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元一个梨 泗阳乡亲一起“甜”
砥砺奋进的五年
走基层 看变化
中国江苏网7月20日讯 “梨树上结的梨太密,这些向上长的梨都应该去掉,正常每根梨枝上20公分左右留1个梨,千万别舍不得!”记者近日来到泗阳县卢集镇三新桃果示范基地,只见嵇恩光正在教基地负责人许祥和进行梨树疏果。
“这么大的梨,去掉太可惜了。”许祥和看着已长到鹌鹑蛋大的梨很心痛。
“不去掉就保证不了品质,到时就卖不出好价钱!”嵇恩光说。
“好的。”许祥和二话不说,立即按要求进行疏果。
去年起,许祥和开始种植新品种梨树,并与“技术顾问”嵇恩光建立密切联系,“有时一天要打四五次电话请教,这种梨是嵇恩光首先引进的,周围也只有他懂栽培技术。”
泗阳人嵇恩光是个“80后”,身材瘦弱,皮肤被晒得黝黑。2008年,正在扬州大学攻读园艺专业研究生的他,被导师派到东海县研究与草莓相关的课题。其间,他萌生了回家乡创业的想法。东拼西凑资金,加上政策支持,他承包20亩地种起草莓,除去人工、种子、农药、肥料、地租等成本,当年每亩净效益达2.5万元。嵇恩光并不满足,又流转50亩土地,试着种植从日本引进的高品质梨树,并获得成功。
随着省级6个重点扶贫开发片区之一——成子湖片区帮扶推进的加快,受当地优惠政策吸引,嵇恩光决定把梨栽到成子湖片区,引导当地农民改变一麦一稻的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2014年,他在省级贫困村卢集镇郝桥村承包230亩地,种植梨、桃、杮、枣等果树,其中包括日本梨110亩。“这种梨口感好,皮薄、糖分高、核小,肉质细腻,上市后供不应求,每盒8个梨售价108元,每个梨平均超过10元。”嵇恩光说。
走进嵇恩光的梨树园,上有防鸟网罩着,下有便于梨树修剪的棚架,每个梨被套了袋子,梨树间布满滴灌水龙头。嵇恩光边走边介绍,梨树肥料采用以羊粪为主的有机肥,浇水、治虫、修剪、疏花疏果等都须按标准进行。梨果长到鹌鹑蛋大时须套上袋子一直到采摘,以保证外观和口感。每亩梨产量必须控制在1000公斤以内,每个梨七八两重。
“10元钱1个梨”,让嵇恩光的梨园美名远扬。去年7月25日,省委书记李强来到他的果树基地,仔细端详刚摘下的梨子,语重心长地说,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很大,希望他能更好地发挥专业所长,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
嵇恩光今年又在卢集镇成河社区承包310亩地,栽植梨、桃、枣、葡萄等。一批外地种植大户前来投靠,包地种果,宿迁的单长宁承包200亩地,泗阳高渡镇的许祥和承包140多亩地……“由于初期投入较多、风险较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我想还是先带动大户们搞起来,这样,给村民带来租金收入的同时,还带来大量就业。”嵇恩光说。
在这些大户果园基地,记者看到,每个基地正常管理用工都超过10人,遇到除草、采摘等大忙时,每天用工则达五六十人。一般女工每天60元,男工100多元。嵇恩光的果园每年发放的工资达100多万元,土地租金80多万元。“家里的几亩地全租出去了,这么大年纪了,能有份稳定的工作,贴补家用足够了!”正在果园浇水的60岁的刘道平很满足。
大户们跟嵇恩光栽梨,嵇恩光不仅提供梨苗,还提供从栽到采摘全程服务。今年春天,许祥和40亩梨树长出的叶子全被虫吃成花叶、卷叶,嵇恩光一边在电话里安慰他,一边驾车赶到现场。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梨树全部缓过来了,许祥和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栽植日本梨的大户,从栽到摘都是一窍不通,全靠我遥控指导!”嵇恩光笑着说。
在卢集境内的330省道两侧,果树已连成片。卢集镇党委书记夏前浩告诉记者,该镇多年来以一麦一稻轮作为主,受典型大户带动不足、栽培管理技术缺乏等困扰,特色农业迟迟没有发展起来。这两年,涌现出像嵇恩光这样的一批果蔬栽培大户,带动形成桃果产业带4000亩,带来500多个就业岗位,受益农户2000多户,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加快镇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本报记者 徐明泽
本报通讯员 张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