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阴师范学院,有这样一对模范夫妻,妻子张莉莉,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博士、材料学博士后,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导;丈夫丁志同,研究员,河海大学博士,淮阴师范学院纪委副书记。携手20多年,夫妻俩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恩爱和睦,同甘共苦,事业上相互启迪、相互成就,不仅诠释了家的温暖,而且书写了守望初心、矢志育人的真谛。
一路辛苦,找到幸福
张莉莉和丁志同夫妻二人是淮阴师范学院的同班同学,同一天入党,毕业后,双双回到母校,一直就职于淮阴师范学院。
回忆起1992年和妻子一同考入当时的淮阴师专的情形,丁志同历历在目。“真是天设的缘分。”丁志同介绍,自己和妻子都是沭阳人,当年,淮阴师专在沭阳招收师范类学生。通过预考后,原本不认识的两个年轻人因为预考分数接近,面试时被安排在前后位置。“她站在我前面,分数比我高两分,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女生很不错。”开学后,丁志同惊喜地发现,面试时站在前面的女生和自己同班,再后来,他们很自然地成了恋人。
恋爱的日子,两人同甘共苦。那个年代,经济不发达,丁志同每月都要蹭张莉莉的饭票,虽然偶有腹中饥饿的时候,但两人一直相互勉励,精神上富足丰盈,学业和各项能力都很突出。1994年,成绩连年年级第一的张莉莉被保送到南京师范大学读本科,第二年,作为校学生会主席的丁志同也因为各项能力突出,毕业后顺利留校。
南京求学的日子,张莉莉白天泡图书馆、实验室,晚上回宿舍打着手电筒为丁志同织毛衣,“那时候穷,买不起成品,我就买毛线现学,一个星期赶织一件毛衣,一共织了两件。”说到为丈夫织的那两件毛衣,张莉莉向记者分享那一些用尽心思的细节,“一件棕色,一件藏青色。这件棕色的,麻花针法是我自己研究的,领子还是卷边的。”谈话中,张莉莉翻开老相册,指着照片上爱人身上穿的一件圆领毛衣说。
前后跨度二十多年,家里的十几本老相册记录了这个家庭的很多甜蜜瞬间,但只要是秋冬季节,重要场合的留影,那两件毛衣也必定有一件穿在丁志同身上。“毛衣现在还放在橱子里呢,我想我会穿到老吧,因为对我来说太珍贵了。”丁志同说着,夫妻俩相视一笑。
躬耕教坛,不忘初心
1996年,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张莉莉回到淮阴师范学院,和丁志同成为了同事。随后的十多年里,夫妻俩在矢志育人的同时,不断求学深造,一路并肩前行,成为淮阴师范学院少有的双正高、双博士夫妻。以夫妻俩的资历,他们完全可以选择更高的平台和更大的城市,但他们毅然选择扎根淮安,“因为我们不能忘了根,不能忘了恩。”
张莉莉回忆,1997年,她和丈夫步入婚姻殿堂。结婚的时候,学校给他们分了一室一厅的房子,校领导赞助了家具,“婚礼是在学校内部的食堂举行的,化妆、摄影、主持、全福奶奶、还有‘闹事的’,都是我们的领导和同事,婚礼几乎惊动了半个学校的教职工,永生难忘……”说起当年婚礼的“盛况”,张莉莉用了好几个“永生难忘”。再后来,孩子出生后,张莉莉前往南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紧接着,丁志同考上河海大学博士。夫妻俩相互扶持的同时,淮师同事和领导一直没有停止对这个家庭的关爱,“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和生活,回味起来要感谢淮师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没有理由不留在淮师,没有理由不留在淮安。”张莉莉说。
留在淮师,回报淮师。这些年,张莉莉在潜心科研的同时,以德化人、以研促教,坚守讲台,教书育人。2015年以来,作为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的张莉莉一直承担《分析化学》《工业分析》《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年带新生,张莉莉总会给自己一个月时间,让自己记住所带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正因为这样,她也成了深受学生爱戴的“莉莉姐”,“现在还有毕业的学生一口一个‘妈妈’的叫我,想起来很有成就感。”
虎父无犬子。在夫妻俩的影响下,三年前,儿子丁维朴顺利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如今正努力备考世界名校的硕士研究生。谈到未来,张莉莉说:“经营好家庭,做好工作,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学校,无愧于组织,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融媒体记者 伍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