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日前,市白马湖办党组书记、白马湖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永兴表示,市白马湖办(公司)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按照“生态文旅水城”发展定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一区两带”战略机遇,擦亮生态底色、支撑绿色发展,奋力迈上“文旅融合”新台阶,让白马湖真正成为“离城市最近的远方”。
呵护最全“生态富矿”
这里有清澈的湖水、这里有多彩的森林、这里有瓦蓝的天空、这里有遍野的绿茵、这里有缤纷的花田……在白马湖,你会体会到,原来生态的底色不是绿色一种,而是五颜六色。
湖是什么样的湖?一见清心的湖。初夏的微风,吹拂着白马湖湖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湖水更加清澈透亮。行走在湖畔,处处绿意盎然、一片生机。从满目围网到一汪碧水,历经10多年的生态治理与修复,白马湖已一跃成为市民和游客心中度假的湖、休闲的湖、生活的湖,成功打造为湖泊生态修复的“江苏样板”。
林是什么样的林?五彩斑斓的林。如果你秋天来到这里,放飞航拍的小飞机,从空中鸟瞰白马湖生态旅游景区,整个景区宛如一个巨大的调色板。不同色彩、不同高度、不同形态的植物搭配,红色、金色、绿色相间,八千亩北美红枫更是蔚为壮观、美轮美奂。
田是什么样的田?争相打卡的田。四季皆有景,一步一风景,只要漫步白马湖畔,就能感受阵阵花香清新怡人,形成一幅“花田喜事”的美好画卷。人间最美四月天,缤纷芝樱花海,千亩彩色油菜,吸引网友争相打卡,主流媒体频频关注。“向日葵的故事”盛夏向阳花开,“嗨皮西提”醉美网红粉草,“生态旅游景区”金秋万菊争艳……精彩不止于此,网红白马湖名不虚传。
涵养珍贵“地球之肾”
湿地,又被称作“地球之肾”,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我们欣喜地了解到,历经近5年的保护与修复,淮安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收官在即,今年下半年有望开门迎客。
白马湖湿地公园位于白马湖南部,2015年底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规划总面积3243.37公顷,约占白马湖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淮安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重要内容,作为淮安对江河湖泊实施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列入白马湖打造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的重要板块,要求按照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战略目标和要求,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一流国家湿地公园。
蓝天白云,碧水如镜,纵横阡陌与一道道塘圩,形成一个巨大而奇特的“水上迷宫”;成群结队的野鸭或水面嬉戏,或钻进芦苇丛中觅食;不远处,浩浩荡荡的雁群轻盈飞过……如今,白马湖湖区生态修复明显,湿地自然景观显著改善。几年来,白马湖湿地公园紧紧围绕“全面保护、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建设思路,以“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规划理念,以白马湖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为载体依托,全力打造融保护与修复、科普与宣教、生态与休闲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在白马湖,能够尽享“看河看湖看湿地,品虾品蟹品美食”;在白马湖,能在寻味寻芳中深刻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寻味白马湖”,打造“喜事多”农家乐、“渔乐湾”渔家乐、“湖水鱼”湖鲜菜等产品,助力湖区乡村振兴。“寻香白马湖”,持续开发茶香白马、花香白马等系列产品,深化菊花“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助推片区农旅融合发展。“寻芳白马湖”,建设一品梅园、海棠依旧、彩色油菜、彩色稻田,擦亮白马湖“四季赏花”名片,形成可观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寻根白马湖”,深入挖掘白马湖美食文化等,讲好白马湖故事,传递白马湖声音;筹划季节性品牌活动,不断扩大白马湖文化影响力、吸引力和向心力。“寻景白马湖”,优化提升现有生态旅游景区、湿地公园景区、“向日葵的故事”景区,实现湖区生态涵养、生态保护、生态景观全覆盖;着力打造精品互动体验项目,拓展研学旅游市场。“寻玩白马湖”,打造精品文旅项目,以及亲水娱乐、观景交流好去处。
“林田湖草、鱼虾螃蟹,我们白马湖拥有最全的景观业态;春观百花、夏望繁星、秋赏金菊、冬迎飞雪,可以给游客带来最美的旅游体验。”市白马湖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刘书苏告诉记者,未来,白马湖将从资源的湖变为度假的湖、从休闲的湖升级为生活的湖,成为市民和游客心中“地理上紧邻城市,心理上远离城市”的美好生活目的地。
■ 融媒体记者 李蓉 通讯员 张弢/文 融媒体记者 管伟法 谭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