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政协委员郑雪平:强化食品安全共治,让市民吃得更放心
原标题: 市政协委员郑雪平: 强化食品安全共治,让市民吃得更放心

市政协委员郑雪平。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璐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1月20日,来自民盟界别的市政协委员郑雪平提交了“构建食品安全格局,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提案。他认为,单靠“创”和“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只有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政府监管、部门协同、行业自律、企业负责、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才能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
郑雪平说,早在2015年9月,南京就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全市上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进创建工作,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难题。最突出的是食品行业结构复杂使管理难度加大。目前,全市共有11万多家食品经营企业,其中3万多家餐饮企业,约有85%为中小餐饮;6.5万多家食品销售企业,约76%为中小规模的食杂店。同时主城区还存在几千户流动摊贩。食品行业的经营分散、量大面广,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压力。与此同时,社会监督力量明显“发育不足”,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应包括‘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主体包括企业(食品生产经营者)、政府及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社会监管力量,包括媒体、消费者、第三方认证和检测机构、行业协会、专家及非政府组织等。”郑雪平说,社会共治强调的是强化社会各主体的责任意识,通过相互协调的方式来消除食品安全风险,共同监管食品安全。
他认为可以从五方面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一是建立诚信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生产经营户信息信用库,落实分类分级;建立食品安全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制度。二是落实监管责任,打造透明放心菜场、透明安全餐饮后场、食品安全工作站。三是畅通监督渠道,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四是多方担责,注重培养第三方监督机构,扶持行业协会发展。五是强化科普宣教,重视基层科普工作站建设,让更多青少年和市民群众参与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