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水平部署“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
南京市积极应对国家发展战略,按照建设“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四个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以及加快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五型经济”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打造国际软件名城、中国“互联网+”名城、中国智能制造名城、中国现代服务业名城和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文创旅游中心、区域健康医疗中心的要求,部署“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近日,该市以“宁政办发[2017]62号”文件名义下发《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改革推进 基础扎实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全面开展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服务业各领域开展了全面和系统的改革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之间的融合,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各产业的融合得到积极实践,平台经济、科技金融等产业新形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优化和完善。
“十二五”期末的2015年,该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572.3亿元,同比增长11.3%,占GDP比重达到57.3%,“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1.6%,总量实现了5年翻番。5年间,在全市经济中,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从50.4%提升到了61.2%,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从45.6%提升到了76.6%,服务业在产业税收中占比从39.3%提升到了45.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从50.6%提升到了58.7%,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服务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功能全面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研发两大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平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占比已达15%;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在服务业增加值中比重超过48%;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优化减少0.7个百分点。
按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该市将推进服务业产业总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功能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该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0%左右的年均增长水平,占GDP比重达到62%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总体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研发、金融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服务业总体增速2-3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4%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研发业成长为全市服务业中重要支柱型产业。强化枢纽功能,海港、空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新的消费增长点和消费空间得到较快培育,最终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到60%;养老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等民生型产业不断推进,城市建成区便利性商贸设施普及率达到100%。
“一带、两区、三枢纽”
优化空间布局
在发展规划的众多目标任务中,空间布局引人注目。“十三五”期间,南京市将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为基本原则,按照“一带、两区、三枢纽”的基本格局,引导服务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具体地说,“一带”即打造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以绕城、绕越高速为基本轴线,连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研发区域、南大科学园、江苏生命科技园、徐庄软件园、紫东国际创意园、麒麟科技创新园、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软件谷、新城科技园、生态科技岛等服务业集聚区或产业园区,发展科技研发、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整体提升示范带产业层级。“两区”即打造主城和江北新区两大服务业密集区。主城以新街口区域、河西新城和南部新城为重点,大力发展商务商贸服务业,推动夫子庙、湖南路、中央门等区域商贸业提档升级,并充分利用存量载体资源,通过发展创意设计、科技研发等产业,丰富主城产业内容。江北新区除了以城市规划中心区为重点,推动现代商务商贸业发展外,以南京生物医药谷、南京软件园、海峡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化工物流园、七坝物流园等为主要载体,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型服务业,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规模。“三枢纽”即打造空港、海港、高铁三大枢纽经济区。空港区打造临空产业体系,到2020年,空港枢纽经济区增加值在2014年基础上实现翻番。海港区以长江-12.5米深水航道整治为契机,到2020年,初步打造形成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高铁枢纽经济区依托南京南站高铁枢纽,到2020年,部分产业载体投入运营,高端商务商贸集聚区和长三角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框架。
南京市的服务业规划并未忽略除主城、新区之外的区域,提出按各自特色,促进商务商贸、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科技研发、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行业发展,打造形成一系列服务业发展特色区域。
支撑有力 确保完成
规划对“十三五”期末一些主要服务业行业的发展都提出了具体目标,为了确保完成目标。该市提出,要强化发展导向,保证规划的权威性。要求更加深刻领会发展服务经济、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各行业规划对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支撑和落实,使规划真正起到空间布局导向和产业发展导向的作用。
规划还提出了加强机制建设、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人才支撑等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全市发展服务业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功能,加大考核力度,强化统计监测;加大服务业政策梳理力度,努力做到整体政策条件优于同类城市水平,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统筹服务业引导资金和各专项资金的使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加大人才引入和本土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空间,优先推荐引进人才领衔实施的项目申报国家、省相关计划,继续完善“南京人才居住证”制度,为来宁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便利。在资金、财税、经营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大力鼓励服务业人才创业。 肖旭光 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