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京市两会: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原标题: 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报告原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4+4+1”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主导产业清晰、比较优势明显、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体系,切实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写在前面】
刚刚过去的五年,南京经济建设收获漂亮的成绩单,规模总量和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千亿台阶、达到11715亿元,成为全国第11个突破万亿规模的城市,年均增长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保持全国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跨5个百亿台阶,总量达到1272亿元,年均增长11.7%……
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7%,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0%,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6个。
正在召开的市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话题展开热议,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出谋划策。
【代表委员建议】
打通企业间壁垒,缔结南京环保产业联盟
市人大代表朱志平说,2010年他在溧水白手起家,成立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从事气体废弃物低温液化回收设备生产,如今产值达到2.3亿元。南京正在推动“4+4+1”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第一个“4”中就有他从事的环保产业,这是南京环保行业的发展契机。但目前南京环保产业发展还存在瓶颈——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本地环保企业之间信息也不畅达。
“比如我们公司生产所需的零部件,都是从宜兴、无锡、浙江等地进货的。倒不是南京的制造企业没生产能力,而是信息不对称。零部件企业不知道我们设备商的需求,不敢贸然研发。环保工程企业也不了解本地环保设备商。此外,我们企业市场占有率是油气回收行业的‘全国第一’,参与起草了国标、省标,但是如今接洽大型项目还遇到另一个问题:拿环保工程需要建筑相关资质,要有木工、架子工等,这显然不是我们设备制造企业的专长。我知道南京轨道交通成立了协会,把产业链连通起来,这一方式非常好。期待相关政府部门牵头,打造南京环保产业联盟,把散落的环保企业集结到一起,优势互补、抱团壮大。”朱志平说。
把钢铁业做成绿色产业,与江北新区融合共生
“今年,南钢迎来建厂60周年。60年里,南钢由一个年产10万吨钢材的小厂,发展成为年产千万吨的世界知名特钢企业、多种‘大国重器’的特种钢材供应商,多项发展指标位列上市钢企第一位,离不开南京市委、市政府,江北新区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市人大代表、南钢董事长黄一新说,南京提出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江北新区建设。南钢作为体量很大的在宁企业,将努力通过创新驱动,争当南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和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排头兵。他介绍,未来企业将致力于把钢铁产业打造成为绿色产业,与南京江北新区共荣共生。南钢提出了“双主业”发展的概念和“一体三元五驱动”的战略规划,除钢铁产业之外,还将重点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产业,用8年左右时间,再造几个千亿级新兴产业。
创新监管方式,构建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市政协委员张永勤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他这次上会提交了一份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提案。
张永勤说,当前,金融体系的敏感性、脆弱性增强,金融风险的防控面临诸多压力。但在目前“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部门通常奉行“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原则,面对跨业跨界金融行为,存在监管盲区,尤其是未纳入监管范畴的非法集资,更显监管缺失。他建议,机构监管部门应克服地域意识,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明确产品法律关系和功能属性,实行功能监管,明确合法和非法、合规和不合规行为,实行行为监管。
发展“新零售”,优化产业链减少库存
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要加快发展新金融、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层次水平。对此,市人大代表,YOHO!集团创始人梁超十分赞同,他认为新零售不仅带来了消费市场的增长,而且能够“用需求来驱动生产”,实现供给侧改革。
梁超说,近年来,传统零售行业插上“互联网+”翅膀,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战略,比如服装电商在线下开出实体店,研发了“智能试衣架”等,为消费者带来了更舒适的消费体验,促进消费需求转变为消费行为,也成为支撑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无论是线下企业往线上走,还是线上企业到线下来,全行业力推全渠道融合、践行新零售,除了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外,还能优化整个产业链。”他说,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打通,顾客的消费行为、商品的流通轨迹、库存变动等数据在后台实时流转,被采集和分析,可以指导企业的营销更精准,提高生产效率,最终使得生产制造从B2C向没有库存的C2B转变。
【部门举措】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委主任沈剑荣介绍,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主导产业发展目标既有可行性,又有挑战性。“今年将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陆续落地、投产,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他说,2018年南京要实现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以上,一方面要全力推动81个市级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各区各省级以上开发区要紧紧围绕4个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更大力度招商引资。
在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沈剑荣介绍,今年南京要促进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要达60%。继续实施国际软件名城建设,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14%;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创业孵化等有南京特色的科技服务业;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3%以上;实施健康南京建设行动计划,健康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加快现代化物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沈剑荣介绍,今年南京还要培育以未来产业为支撑的新经济,不久前刚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意见》,今年还将有一系列政策支撑未来产业落地发展,使之成为南京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百姓期盼】
张逸群(高科技企业联合创始人):我10年前在南京上大学的时候,南京还是以国营经济为主,与浙江、广东的城市相比,民营经济发展相对靠后。现在不一样了,南京近几年出台了一批创业创新扶持政策,通过招才引智集聚了大量优秀人才,集聚了一批高科技新兴产业。希望能够出台更有效的举措,更好地发挥本地高校院所的优质资源,实现研究成果就地转化。
盛建(国企职工):过去这些年,南京粗放型的工业企业,包括小型化工企业不少都关停并转,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南京经济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应该更加大力度集聚无污染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只有新兴产业发展了,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人才,才能带动更多的就业,城市才会更具活力和希望。
高岭(退休工人):在南京工作生活几十年,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是从艰苦岁月走过来的,深深感受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是百姓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希望南京能紧跟时代步伐,走在其他城市前列,发展好经济,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