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狗年说狗,南京有个“狗耳巷”,博物馆里有不少“汪星人”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8-02-18 12:40:00
金鸡辞旧岁,金狗踏春来,农历戊戌狗年即将来到, “汪星人”将成为这一年中的大明星。河北武安磁山、浙江余姚河姆渡等文化遗址中就发现过狗的遗骸,说明至少在公元前7000年后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已经开始养狗,狗也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1993年,南京江宁汤山葫芦洞内,发现了距今60万年— 35万年的南京猿人头骨化石。南京地方史学者介绍,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非常重视“马政” ,倡导民间养马,以适应军事作战和日常交通所需。记者在博物馆看到,生肖俑中的狗,褒衣博带,垂衣拱手,神态严肃,一副“人模狗样” 。

  金鸡辞旧岁,金狗踏春来,农历戊戌狗年即将来到,“汪星人”将成为这一年中的大明星。狗,是人类的朋友。河北武安磁山、浙江余姚河姆渡等文化遗址中就发现过狗的遗骸,说明至少在公元前7000年后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已经开始养狗,狗也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

  在南京漫长的历史上,也有很多与狗有关的趣闻、掌故、地名故事。

  剪纸作品《全家兴旺》,陈耀作品。

  1993年,南京江宁汤山葫芦洞内,发现了距今60万年—35万年的南京猿人头骨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包括狗的骨头,可见最早的“南京人”可能就懂得养狗驯狗。

  狗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十一位,排名仅高于猪。明代学者郎瑛认为,生肖的排名是按照动物习性而来。如果以子时为起点推算,到戌时(晚间7点至9点)正是狗守夜看家的时候,狗配戌时为最佳,狗因此位居生肖的第十一位。

  南京有两万多个新旧地名,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都在南京地名库里都有相对应的地名。和狗相关的地名又有多少呢?记者查阅《南京地名大全》发现,主要是“狗皮山”和“狗耳巷”两个。

  狗皮山位于南京城南,升州路北侧,南起安品街,北至酱棚营。传说,这里曾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山,明代时常有人在山上晒狗皮,百姓遂将小山称为“狗皮山”,后来山被挖平,“狗皮山”成了小巷的名字。

  明代时怎么会有人晒狗皮呢?这与朱元璋有着密切的关联。南京地方史学者介绍,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非常重视“马政”,倡导民间养马,以适应军事作战和日常交通所需。朱元璋规定,江南百姓每十一户养一匹马,江北每五户养一匹马。到永乐年间,政府又出台“牧马法”,鼓励民间养马。在当时,狗皮是仅次于牛皮、驴马皮的第三大皮制品。马政的发展促进了狗皮制品的发展,狗皮可以制成马背上的保暖褥子,还能用于马鞍。明初,南京的皮革制作中心和皮货市场就位于升州路、评事街(本名皮市街)一带,来自全国各地的皮匠们,居住在狗皮山、竹架山、牛皮街、千章巷、七家湾等街巷,做出来的皮制品,就直接拿到评事街售卖。制作狗皮制品的匠人们常常在附近一座小山上晾晒狗皮,这就留下了“狗皮山”这个有趣的地名。 南京市区的另一个“狗地名”位于城北,在新模范马路西段北侧,这里有个地名叫“狗耳巷”。这条巷子东起金川河斜桥,西至中山北路,北至和会街,两侧的小区就叫“狗耳巷小区”。

  “狗耳巷”的来历也很有趣:这里本来有一条注入金川河的大水沟,后来水沟被填平成了小巷,百姓称之为“沟儿巷”。民国《首都志》错将“沟儿巷”写成了“狗耳巷”,讹传至今。不过,这条巷子蜿蜒曲折,还真有点像狗耳朵的轮廓。

  此外, 南京珠江路还曾有一个“狗儿巷”的老地名,惜已在城市发展中消失。

  古代,在包括南京在内的江南地区,六月初六是个有趣的节日,叫天贶节、翻经节。这一天,人们要晒书、晒衣服,以防虫蛀,就是所谓“六月六,家家晒红绿”,寺院内还要暴晒经书。六月六,人们要给家养的小狗小猫洗澡,有“六月六,狗洗浴”的谚语。家家户户牵出狗儿到秦淮河边洗浴,百狗同浴的场景蔚为壮观。从科学角度讲,六月初六的太阳较辣,与人共处一室的家狗洗浴,可以除去身上虮蚤,避免传染病发生,有益主人身体健康。

  民间口头俗语中,也有不少拿狗说事。“三牌楼的狗,跑到四牌楼啃骨头。为了一张嘴,苦了两条腿”,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南京老话。三牌楼和四牌楼,从字面上看好似很近,其实相隔甚远,前者在鼓楼区虹桥附近,后者在玄武区成贤街一带。贪吃的小狗为了一点骨头跑了这么远的路,得不偿失,这句话就是用来讽刺贪食或爱占小便宜的人。

  狗在南京民间还是富贵的象征,家里养只狗叫做“狗富贵”。旧时南京农村地区还流行“猪来穷,狗来富”的谚语。

  “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反映的则是清明节时人们踏青扫墓途中,折下柳枝插在地上的民俗。

  为了庆祝狗年,南京的文博场馆有两个“狗主题”的展览正在举办。南京博物院在特展馆3楼12号展厅举办“幸运狗——南京博物院藏犬文物特展”;南京市博物馆在江宁织造博物馆推出《盛世旺年福——戊戌年贺岁展》。两个展览上,展出了大量“狗文物”,有灰陶、釉陶、红陶、褐釉、青瓷、白瓷、铜、玉等多种质地,作为文物的“汪星人”或卧,或立,或奔跑,卖萌,或哺乳,或休憩,或吠叫,神态可掬,生动活泼。此外,还有狗圈、狗栏等文物。

  专家告诉记者,从汉代到六朝,南京地区墓葬中常能出土狗造型的陪葬明器。这些狗和一起出土的猪、鸡、马、羊等动物明器,还原了古人的生活场景,生动揭示了南方庄园经济的繁荣,证明当时很多农庄驯养、饲养包括狗在内的各种家畜家禽。

  唐宋时期,墓葬中发现的“狗文物”则多表现为“生肖俑”的形式。古人认为,陶质、石质、瓷质的十二生肖俑放置在墓中,能起到“压胜”、“辟邪”的作用,保佑死者长眠不受打扰。生肖俑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人俑和生肖相配合,动物或用前足攀在人俑头上,或用后足踏在人俑肩上;另一种为人身兽头,俑的身体为人,头为生肖,或坐或立。记者在博物馆看到,生肖俑中的狗,褒衣博带,垂衣拱手,神态严肃,一副“人模狗样”。

  郑宽涛 于锋

标签:南京;生肖;皮山;狗皮;朱元璋;文物;驯养;洗浴;骨头;出土

责任编辑:崔欣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