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0

城市管理的“句容现象”引起社会关注 ——走四方,看家乡,句容处处好风光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陈彩云   2017-11-22 07:14:00

  开展城管大练兵,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

  开展城管系统党员示范岗建设

  班子成员到责任区一线现场办公

  召开市民代表座谈会,访民情、听民意

  组织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召开城市管理工作务虚会

  完成城市夜景亮化

  整治后的句容河

  新建农贸综合批发市场

  句容河清淤工程施工中

  城管开放日——邀请市民走进数字化城管

  在小区公共环境里晒萝卜条、公园人工湖洗菜洗衣、高楼晾晒滴水拖把、楼顶随意抛撒垃圾物品、道路上占道经营.......农民李发财来到城市后,本想“干一番大事业”,却常常被居民投诉,处处碰壁。在城管队员的帮助下,李发财逐渐明白了城市有城市的“规矩”,守住“规矩”自己的生意才能蒸蒸日上,才能在城里“混”下去。

  这是句容城管局不久前推出的微电影《进城》,也是近年来句容城市管理的一个缩影。句容市把服务民生放在第一位,营造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大环境”,45平方公里管理地域无盲区,城市管理水平位居全省一流。城管的“句容现象”,引起社会关注,南京、苏州等省内外大城市密集前来学习考察,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作城市管理专题调研,并发专报推荐句容“和谐城管”模式。

  一年一个主题,重担压快步

  城市管理的问题多产生在一线,矛盾也多集中在一线。只有解决好一线难点、痛点和堵点,老百姓才能舒心、放心、安心。

  每周一下午,句容城管局副局长戴荣国准时约上环卫处主任“散步、谈心”。从2014年该局“形象提升年”推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以来,句容城区就被划分为7块网格,局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分块挂钩,每周巡查、督查,召开例会。“快查、快处、快问责,‘一线工作法’成为干部被监管、群众包满意的有效手段。”戴荣国介绍。

  “过去早8点半上班,晚6点下班,等到执法队员出来巡查,市容秩序早已混乱不堪,群众怨声载道。现在推行‘保姆式’执法,采取与摊贩同步上班、同步下班的模式管理,实现了工作时间与管理对象同步,消除了‘管理时差’盲区。”城区大队大队长徐钧按照“精细化管理年”的工作要求,调整了队员们的工作时间。

  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次自我加压。局党委书记曹青松说:“除了管理时差的盲区被消除外,建成区周边环卫保洁、绿化管养移交工作也已完成,全市‘一把扫帚’扫到底,管理‘地域盲区’也被消除;公安信息平台、12345、12319热线平台相关信息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数字监管实现了全覆盖,网格管理上的盲区也被消除了,这都是主题年建设带来的变化。”

  一个网格平台,45平方公里无盲区

  “河滨北路与宁杭南路交汇处向西100米处有商家占道,阻塞交通。”10月12日早8点20分,志愿者朱德保上班的路上,发现一处城市管理问题,随手点开“文明句容,智慧城管”APP,15分钟后城管队员赶到,道路秩序即刻恢复。

  市容环境管理、园林绿化管理、违建查处、渣土管理、户外广告管理等7类90项相对处罚权集中后,城市管理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而管理人员有限,加上乡镇执法、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政府民生工程承建、急难险重抢险、突击任务等,城市管理局早已成为集管理、建设、执法、服务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型机构。

  抽不出更多执法人员的小城,如何实现管理的有效化?向科技要城管,智慧城管“四两拨千斤”。“过去,城市管理问题多数只能通过管理人员巡查发现,一旦涉及到需要快速处置、管理死角等问题,市民往往迟迟得不到答复。数字化城管上线后,城区被划分为32个管理网格,每个网格有6支‘找茬’的志愿者队伍,城市管理问题通过城管通、QQ平台、微信平台、12319渠道等,被快速发现、快速反映。”数字化城管教导员俞锡燕介绍。

  高效发现问题,更要高效、满意地解决问题。以城管监督指挥平台为载体,该市纪委、市文明办、城管局联合行动,通过发放“白色”交办单、“黄色”督办单、“红色”问责单,确保城市管理的每一个案件得到及时交办、及时解决,形成全市齐抓共管“干、查、督”的工作格局。同时将按时办结率、结案率纳入纪委效能考核及全市的绩效考核,确保了交办事项件件有着落,落实有举措,不办、迟办有处罚。

  “我们每周都会编发《督查通报》,对交办事项进行书面数据考核;每双周召开督办会,对交办未能及时处置的事项,责令说明理由,对累计三次不办,进行问责。截至目前,全市各部门联手共治各类城市管理问题8万多条,处置率94%,市纪委层面城管事务类的诫勉谈话和行政处罚的干部已有十多人次。”局纪检监察主任张雪介绍说。

  一本“教案”管执法,提升市民满意度

  城管与商贩一直被认为是对立的“猫鼠游戏”,市民满意度提升的背后,深藏怎样的秘密?

  曹青松拿出一本《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简明问答400题》介绍,为强化一线队员管理,局里专门开展了老队员工作座谈会,收录老问题、梳理老症结,按照新法规、新理念,结合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编写了这本“教案”;对所有队员分批进行封闭式军事化培训,月月考试,季季考核,考核不及格不上岗,每年都会有人因为考核不及格“下课”。局里还建设数字化城管,对所有车辆、对讲机实施GPS定位,执法人员都在实时监督之中,去年已处理10多起违章违规作业,有辆洒水车在路边帮人浇菜就被举报。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人和。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坚持把问题作为工作的第一导向,把服务民生放在第一位,实施“721”工作法,将“和谐城管”建设推进常态化。

  改造建设路、西大街、中街帕提亚广场、宝塔路等多个小吃广场和华阳西路等地段的十几个集中洗车点,化堵为疏,把流动摊贩、沿街洗车点引导到指定地点实行定时保洁经营,既规范了管理,又改善了市容环境;引进乐万家市民放心早点公司,合理规划设置销售点,有效解决了临时餐饮摊点经营中食品卫生不合格、低档次、品种单一的问题。

  通过市场运作和政府投入,统一制作了60多辆便民自行车修理、修鞋摊位、移动缝补车等,免费发放给从业人员,规范引导与管理;对早夜市大排档、饮食摊点,实行餐车制式统一、布点设置统一、管理标识统一和经营时间统一的“四统一”管理,使“路边摊点”变成了“马路风景”;投入2800辆公共自行车,办卡31564张,累计借还630万人次, 使“绿色出行”之风在句容悄然盛行。

  开展“市民走进城管、城管服务市民”活动,组织各界人士全程参与城管工作,三年来,主动走进群众开展活动300场次,吸引各界人士参与活动5万多人次。

  近两年句容汛期,城管全员投入抢险救灾,部分队员带病带伤坚守堤坝6天5夜,形成了“城管抗洪精神”,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市民“点赞”。学雷锋日期间,城管赤山湖管委会中队、茅山管委会中队、市环卫处接连收到了锦旗,有的感谢队员们见义勇为、有的表彰环卫工拾金不昧。事件经报道后,媒体、市民纷纷称赞句容城管为“雷锋城管”。近两年的全市年终绩效考核,该局均获得一等奖,市民满意度节节攀升。

  “一把笤帚扫到底”,全域提升管理上档次

  “以前市、镇的保洁标准不一,乡镇保洁频率低、效果差,卫生死角无人过问,另外交界处保洁员扯皮、推诿现象也时有发生。现在全市‘一把扫帚’扫到底,交叉处保洁员各自向前延伸20米,家门口的环境明显改善了。”家住句容开发区的罗涛说。

  面对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老城管格局,句容城管在乡镇、街道、管委会成立了执法中队,引入政府、市局双重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延伸到镇村,犹如麻袋上绣花,必须精细才能达到精致。”局长徐龙喜说,“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网格管基础、一个中心管调度、一个标准管市容、一套制度管保障,推行敬礼、亮证、说明来意执法‘三步式’,完善案件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坚持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制度,凡是需要作出行政强制执行或情节复杂的案件,一律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案件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根据《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完善园林、环卫等行业作业规范,制定了自由裁量权基准121项,内部管理制度22项,汇编了城市管理领域法律法规62项,落实了‘六条禁令’,执法程序更加完善、标准更加明晰,形成了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把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打折扣不走样,不留盲点的管理格局。”

  “东街亮,西街明,街道通畅好心情;大路美,小路靓,红花绿叶好风光。走四方,看家乡,句容处处好风光!”一曲顺口溜唱了小城句容,也道出了城管部门的荣誉。从城区主干道的美化、亮化,到玉清河、句容河整治工程,句容城管主动担当作为,实现了由城市管理执法者向建设服务者的新融合,仅2016年该局就承接民生工程项目12项,总投资近10亿元。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投入资金52亿元,完成整治项目196个,改善了城市环境薄弱地段脏乱差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成了省级优秀管理城市,梅花、葛仙、新村社区创成省级示范社区,华阳“四路”创成省级示范路。

  “都说城管是各级党委政府最头疼、最不放心的部门,而句容城管老百姓呼声高、管理水平高、社会评价高,班子成员能力强、队伍强、制度强,从一个管理者走向建设者,从一个城市建设的‘板凳队员’变成了‘主力队员’。建管结合、担当作为,为自己赢得了地位与话语权,也使服务更加贴近民生,管理更加贴近民心。”句容市市委领导说。

  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时期城管建设的新要求,着眼城市管理的新形势,句容城管局将在上级部门的领导指导下,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整治力度、提高整治实效,持之以恒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陈彩云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