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霞染桑榆——记86岁“新时代淮安好人”杨义春
2018-09-17 16:5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淮安讯(晓 玉) 6月29日,2018年上半年“新时代淮安好人”故事会在淮安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41人(组)“新时代淮安好人”,站立聚光灯下,成为当晚最耀眼的明星。这其中有一位86岁的“新时代淮安好人”杨义春,主办单位给他的颁奖词是:霞染桑榆——志愿者杨义春:一颗红心,不老青春;人心向善,大地作证。

  一条家训,让他受益终身。

  杨义春,1932年生,原清河区政协退休干部。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毛泽东诗词协会会员,淮安市政协特聘文史委员,淮安市名人研究会理事,淮安市诗词协会顾问,淮安市金秋岁月俱乐部、秋月正红读书会高级顾问,清江浦区爱心服务社志愿服务者,城中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杨姓祖宗留下一条家训:“守祖宗清白二字,教子孙耕读两行”。杨义春的祖父将这条家训,用大红纸写成对联,贴在堂屋后墙祖宗牌位的两旁。杨义春六岁认字,就是从父亲让他背诵这条家训开始的。他父亲常说:“不读书,无以知礼;不知礼,无以为人。”

  1939年,杨义春家乡涟水沦陷,日伪军在离他家三里远的灰墩集筑上据点。“黑狗队”三天两头下乡扫荡,不是抓鸡,就是抢粮。杨家的耕牛被牵走了,粮食被抢光了。杨义春的父母带着四个孩子,跑反逃到10里外的远房舅舅家,靠他的父亲挑油担子,走村串户卖食油苦钱度日。父亲听他说要停学,沉着脸立马从床肚里搬出一只旧木箱,从木箱中翻出跑反离家时从墙上取下的那副家训对联摊到桌上,叫他读一遍。杨义春泪流满面对父亲说:“爸爸,我错了,我会坚持下去的。”

  1949年春,杨义春考取盐城师范。拿到入学通知书,他心中十分纠结:这书能读下去吗?因为当年,杨义春的家乡虽然解放了,但是,由于连年灾荒,家中一贫如洗。父母亲还带着弟妹,在外逃荒要饭呢。他暗暗下定决心:坚持下去,有困难自己克服。寒暑假,别的同学都返乡归家,杨义春是有家不归,留在学校,帮助公家磨面,苦点小工钱,供开学交书本费。就这样,依靠勤工俭学,杨义春读完三年师范。

  几十年来,杨义春也是用这条家训对联教育子女的。他的四个孩子中,只有老三男孩,是正正规规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的,三个女儿,都因为“文革”等原因,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三个女儿都出嫁,而且都参加工作了。杨义春和老伴商量,要让三个女儿继续读书深造。三个女儿在结婚生子、工作繁忙的情况下,都先后通过自学考试、在职函授等途径,先后拿到了本科文凭。在杨家第三代中,有两名本科毕业生,一名留英双硕士研究生、一名博士、研究生。

  捐赠

  1946年深秋的一天上午,杨义春的五舅骑着一匹枣红大马,带着他的警卫员来到他家(当年,杨义春五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任团长)。说是来“看望大姐”(杨义春的母亲)的。后来才知道,当时涟水保卫战已接近尾声,部队即将转移北撤,他的五舅是特地来杨义春家告别的。吃完午饭,五舅见堂屋墙上贴着一张大红奖状。他把杨义春拉到身边,一边摸着杨义春的头,直夸聪明,一边让警卫员从文件夹中取出一张《淮海区详图》。他把地图摊到桌上对杨义春说:“这张地图很详细,你家和我家的住址图上都有,给你五分钟时间,能从地图上把我们家的住处找出来吗?”杨义春说:“五舅,你考我?试试看吧!”杨义春从地图上先找到涟水县城,再从涟水城往北推,找到灰墩集,再往北推一点,杨义春用手指点着说:“这里就是我家住处”,又往东北方向推一点说:“这里就是五舅你家的住处”。花了不到两分钟时间。五舅竖起大拇指,再次夸他聪明。五舅把地图推到杨义春的面前说:“地图我还有,这一张就留给你做个纪念吧。”

  70多年过去了,杨义春工作调动、房屋拆迁,先后搬家十余次,家具实物丢弃无数,可这张地图,始终伴随着他,不舍丢弃。如今,睹物思人。每当看到这张地图时,杨义春就会想起当年的场景,难舍亲情。为此,他还写过一首小诗:“当年五舅到吾家,赠我地图将我夸。睹物思人情切切,亲情永驻乐天涯。”

  前不久,杨义春将这张珍藏了71年的地图,捐赠给了淮安市档案局。一是为了感恩淮安市档案局领导多年来对他的关爱,作为淮安市“家庭档案示范户”,他说,应该对档案工作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二是为了让这张地图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他说,地图,个人收藏,限于条件,无法长期完好保存,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能。三是为了践行他的人生理念:献出爱心,收获快乐。

  投身公益,乐于无私奉献。

  杨义春自2003年住进城中社区(原人民社区),就带领社区8名老党员跟“城市牛皮癣”(小广告)作斗争。15年来,在城中社区范围内,只要发现小广告,老党员们就在第一时间将其铲掉(社区专门备有油漆、涂料和工具,供居民取用)。

  15年来,杨义春一直坚持利用社区道德讲堂,无偿给青少年授课,进行法制宣传和革命传统教育,并向社区青少年之家捐赠图书近100册。城中社区连续18年,无青少年犯罪,杨义春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为了鼓励社区青少年学习文化,杨义春组织社区中小学生开展征文竞赛,他把清浦区发给他的“五老”先进个人奖金800元,拿出来,发给获奖学生。他帮助社区举办“小诗人”圆梦班,教学生学写古典诗词;举办十九大知识学习班,宣传十九大精神。

  2005年5月,杨义春受台湾淮阴同乡会秘书长任振宗老先生的委托,寻找已经失落30年的丰济仓石碑。杨义春经过走访老居民,得知该石碑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扳倒扔到淮安市实验小学院内乱石堆中。杨义春赶到实小,见建筑工人正在平整操场,掘土机正将那堆乱石往汽车上翻倒。杨义春请人帮忙,用铁棍翻了20分钟,终将石碑翻了出来,保护了文物。他还把访得的有关丰济仓的资料加以整理,写成《今昔丰济仓》和《南粮北运中转库,明清天下大粮仓——从常盈仓到丰济仓》两篇文章,先后在《淮海晚报》和台湾《淮阴文献》上发表。

  2005年,杨义春出版专著《淮安方言与普通话》一书,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市政府发给奖金1000元,杨义春当即交给市关工委,资助白马湖中学特困生沈长艳同学。

  2008年,汶川地震,金秋岁月俱乐部在夕阳广场举行募捐活动,杨义春捐款400元。

  2014年,清浦区爱心服务社前往市民政局清浦福利院慰问残疾人沈明慈。沈明慈喜欢写诗,杨义春将自己创作的诗集及其它词典等诗刊、书籍40余本和学习用品赠给沈明慈。从此,他和沈明慈结成忘年交。他经常前往福利院,帮助沈明慈写诗改诗。沈明慈也经常写诗发给杨义春,杨义春总是认真修改后,跑到福利院交给沈明慈。

  2015—2017年,有10位老同志写了11本书稿,有诗集、文集,近300万字,请杨义春为其审稿,有的还要为其作序。供电部门退休女职工卞济芬,抱病写了一本回忆录《草缘》,近40万字,因为只有中专文化,自觉写得凌乱,在《淮海晚报》上发文,想请人帮助修改。报社高玉启记者找到杨义春。杨义春二话没说,接过来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将其改完,并帮助办好准印证,联系印刷,帮助校对,圆了一位退休女职工的出书梦。

  2015年,南门社区居民倪某某患白血病,杨义春得知后,向清浦区爱心服务社反映,杨玉琴社长带领6名志愿者前往倪家慰问,带去慰问品,杨义春本人捐款500元。

  杨义春还是淮阴攻城阵亡将士纪念亭志愿守护者,2015年5月,他发现纪念亭遭到人为破坏,他向市领导写信建议保护维修。曲福田批示,让市民政局拨款将其维修一新。

  2018年4月,淮安市第二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打响,杨义春向市领导写信,提出三条建议。姚晓东书记批示,市委办为此下发两个文件,一个文件给市委宣传部,要求文明办组织落实;一个文件给市城管办,要求从速办理。

  目前,杨义春正忙着撰写淮安市和清江浦区市志、区志“方言”篇章;还帮助清江浦区老促会撰写《清江浦区老区发展史》一书。

标签:
责编:张静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