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2日,涟水县同心村党总支书记刘中洪接到6个订货电话,要收购村集体种的130亩有机稻米。“每斤卖5元,外加马上要丰收的射干、决明子、地蒲,纯收入不会少于20万元,”刘中洪笑着说,“村集体多年交‘白卷’,今年终于能摘掉‘穷帽子’。”
高兴之余,刘中洪直言要感谢县“扶贫超市”。去年底,针对低收入户与经济薄弱村脱贫缺办法、帮扶责任人帮扶缺招数等难题,涟水由县扶贫办牵头,率先在全省创办阳光扶贫超市,为精准扶贫订制“锦囊妙计”。截至目前,阳光扶贫超市已吸引全国20多批考察团前来取经。今年5月17日,省长吴政隆在阳光扶贫超市调研后,现场为其创新做法点赞。
送“百宝箱”,破解“不会帮”的瓶颈。周占新是红旗村低收入户,全家三口人只有一个劳动力,靠三亩地过日子。负责帮扶的陈师镇干部郭亚军面对这一家三口,一度束手无策。“去了阳光扶贫超市,这才开了窍,”郭亚军说,“超市”有创业、就业、咨询、信息发布四大功能板块,汇聚了全县100多个致富项目成功案例,拿来就能复制。经过合计,郭亚军决定帮周占新跑小额贷款搞养鸡。“前些日子蛋鸡开始产蛋,”周占新说,如今他不仅养了3000只鸡,还有50头羊,年收入将超过10万元。
开“千金方”,根治“不会富”的病灶。“政府没少帮,村里还是穷,问题在哪?”省定经济薄弱村花桥村党总支书记孙亚群对此曾很困惑。今年初,孙亚群带村民到阳光扶贫超市参观,“超市”汇编的扶贫项目菜单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菜单上110多个项目,搞土地流转种瓜蒌是其一,梁岔镇的老井为此发了财,”孙亚群说,花桥不缺地,但没搞过土地流转,回村后大家纷纷“点单”,要求流转土地种瓜蒌。“超市”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的做法,敲开了花桥的致富之门,该村流转的50亩地,瓜蒌现已全部挂果,解决低收入户就业20户。连同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花桥今年村集体将稳赚19万元,实现脱贫。
练“平衡术”,打通“不对称”的关节。针对经济薄弱村信息闭塞、低收入农户缺致富技能等情况,该县将阳光扶贫超市功能向镇村延伸,已有17个乡镇、41个经济薄弱村分别设立了扶贫窗口、扶贫工作室,推出低收入农户技能培训项目30个,发布致富信息2000多条,对全县涉农部门扶贫政策信息进行梳理,在扶贫超市进行发布,还编成“顺口溜”宣传到村组,有22个村成功上马壮村富民项目25个。 融媒体记者 王健全 杜勇清 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