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8日讯 有的人退休后忙的是养身锻炼、打牌娱乐,家住清江浦区奥林晴园的吕大爷却喜欢读读写写,并创作了一本有关淮安地区抗战的小说《江淮颂》。昨日,吕大爷将200本书《江淮颂》带回淮阴区渔沟老家送给亲戚朋友,让他们“不能忘记那刻骨铭心的民族屈辱和苦难”。
●他的父亲是革命烈士
吕大爷叫吕真强,今年73岁,平日喜欢读书看报写文章。写一本关于抗战的小说,源于吕真强对父亲的记忆。
他的父亲叫吕凤权,1943年参军,1949年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被葬在上海川沙烈士陵园。吕真强说,1983年,父亲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父亲牺牲时,吕真强才3岁。“现在我每年都要去川沙拜我父亲”。吕真强说。
本来,吕真强想以父亲为原型创作小说,但“我对父亲的记忆实在太少了”,只得作罢。
●搜集淮安民间抗战故事
要写抗战小说,素材来源于哪里呢?吕真强想到,淮安人民曾英勇抗日,黄花塘、刘老庄、车桥……这些地名,至今还在诉说着他们的抗战故事。
“我年轻时,一起工作的老前辈就给我讲过很多这些故事!周家三只虎,苏家两条龙,一个独角‘刘’,蒋家一只大黑狗,都是抗战时很出名的。”吕真强说,他年轻时在老家淮阴区渔沟做会计,一起工作的一些老同志就曾参加过抗战,“他们讲的都是自己认识的人打仗的故事”。当时,吕真强记了满满一本笔记本,没事就拿出来翻,故事记得滚瓜烂熟。吕真强决定就以这些故事为素材,写一本淮安人民抗战的小说。
●著书传承红色记忆
为了找更多的素材,吕真强去查党史,也去旧书店淘旧书,查阅各种材料,再结合他的“故事本”里的人物原型,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小故事,汇集成册。家人都很支持他创作,家务事都不让他做了。因为不会用电脑,文稿全靠吕真强手写,再由家人帮他录入电脑。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本有关淮安地区抗战的4万字小说《江淮颂》写作完成。今年3月,吕真强的《江淮颂》又印刷成册。
昨日,吕真强抽空回了趟老家,把书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老同学,“给我讲这些故事的老前辈基本都不在了,我再不留点文字给后辈,这些故事以后可能就没什么人知道了。”
正如吕真强在小说后记里写的,“不管我们现在和将来多么强大,我们都不能忘记那刻骨铭心的民族屈辱和苦难。”
■记者李蓉