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小小翻译社,“牵手”逾半五百强

来源:   2017-01-28 11:10:00

  1月25日,腊月二十八。记者来到南京市建邺区新城科技园的舜禹公司,从总经理室、主管室到大大的格子间,人员坐得满满当当。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一块块闪烁的电脑屏,似乎在诉说这是一个与往常无异的工作日。

  “我们在手的订单很多,去年营收超过了1亿元!”总经理单杰乐呵呵地报喜。1996年公司创办时是个小翻译社,起名时特意舍弃“尧舜禹”中的“尧”字,以示不争第一。2002年,这家公司在与国外一些大型科技研发类企业合作时发现,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产权拥有量增长迅猛,这些企业跨国做生意时,往往需要先在业务涉及到的国家申请专利保护,而在当时,中国市场相关的业务外包服务是个空白。“发现了商机,我们就开始探路创新。”单杰介绍,2003年舜禹公司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知识产权流程外包”理念,为客户提供在中国市场的专利翻译、专利代理等涉及知识产权的全程服务,至今已陆续赢得包括西门子、松下在内半数以上世界500强企业的服务订单,每年承接至少1万件大型跨国公司的专利翻译,成长为国内“知识产权全球化服务”细分市场的老大,在成都、西安、武汉、北京以及日本、北美都拥有分支机构,像华为、中兴这些中资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跨国专利申请的重要性,先后成为他们的客户。

  单杰说,创新,就是到不知道在哪里的新地方去。“就好比打靶,人们以为成功企业是指哪打哪,但很多企业是打哪指哪!”他开着玩笑解释说,“因为打中了,我就把它圈起来,说这就是我的创新方向。”在单杰看来,企业的行动力、执行力比长时间瞄准更重要。“我觉得找到一个大致的方向,就要先打起来,在不断试错、纠偏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找到正确的方向。”他告诉记者,“舜禹”在创业的过程中,其实做过很多门类的生意。有的做一做不行了,有的做一做还挺有空间,有的则能不断转型……“创新的结果,是时光‘雕刻’出来的。”他打了个比方,河滩上有很多石头,企业家不是去挑一个完美的石头,而是在较快的时间,找到一块有特点的石材,然后顺着它的轮廓,精心打磨出最适合的东西。10多年的外包服务,“舜禹”沉淀了一大批技术信息,现在又有了大数据分析的手段,现在“舜禹”正着力拓展为国内外企业跨国发展提供行业情报分析。

  其实,“舜禹”做过很多门类的生意, 在不断试错、纠偏的创业过程中,逐步找到了正确的创新方向。不过,单杰也提醒道,“很多人对中国企业颠覆性创新抱有极大的期待,但创新是一个很长的链条,看到的是成功的光鲜,看不到的是中间大量打了水漂的金钱和精力,有很多的企业就死在创新的路上。不能有失败,必然不会有创新。”单杰说,这一点在国有企业表现尤为明显。“对于国企掌门人来说,创新的收益可能只有1%,但创新的风险却是100%,那么多数人的选择一定是保守的做法。”所以,在各行各业建立鼓励创新的容错机制,格外重要。 本报记者 杭春燕

标签:

责任编辑: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