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潮澎湃向前,发展脚步铿锵有力。科创板上市数全国第一,A股上市企业一季度营收达全省生产总值1/4……“十四五”开篇,江苏资本市场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回首过去五年,江苏再度展现出“优等生”的特质: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省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大关;发展质态蓬勃“新动能”,全国15.1%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全国超两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5月15日,由新华日报社、东吴证券、江苏银行共同举办的“2021江苏资本市场峰会暨科技与产业创新论坛”在南京举办,旨在为金融、科技、企业界搭建交流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平台,探寻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的路径,开启资本力量激活科技创新的密钥。
汇聚群英,打造江苏资本融创“强磁场”
初夏时节,细雨纷飞的古都南京因这场盛会而更加火热。政、企、学、金、媒等各界“群星”荟萃,共同探讨秉承新使命、投身新格局下的江苏上市公司担当与机遇,为资本、创投与企业的对接提供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打造创新创业“强磁场”。
这里,有最前锐的思想分享、行业观察和观点交锋——
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博士来了。他在2017年、2019年、2020年,多次成功预测宏观市场态势。峰会上,他再次前瞻中国经济时指出:“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
再过几天,2021长三角领导人会议将在无锡举行,江苏作为长三角中开放程度高的省份,有哪些优势可以融入到并促进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峰会上,《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江苏产业创新》报告首次对外发布,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宁解读报告并建议:打造沪宁产业创新带,与G60科创走廊进行共振和互动,形成长三角科技和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两只非常有力翅膀”。
抱团迸发能量,变革打通新路,“双循环”背景下,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按下“快进键”,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以及制造、科技、投资、金融、审计企业的7名“大咖”嘉宾就此进行“圆桌对话”,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耿强认为,未来5年,面对疫情冲击和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要乐观,对投资和二级市场保持信心。
这里,有为资本市场激浊扬清、提供参考的案例分享和权威榜单发布——
峰会这场思想盛宴,既要厚重的“主菜”,也要丰富的“甜品”。当日正值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资本市场直接关乎上亿家庭、数亿人的利益,尊重投资者、敬畏投资者、保护投资者,不断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是资本市场的职责使命所在。活动现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创新实验室主任王辰瑶结合瑞幸咖啡数据造假等10大案例“以案说法”。
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峰会上,主办方秉持价值规模、持续领先和运营卓越三大核心指标,联手专家智库团,评选出“上市公司优秀服务机构”“最具投资价值企业”“最具创新力科技型公司”“优质营商环境示范园区”四个奖项,让主动求变、敢打头阵、抢占先机的园区和企业被更多人看见。
这里,还揭晓全新的传播平台,开启新一轮创业行动——
随着按下峰会“启动键”,“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焕新上线,成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媒体矩阵的又一产品。同时,“新华财经融行江苏”项目启动,为园区、机构、学界、企业、投资者搭建沟通对接平台。这是新华日报社秉持“融合、创新、跨界、共生”理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探索推动媒体融合从内部融合转向内外兼融,全面服务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探索。
今后,新华日报财经将创新服务方式,聚合各方力量,为科技强引擎,为金融添动能,为企业注活力。
浇灌金融活水,撬动实体经济转型跃升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江苏8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业创新的坚实力量,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50多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居于全国第一。那么,该如何更好地浇灌金融活水,撬动实体经济转型跃升?会场内思想碰撞不断,讨论持续升温。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愈发明显的转轨趋势,资本,作为企业成长的阳光与雨露,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产业转型桥头堡的江苏,如何运用好来自于国家与政府的资本,将“有形之手”紧握成拳,成为“产业革命”的关键。“我们与地方战略同频共振,深入八大产业链进行全面调研,加强银政企合作,深挖产业重点园区,以金融服务切入产业链中重点龙头企业。”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助理许霞表示,我们推出“科创贷”,解决中小企业快速增长的经营性需求和生产扩张问题;政府基金模式“园区保”业务方面,总授信额度超40亿元。
作为国有大行,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联合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共同打造了面向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展示企业的专属信贷产品“中银苏股贷”。该产品自2019年5月推出以来,截至去年末,已授信批复客户超180户,放款金额超7.8亿元。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余志群说,未来将不断优化信贷方案,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而在管理了多只各级政府投资基金和引导基金的国晟资本合作人沈皓天看来,在投资科创型企业时,还应“重点关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科创企业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企业的市销率指标”。
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金融助力,在管控自身发展风险的同时,也要确保金融服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我们发挥自身在金融资产交易和大数据风控领域积累的经验,借助区块链、多方计算等先进技术,将特色产业链的风险控制相关数据进行包装、整合,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开鑫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治翰介绍,作为一家金融科技服务企业,公司正与地方大数据局等机构合作,共同探索建设数据资产交易平台。
一批优质开发区,也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入“资本跑道”,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姜堰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袁惠荣举例说,要有的放矢做优“产业生态”,比如围绕新能源、新装备两大特色产业,“一手抓项目招引扩增量,围绕产业图谱,开展精准化招商;一手抓转型升级优存量,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形成支柱型企业支撑、重点型企业拉动、成长型小微企业多点撬动的企业发展‘梯队’。”
“科技强金,张家港未来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打造县域科技金融创新试验田。”张家港市科技局副局长孙顾力透露,继续实行“张科贷”,引导银行降低科技企业贷款门槛;探索“企业创新积分贷”,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加入省科技创新券苏南自创区(张家港)联动试点,扩大创新券惠及范围。
资本在挖掘潜力项目,企业也在以资本为桥激发内生动力,江苏经济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用活资本力量,加速科技产业创新升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排名第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数量遥遥领先……峰会上,一组组数据、一张张图表,展现了作为经济和科创大省的江苏,在科技与产业创新领域的强劲实力。
眼下,区域创新的氛围更浓了。时移世易,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无锡在科创赛道上奋力奔跑——物联网产业规模占全省1/2、全国1/4;集成电路产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十三五”年均增速超15%;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推动科技创新,做好服务是重点,去年无锡启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加强机制改革、产学研合作、基础设施布局,打造创新‘动力源’。”无锡市科技局副局长刘红说。
创新主体的动能更足了。“我们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均占到营业收入的6%左右。”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锋说,新美星聚焦液体食品饮料领域,公司节能环保、高效智能装备方面研发技术的提升,支撑了其提供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能力。
“创造价值的梦想、企业家精神、市场公平竞争是产业创新的基本动力。”2013年,前沿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昌进和伙伴回国创业,“五年磨一剑”,2018年公司研发的“艾可宁”获上市销售批准,成为国内首个治疗艾滋病的原创新药。看到眼下江苏产业创新氛围愈发浓厚,他相信:“这个创业春天很快就会变成夏天。”
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省内循环为牵引,支撑国内循环、推动东亚循环、促进国际循环,江苏可以做些什么?企业又该如何抓住机遇?
机制为先。“2010年到2019年,沪宁沿线成为专利创新的核心纽带和节点。”通过研究专利数据在长三角城市的分布,徐宁认为,江苏应积极主动作为,建立创新成果利益分享机制,调动各创新主体积极性;构建科技服务和转化的中介市场,以市场机制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江苏备案基金数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江苏基金投资联盟张壹帆提醒,要搞好私募基金发展,不仅需要民间投资人更大胆,多关注早中期投资,也需要政府重视天使基金,敢于承担早期项目和科创项目的风险,只有政府“敢投、舍得投”,全社会“投早、投小”的氛围才能热起来。
要素为要。对企业家的“保护”也更趋精细。“企业家除了经营风险,也有财富管理风险。”利安人寿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王丽说,只有解决企业家的后顾之忧,企业才能安心发展创新。未来,市场上还需出现针对更多人才群体的专项、定制化保险产品。
自主为本。“对基础科学研究要有共性技术投入。”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柳希望产业创新再添“一把火”,产业的自主可控虽然主要表现在产业链的应用,但从底层来看,涉及诸多基础技术,仅靠部分产业、企业实现“卡脖子”突破难以实现长久可控,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还要在战术层面做好海外博弈。
中圣集团创造的热泵技术,解决了冻土区修建铁路的难题。该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黄张飞说,研发投入是集团所有产业公司总经理的硬件考核指标,其中包括创新项目,在创造利润的时候,一定要划拨一定比例的研发资金。
着力解决缺“芯”之痛的芯长征科技CFO陈首智也有相似体会,“要想突破现有的产业链‘堵点’,需要从技术和思维两个层面努力。”作为瞪羚企业,近期芯长征和中科院成立定制班人才培养计划,让在读研究生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共同培育研发性、产业性兼具的半导体人才。
用活资本力量,加速产业升级已成业界共识。到今年一季度,江苏金财投资有限公司参股项目中有34个走上了科创板,扶持了一批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专精特优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尤兆祥相信,通过社会资本的共同参与,江苏企业一定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记者 付奇 王静 见习记者 储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