表古代与现代之美。
为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胭脂河的开凿历史,天生桥景区以“胭脂河开凿体验”为主题,采用游船作为参观载体,依托先进的5D互动体验技术,综合运用数字影像、逼真场景、立体音响及动态灯光等多种表现手法,在90多米的航行轨道上依次还原了明初漕运、逆流而上、太祖调度等10多个开凿故事节点。在十分钟的乘船漫游当中,游客们便能体验一段宏大、震撼的奇幻之旅,充分感受胭脂河的前世今生。
记者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