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报告披露今年政府“钱袋子”怎么花
10日,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了我省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预算草案报告,以及2017年省级预算。今年的财政“蛋糕”怎么分,老百姓能得到哪些实惠?在预算报告中都能找到答案。
“三公”经费压减逾一成
今年是实践“两聚一高”的第一年,我省将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左右,预算支出增长2%,综合考虑中央转移、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年度结转等因素,收支保持平衡。
预算草案明确,今年省级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3.4%,比上年适当调减,旨在为降成本、调结构、促转型和下倾财力留出空间。预算收入虽然调减,但对重点领域投入力度继续加大,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产业转型。
近年来,我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三公”经费支出逐年降低。根据预算草案,今年省级财政“三公”经费总额比上年预算减少13.2%。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减少8.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维费减少4.15%,公务接待费减少24.82%。
省人大代表、南京市审计局巡视员林林翻阅预算报表发现,“四本预算”共编制47张表,比上年增加30%。除对每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预算进行细化,还编制省对下转移支付预算,并分地区编制省级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表,首次分地区、分项目编制专项转移支付预算表。很多代表表示,今年预算编制更加完善、更加细化、更加完备。
科技、环保支出增幅领先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200项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推进苏北高铁、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建设”“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惠民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些举措,都要财政给予支持。切好省级财政“蛋糕”,对全省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4.39亿元,增长9.3%。主要用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保障残疾人生活教育等;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60.44亿元,增长8.9%。主要用于构建“三医”联动机制,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完善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等;
农林水支出203.39亿元,增长5.4%。主要用于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
科学技术支出64.48亿元,增长16.1%。主要用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培育创新主体、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节能环保支出55.9亿元,增长19%。主要用于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对生态红线区域予以补偿等。
“预算安排科学合理,支出结构更趋优化,体现新的发展导向。”省人大财经委委员、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王家新认为。
“补”改“投”提高资金绩效
当前,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为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我省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财政资金由“补”改“投”。
截至目前,省财政累计投入258亿元,设立省政府投资基金和17支专项基金,包括省PPP融资支持基金、江苏“一带一路”投资基金、江苏工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基金、江苏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江苏沿海产业投资基金等。
省政府投资基金已发起设立3支综合区域基金、8支产业基金,参与2支国家级基金,累计完成对外投资99.65亿元,基金总规模超80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1500亿元。
今年将发挥省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撬动作用,联合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知名民企发起设立新经济投资基金,增加对经市场检验、市场主体认可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投资,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
“财政牵头设立的投资基金更能体现政府的导向性,可弥补社会化投资基金的不足。”省人大代表、南京市栖霞区委书记邢正军表示,将加强与省级投资基金对接,帮助更多优质项目获得支持。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