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江宁种好集成改革“试验田” 实现“1+1>2”的成效
2018-10-09 09:28: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今年7月初,江宁区行政审批局正式实体化运行,首批集中86项审批事项,截至目前累计发放20类11130份证照,90%以上审批服务实现“不见面”,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提速70%以上。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涉险滩、啃“硬骨头”。为此,省委提出要以改革系统集成为突破口,把分散开展的各项改革试点集中到一个改革试点平台落地。南京市积极行动,去年9月,市委市政府将江宁区确定为集成改革试点区,通过种好集成改革“试验田”,实现了“1+1>2”的改革成效。试点启动以来,江宁区重点聚焦“放管服”改革,突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预审代办制”、“不见面审批”、“互联网+政务”、综合行政执法等重大改革事项,破解制约江宁发展的一批“硬骨头”问题。今年3月30日,南京市召开江宁集成改革试点推进会,正式出台《江宁区集成改革试点总体方案》,通过改革理论、路径和举措的系统集成,打通层次壁垒、部门壁垒,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探路。

  按照《总体方案》,整个集成改革涉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开放发展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和加强基层党的建设8个领域,共30项改革任务。其中,既包括原有探索经验的放大,比如,推进“预审代办制”和“不见面审批”,组建运行江宁区、江宁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等;也包括新的改革探索,比如,支持江宁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给予配套的差别化用水、用电、用地、金融等政策支持。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宁8大类30个方面集成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5月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5项改革创新工作被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不见面审批等7项重点改革受到省委深改组督察肯定。

  栖霞区同样积极先行先试,以建设营商环境最佳区为目标,按照“权力让渡、力量整合”的思路,突破传统组织架构束缚,推动向基层放权、向窗口授权、向社工赋权,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全科政务、在线办结高效服务的“不见面审批”、重心下移责权一致的综合行政执法、政府跑腿企业不跑的代办陪办,环环相扣、彼此呼应,构成了推动和完善“放管服”改革的一整套组合拳,推动改革由点向链、由线向面,由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实现高效审批与科学监管的无缝对接,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率先在全省打造出“放管服”集成改革的“栖霞样本”。

  胥程皓是中铁十局南京红山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项目的安全负责人,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一度是他工作的重点。“一周7天,有5个晚上在干活,还有2个晚上在办证。”他说,以往,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需要先去项目所在地社区、街道签字盖章,再把材料递交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审批完成后再去领证,办一次证跑三趟对他来说是常态。半个月前,胥程皓跟往常一样再去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交材料时被告知,在手机上通过微信小程序注册认证,将材料填写好后拍照上传,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便会同步对材料进行审核并发送办理回执。上午他在手机上提交了材料,下午就收到了回执,再通过互联网直接下载打印许可证。这一次办证,胥程皓因为事先不清楚有了新方式跑了一趟,以后这一趟也能省了。

  今年,栖霞区正式上线省政务服务“一张网”、“不见面审批”2.0版本,市、区、街613项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上半年累计办件量1.8万余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691户,批管同步完成率96%以上。6月30日,2018中国管理科学大会暨第六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典礼上,栖霞区凭借“以‘放管服’集成改革打造最佳产业发展环境”获得第六届管理科学奖专项奖——促进奖,这是我国在管理科学领域唯一的表彰奖项。据悉,下一步,栖霞区将对不见面审批清单进行新一轮梳理,力争区级许可事项审批100%实现“不见面”,区内街道和园区对新引进项目实现陪办、代办全覆盖。

  本报记者毛庆本报通讯员刘立

标签:改革;集成;江宁;审批;行政;试点;体制;试验;成效;综合
责编:孟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